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素材资料 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2014秋)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118777180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素材资料 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2014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素材资料 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2014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素材资料 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2014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素材资料 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2014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素材资料 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2014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数学素材资料 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2014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素材资料 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2014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会求比值。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初步理解比与分数,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分数、除法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例1图表: 姓名从家到学校的路程(m)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分)张丽 240 5李兰 200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后提问:你从表格中了解到什么信息?每两个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都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能找到每两个数量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

2、针对学生所答,及时作出引导评价。2.小结: 我们会用加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合并关系。会用减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差关系,也会用分数或除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表示两个量间数量关系的方法。 二、学习新知1.初步认识比及比的读、写方法。(1)找出板书中学生用分数或除法表示两个量之间倍数关系的实例,用彩色粉笔标注出来,指出: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教师举例:比如张丽用的时间是李兰的几倍? 54=54,我们就说,张丽和李兰所用时间的比是“5比4”,可以写成 5:4 或54 ,读作:5比4。(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教科书例1内容。问题: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你都知道了关

3、于比的哪些知识?5比4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那4比5呢? 学生自学后根据问题谈自己的收获。(3)教学例1“试一试”。提问:你能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评价。教师追问:为什么张丽与李兰所用时间的比中5是比的前项,而在李兰与张丽所用时间的比中5又是比的后项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一个数量与另一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教师提问:5分钟、4分钟都表示什么?(时间)教师小结:5分钟、4分钟都表示时间,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数量的比

4、是同类量的比。观察“试一试”中的最后一个问题。教师提问:求的是什么?(速度)谁和谁进行比较?(路程和时间)谁除以谁?教师: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除以时间可以说成什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路程和时间是同一类量吗?(不是)不同类量比的结果是什么?(产生一个新的量:速度)师生共同小结:两个数量的比可以是同类量的比,也可以是不同类量的比。2.求比值。思考:54表示什么?45表示什么?说明: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的商就是比值。你知道怎么求比值吗? 课堂内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分组讨论,议一议:比、分数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后汇报,根据汇报情

5、况师生共同完成下表。相应部分区别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一种关系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一种运算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一种数三、巩固练习1.想一想,填一填。(1)比的前项是5,后项是3,比值是()。(2)比的后项是8,前项是4,比值是( )。(3)比的前项是0,比值也是0,后项是()。(4)甜甜3分钟做60道口算题,做口算题的个数与时间的比是()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然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提醒学生:比的后项不能是0)2.拓展练习。(课件出示)(1)“甲队在一场球赛中以120的比分大胜乙队”请问“120”是比吗?(不是比,它是记录两队得分的多少的一种形式)(2)我国陆地和世界陆地的比是1

6、15。我国人口和世界人口的比是15。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5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其中中国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与全球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的比是15。你从所提供的信息中找到了哪些关于比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何想法?(3)图示呈现:两杯糖水,第一杯中糖与水的比是50;第二杯中糖与水的比是50。哪一杯糖水更甜?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四、全课总结教师: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有什么收获?(指名说一说)教师总结。(略)五、课外作业收集生活中关于比的信息。评析: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对学生原有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教师结合具体问题

7、,把握时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合理的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67页例2、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记忆和沟通分数与比、除法之间的联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2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求比值。84=4812=168=2418=4016=155=.准备题。(1)找出下列分数中相等的分数,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找的?4957202810

8、1515211014303518273549学生找出后,教师作引导性提问:它们为什么相等?谁能完整地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2)在()内填上适当的数。34 =()4=()40= ()12 =0.7558=5:() 6:7 =()7=()79()=():16教师:由上面这两组题你想到了什么?小结: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与比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5:8可以写成58。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2:观察下面的比是怎样变化的。200240=2024=1012=56 200240=2024=1012=56 独立观察,思考:比

9、的前项、后项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组讨论:看看上面的这个例子,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学生进行小组总结后,小组间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2.概括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3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1)让学生在例2中找出你认为最简单的整数比,明确什么是最简整数比。(2)出示例3:化简下面各比。15121456 3060120 师生共同观察,找出各组比的特征,然后进行分析 、化简。第题: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如何化简?(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直到前后项是互质数为止)第题: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什么数,

10、怎样才能把它们转化成整数比?(学生观察分析后,独立探索化简的方法,再交流优化的化简方法)学生交流完后,教师进一步作小结: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分数的,一般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乘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把它们转化成两个整数比,再进一步化简。第题:这个比有什么特点?(三个数的连比)又如何化简呢?化简两个整数比的方法对于化简三个整数连比是否适用呢?学生讨论后尝试化简,填在书上。教师提示:在三个数的连比中,比号不表示除号。三、巩固练习1.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试着将第67页“试一试”中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学生化简后交流反馈,说说方法。师生共同小结方法及注意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

11、整数比时,第一步一般都化成整数比,接着再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后项同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成为互质数。2.出示练习题:化简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比最简单的整数比比值9:5434675.82.920015026讨论: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区别?(求比值就是求“商”,得到的是一个数,可以写成分数、小数,有时也能写成整数。而化简比则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可以写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但是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或整数)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完成后用投影仪集体订正。4.拓展练习。(1)六(3)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2倍,男、女生人数的比是(),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12、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2)一个长方形周长是3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化简比?评析:比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该课设计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巧妙的突破了这个难点,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师生在互动中质疑、释疑来获得策略性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可取的。 解决问题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应用题。2.通过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从而掌握用按比例分配的

13、方法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数学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教师: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该怎样分?(实物投影出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实例)1.李芸和张倩各拿出8元钱,一共买了10支水彩笔。教师:他俩该怎么分这些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作出评价,板书平均分)2.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教师:这儿还有两个同学也批发了一些文具,(指导学生读题)这两个同学买的笔记本也是平均分吗?如果不平均分,那该如何分?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怎样分比较合理?为什么?(1)小组讨论分法,并阐明理由。(2)反馈学生的分法。(3)交流:你们认为可以怎样分?点评: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让学生一开始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二、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比较两种分法的区别与联系。教师:把10支水彩笔平均分给两个同学,实际就是按几比几的比率来分的?(按1:1来分的)根据出钱多少把笔记本按32分,这是什么分法?(按比例分配)教师指出: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