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艺:铁艺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上传人:lcm****801 文档编号:118778305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锻艺:铁艺的发展历史及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锻艺:铁艺的发展历史及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锻艺:铁艺的发展历史及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锻艺:铁艺的发展历史及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锻艺:铁艺的发展历史及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锻艺:铁艺的发展历史及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锻艺:铁艺的发展历史及趋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锻艺:铁艺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铁艺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铁艺材料和工艺的发展也有着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作为建筑装饰艺术,出现在17世纪初期的巴洛克建筑风格盛行时期,一直伴随着欧洲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传统的欧洲工匠手工工艺制品,有着古朴?p典雅?p粗旷的艺术风格和辉煌历史,令人叹为观止,流传至今。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装饰艺术和装饰材料的不断更新,各种艺术形式的装饰风格不断涌现,返朴归真的思潮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作为古老的,传统艺术装饰风格的铁艺艺术,被注以新的内容和生命,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外部装饰,室内装饰,家具装饰及环境装饰之中,因特点鲜明、风格质朴、经济实用、工艺简便,在现代装饰中占有

2、一席之地。 铁艺英文拼法为 blacksmith black 黑色的指铁的肤色 smith 史密斯)一个极为普通的姓名。 铁艺 艺术 有着悠久的 历史 铁艺材料和工艺的发展也有着 2000 多年的发展过程。铁艺作为建筑装饰艺术。一直随同着 欧洲 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保守的欧洲工匠手工工艺制品,有着古朴、典雅、粗旷的 艺术风格 和辉煌历史,令人叹为观止,流传至今。 铁制品经常和建筑结合在一起。室外的阳台栏杆、大门、院墙的围栏、室内的楼梯扶手、门把手、门锁、壁炉架等。铁匠经常根据图纸 来制作铁制品,可以从一些历史资料中看到图案设计非常精致,有些铁制品堪称为艺术品。 铁制品制作经常重复但也处处创新,

3、从铁艺那大量图案的曲线中,可以看到从 文艺复兴时期 巴洛克、洛可可的风格,大多数的造型为蔓草卷叶和漩涡形。拜占庭式的图案也受到市人的喜爱,那些十字纹图形尤为突出,同时也不乏花果、鸟兽的纹样。但是自 34 世纪以来,这些花纹都没有重大的变化,甚至可说是停滞不前,其原因之一是 工业革命 向人们推出了一个最了不起的怪兽,能像传说中的怪龙那样吐火喷烟,这便是机械。 用蒸汽作动力的机械能使产品成批量生产,因此价格低廉。然而也正是机械,一反过去手工业生产的那种精雕细刻的方式,机制产品样式单一、造型简单;另外一个原因是科技发展的结果。武装制作方面,由于枪炮问世,使得 “ 刀剑入库 ” 交通方面,由于汽车、自

4、行车的使用而 “ 马放南山 ” 马蹄铁匠也随之转业;电能取暖器的普及使得壁炉框架成为历史的遗迹;不锈钢楼梯护手的外观似乎更相称于玻璃门窗。 总之,那些富丽典雅、繁华纤巧的古典主义的铁制品。因其手工制作的精美而价格昂贵,使它成了贵族和富豪的专用品。这些铁制品所具备的装饰审美功能,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这种成果也正是自身发展终结的原因。随着 35 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期,路易十六世的高贵而又美好的头颅在断头机上落下,这些具有优雅的装饰风格的铁制品同时被贫困的平民们所摒弃。 这些明快、夸张、流畅、优美的艺术手法,现代艺术运动提出 “ 自然的装饰与精巧的技术 ” 反对复古 ” 领导时尚 ” 设计艺术思想。

5、从自然界动植物的形体上抽象出各种曲线、直线。构成了现代艺术 ” 新风格,其典型代表作品为巴黎地铁入口处的铸铁装饰。发生了质的变化,铁制品在众多艺术家的参与下。从实用工业转向装饰并把装饰提高到艺术的地位。 过去的雕塑大多为石材、青铜、石膏,现在许多复合塑料被运用,如 FRP 俗称树脂或玻璃钢)如今钢铁资料的雕塑大量的呈现,特殊风格是与众不同的法国 著名的雕塑大师用废弃的金属资料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 制作上的基本要求又具有与比邻单位的区别性。与业主自身的建筑物、室内外装饰设计风格相融合,1. 既具有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和标志性。同一乡村里又此一款不同于彼一款,甲款不同于乙款,让观众一看,这是这家的

6、院落或单位,不是似曾相识,不是千篇一律,能区别开比邻单元。美学设计优秀,视觉具有醒目感或震撼力。比例、透视合理、美观,有较高的艺术审美性和观赏性,能让过往的行人止步观望和停留凝视,回头率比较高,符合特殊业主客户群体的文化品位,尤其是一些文化娱乐餐饮场所,更为突出,好象到异国他乡,或又回归到十七、十八世纪。符合人体工程学,2. 符合环保。做工精细,工序合理,工艺劲道,产品外表打磨光滑,无毛刺刮蹭,防腐防锈处理到位,涂装均匀,通透性好,不影响人的视觉视线,抗风雨、抗老化、抗虫害,使用功能到位,符合平安间距和牢固强度,满足业主在使用时的身高、胖瘦要求,无绊脚碍手等现象,天衣无缝或白璧微瑕。经济实惠。

7、3. 利息合理。具有收藏价值的铁艺工艺品,其成本构成就另当别论了。铁艺行业的发展历史1、国外铁艺 在欧洲,铁制品通常用于建筑领域。中世纪初期,铁艺多遵循古代罗马风格样式,典雅庄重为其艺术特点。 12-13世纪初,铁艺以欧洲哥特式艺术为主流,造型华丽,色彩丰富且追求华美,鲜艳的效果。 14-16世纪,文艺复兴冲破中世纪装饰的封建性,更加重视人本意义,将文化艺术中心从宫殿移向民众,铁艺装饰技艺日益精湛,强调表面装饰而不表现结构,华丽封睨的的效果。 17世纪为欧洲的巴洛克样式盛行的时代,巴洛克打破文艺复兴时期整体造型形式,铁艺在通用直线的同时也强调现行的流动变化,具有繁复的装饰和华美厚重的效果,色彩

8、华丽且用金色予以搭配协调。 17-18世纪洛可可样式使铁艺装饰造型极尽繁琐,询丽多彩,开始大量使用植物纹样。“现代艺术”运动的浪潮于19世纪初兴起,在这一时期,古埃及文化和玛雅文化被发掘和探索,金字塔的几何形体,无论是从外形还是结构上,与欧洲传统的巴洛克曲线相比,都有明显的差异。2、中国铁艺 铁艺在中国的历史比较模糊,也没有较翔实的研究资料,但铁匠这种职业却由来已久。不过,中国的铁艺始终未能摆脱以实用为目的的圈子。尽管我国古代不乏精美绝伦的铁艺,如鼎、炉等,回顾我国的铁艺史,可以说:千年铸就了万般器,刀枪剑戟古钱币,应有尽有,但严格来说,真正称得上艺术品的铁艺太少了,更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中

9、国铁器随着冶铁技术的出现就产生了,到了汉代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技术。宋代时期,有大量铁质雕塑作品出现,风格鲜明,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如杭州岳飞墓、秦会夫妇像,太原晋祠铁人像、登封武夫像等。形成于明清时期的芜湖铁画,可以说是纯正的中国铁艺,至今异彩纷呈,成为民间工艺中的一朵奇葩。由于哈尔滨、上海等在20世纪初是欧洲侨民聚居的城市,所以从那时起,欧洲铁艺便传到了中国,并且被消化。 20世纪中叶之前,铁艺在哈尔滨、上海等地盛行。由于历史的原因,20世纪50-80年代,铁艺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铁艺再度兴起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20世纪80年代后。在中国,铁艺被引进家庭装饰,是基于安全的考虑-有制作防盗门窗

10、开始的。起初焊工们根据顾客的要求,用一些方管铁、圆铁焊成了围栏,制成品实在无艺术可言,然而,它的普及为铁艺在中国流行带来了契机。 在今天,铁艺的复兴和广泛的运用,不是简单的历史重复,铁艺自身材料和工艺的特殊品质,决定了它的厚重、古朴、刚柔并重,令人赏心悦目。这么非凡的铁制品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必将诞生富有中华民族个性的新铁艺及铁艺文化。 十六世纪用铁作装饰达到了一个高峰。意大利和德国产生了用酸腐蚀铁来得到所需造型的新技术,这是铁艺历史上的一个技术突破。这一时期有来自两方面的力量推动了铁艺的发展一是有文化、有生气、热爱艺术和建筑的皇亲贵戚和罗马教士这些特权阶级,二是热衷于在建筑和家居方面展示他们的

11、财富和品味的极富有的新兴显贵。铁艺发展至此,又打上了特权、财富和地位的烙印。 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其后各种文艺潮流的争奇斗艳更是为铁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艺术舞台和土壤。文艺复兴前的宫廷铁艺是繁缛、富丽、古典却又拘谨、呆板,带有宗教沉闷乏味气息,文艺复兴运动给铁艺注入了新的血液,铁艺既保持了原有的豪华、精致、流畅、典雅的特质,又更加重视个人的品味和个性。它引入了花鸟草虫、凡人人物等平凡的艺术表现形式。 新古典主义的盛行又使铁艺工匠们回到古罗马、古希腊文化中去寻找灵感,铁艺又有了古朴、简洁而厚重的风范,还有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自然主义等等思潮流派,它们都不同程度地给铁艺带来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12、。 在中国,钢铁锻铸艺术的发展相对缓慢,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中国传统家具的用料多以重木、硬木为主,工匠们在坚硬厚沉的木料上雕刻、镂空、镶嵌的技艺从未过多地运用到别的材料之上,这又大大限制了铁艺的生存发展空间。 清朝乾隆盛世,从中国的对外门户广州由西方传教士、商人带来的铁制家具样式传入中国,开始被清朝的达官显贵所接受,后者纷纷效仿打制,在西方盛行了多年的铁艺,至此又融入了富于东方情趣的特色。 十九世纪是一个在铁艺历史上值得一提的时期。工业革命使铁的产量大大增加,具有长远眼光的家具设计者们预见到了铁制家具的发展前途。铁家具制作形成了一个新的工业门类。以机械化规模生产代替祖辈相传的手工作坊,产生了无艺术无人性化的“铁具”,抹杀了许多富于想象力、风格多样手工设计的“铁艺”! 在这个信息 艺术 大工业并存的时代,锻艺家居带着铁的艺术回归世间!他们带着创新,实用,专注与艺术相结合的理念,在铁艺曲折的发展道路上大步向前!其中铁艺床,铁艺桌柜,铁艺饰品著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