乡村型_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781046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型_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乡村型_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乡村型_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乡村型_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乡村型_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型_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型_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第四章 乡土地理调查实践设计(II) 乡村型第一节 乡村型地理调查设计的基本原理一、 乡村南北、东西地域差异原理乡村地理调查是以乡村聚落为点,以大农业用地(包括耕地、草地、林地)为面的区域调查。从宏观方面看,中国陆地的大部分为农业用地所覆盖,农业用地类型受降水、湿度等条件的地域差异制约,呈现由南向北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别和由东向西的农业类型的差别,构成了不同的乡土类型。因此乡土地理调查内容和重点问题要依据地域差异原理选择典型样区。在此,我们选择了反映三个地带变化的农业样区,这些样区基本上代表了中国不同区域的农区总体特征。这25个典型样区(表4-1,表4-2,表4-3)除所在区域地

2、理位置不同外,主要表现在地表植被、地貌类型、海拔高度以及降水、温度与活动积温的差别。此外就是土地利用的方式与程度不同。农业样区主要以耕地及城镇、道路和工矿用地的交错为特征。林业样区多以天然林地和部分人工次生林地为特征,仅在海南丘陵和福建丘陵河谷区与农业交错分布。草原样区多以天然放牧地为特征,有零星分布的人工草地或改良草地,在内蒙古草原区内偶见旱耕地镶嵌其间,在青藏新疆草地则可看到绿洲(人工林、灌区等)分布其间;荒漠样区都以有刺灌木表4-1 农业样区地表基本特征表 项目特征区域及编号 区域代表气象站的位置地貌类型 气候特征 植被特征东经 北纬 高度() () (m) 年均气温 多年平均降 积温

3、() 水量(mm) ()A:南北区域分异珠江三角洲(1) (广州)113.19 23.08 6.6冲湖积平原21-22 1600-2000 7500-8000 双季稻 常绿经济林(荔枝)两湖平原(3) (长沙)113.05 28.12 44.9湖积冲积平原15-16 1200-1600 500-6000 单(双)季稻常绿 经济林(茶、柑橘)黄淮平原(6) (荷泽)116.51 36.34 51.6冲积平原13-14 600-800 4500-5000 冬小麦-玉米 落叶经济林(泡桐)海河平原(7) (北京)116.17 39.56 54.0冲洪积平原11-12 500-600 4000-450

4、0 冬小麦-玉米 落叶经济林(板栗)辽河平原(9) (沈阳)123.26 41.46 41.6冲积湖积平原5-6 400-600 3000-3500 大豆-玉米耐寒 经济作物(胡麻)嫩江平原(10) (长春)125.13 43.54 236.8冲积湖积平原1-2 400-600 2800-3200 大豆-玉米-高粱 耐寒经济作物(甜菜)B:长江流域(东西地域分异)长江三角洲(2) (南京)118.48 32.00 8.9冲积湖平原15-16 1000-1200 5500-6000 单(双)季稻 常绿经济林(桑)两湖平原(3)(长沙)113.05 28.12 44.9湖积冲积平原15-16 12

5、00-1600 5500-6000 单(双)季稻常绿 经济林(茶、柑橘)成都平原(4)(成都)104.01 30.40 506.1冲积平原16-17 1000-1200 6000-6500 单(双)季稻常绿 经济林(茶、柑橘)C:黄河流域(东西地域分异)淮北平原(5) (徐州)117.09 34.17 41.0冲积平原14-15 800-1600 5000-5500冬小麦-水稻落叶经济林(核桃)黄淮平原(6) (荷泽)116.51 36.34 51.6冲积平原13-14 600-800 4500-5000冬小麦-玉米落叶经济林(泡桐)黄土高原(8) (延安)109.30 36.36 951.6

6、 黄土 丘陵5-6 400-600 3000-3500冬小麦-春小麦-杂粮耐寒经济作物(胡麻)表4-2 林业样区地表基本特征表 项目 特征区域及编号区域代表气象站的位置地貌类型气候特征植被特征东经 北纬 高度() () (m) 年均气温 多年平均降 积温( () 水量(mm) ()A:南北地域分异海南丘陵(11) (琼海)110.08 19.14 24.0 低山 丘陵 22-24 1600-2000 8500-9000季雨林(雨林)双季稻秦岭(16) (佛坪)107.9833.53 1087.7 中高 山地 10-14 800-1200 5000-5500落叶阔叶林亚高山常绿针叶林长白山(17

7、) (延吉)129.28 42.53 176.8 中低 山地 6-8 800-1000 3000-3500针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大兴安岭(18)(博克图)121.55 48.46 738.6 中低 山地 2-4 400-600 2000-25000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B:东西断面(南方-西南地域分异)闽北丘陵(13) (福州)119.17 26.05 83.8 低山 丘陵 18-20 1600-1800 7000-7500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单(双)季稻横断山地(14) (丽江)100.13 26.52 2393.2 高中 山地 8-16 1000-1600 4000-6000亚热带常

8、绿针叶、阔叶混交林干旱河谷灌丛、高山草甸零星分布为基础、且靠近水源地分布着天然放牧草地,偶见绿洲(胡杨林、梭梭林)分布在干旱河谷地带。表4-3 草原样区地表基本特征表 项目特征区域及编号区域代表气象站的位置地貌类型气候特征植被特征东经 北纬 高度() () (m)年均气温 多年平均降 积温() 水量(mm) ()A:内蒙古草原(东北-西南地域分异)呼伦贝尔(19) (海拉尔)119.45 49.13 612.8高平原 0-2 250-400 2200-2500针茅-草原、草甸旱作农田锡林郭勒(20) (锡林浩特)116.04 43.57 989.5高平原 0-2 250-400 2500-30

9、00大针茅-禾草草原杂麦草草甸鄂尔多斯(21) (鄂托克)107.59 39.06 1380.3沙质平原 4-6 200-380 3000-3500小针茅-冷蒿荒漠草原灌木锦鸡儿草原B:青藏-新疆草原(南北地域分异)藏东北那曲(22) (玉树)97.01 33.01 3681.2高原 -2-2 400-600 1500-2000高寒蒿草-苔原伊梨谷地(24) (伊宁)81.2 43.57 662.5中低山谷地 2-6 400-600 2000-3500针茅-禾草草原蒿草杂类草草甸北疆盆地(25) (乌鲁木齐)87.37 43.47 917.9高平原 4-8 100-250 3500-4000小

10、灌木小型针茅荒漠草原 梭梭柴荒漠二、 乡村型地貌地域分异原理地貌类型和地貌物质地域分异直接影响到人类农业活动的生态效益。同样是开垦农田,在山区开垦就有可能产生水土流失,在平原区开垦有可能受洪水威胁,在沙地区开垦有可能引起风蚀沙化等,也就是说地表斜坡的不稳定性和地表物质的不稳定性决定着人工开垦和放牧的强度和方式。因此有关乡村型的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调查就要依据地貌的差异性确定重点。此外,从乡村的微观层次看,中国现有8亿农民,如果再往前几辈寻根,绝大多数人都是出自于农村乡土,这就为乡土地理从乡村家庭调查开始提供了可能途径,进一步恢复历史时期乡村土地利用和面貌就成为可能。第二节 农村

11、聚落及其演变调查一、 农村聚落农村聚落指除城市以外,位于农村地区的所有居民点,包括村庄和乡镇,其中村庄是数量广大的农村聚落,是以农业(包括耕作业、林木副渔业)生产为主的居民点。农村聚落各地有不同的称呼,如庄、屯、寨等。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农村聚落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房屋形态与结构。它们最能反映出人类与地理环境的适应状况,受当地自然环境和居民集团的社会、文化、习俗的交互影响。传统农村住宅的建造最能体现人与地之间的关系,是进行聚落调查的重点内容。二是聚落位置,主要考虑居住位置的限定条件,聚落布点的可行性以及村

12、址选择的基本原则,是聚落规划必须涉及的内容,也是进行聚落调查、进行合理性评价的一个方面。三是聚落形式,即农村聚落的平面形态和聚落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结构,聚落形式受多种因素影响,最重要的是地形、水文的特征,也受文化习俗的影响,是进行聚落调查时要注意观察的内容。四是聚落规模,主要指聚落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控制聚落规模的地理因素和聚落规模的动态变化是聚落调查的重点。五是聚落分类,通过按性质分类或功能分类,对聚落给予归纳和划分。农村聚落及其演变调查的内容就是依据农村聚落的基本要素而定,侧重于住宅与环境,聚落及其变化,聚落生态建设三方面。二、 乡村住宅及环境影响调查1、 房屋形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农村

13、通常就地取材,建造房屋,山区住宅多采用石块,黄土高原住宅多为土建,在林区住宅多用木料,南方山区住宅还有用竹类建造。房屋建造用料随着建筑材料的更新和交通的发展而发展。对传统地方的建筑特点有很大的冲击,但在广大的乡村,房屋建造对自然的依赖关系还是普遍存在的。房屋形式与气候关系十分密切。在农村,房屋与降水的关系明显地反映在屋顶的形式上,降水多的地方屋顶坡度大,以利泄水,反之坡度小。气候比较干旱的地区,屋顶甚至是平的,以利曝晒粮食。气温也影响房屋的封闭性和开门窗的大小及朝向。通常北方住宅坐北朝南,窗户宽大以便更好的采光。防风在住宅结构上也有体现,如北方的三合院、四合院住宅结构。房屋形式还反映着不同的生产特点,如牧民的蒙古包,渔民的水船住宅等。房屋形式也反映适应自然灾害的特点。2、 乡村住宅图绘制首先用地图草测的方法将自己家的住宅进行测量并绘制出平面图,这是进行家居环境调查的基本素材(图4-1)。然后按住宅功能进行分类,并设计图例,最后填入平面图中。通过地图分析和面积量算,可以得出各类用地的平方米数,再根据人口平均,得出人均平米数。在平面图的基础上,用不同的色彩填绘出房屋用料,或素描房屋的外形。卧室堂屋厨房贮藏室卫生间水池菜园井猪圈树橱房门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