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章实施及评价

上传人:au****y 文档编号:118775029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章实施及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章实施及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章实施及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章实施及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章实施及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章实施及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章实施及评价(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及评价 第一节 系统实施概述 一、系统实施的地位和作用 系统实施阶段要继承此前各阶段的成果,将技术设计转化为物 理实施,因此系统实施的成果是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的结晶。另外 ,系统实施是把系统设计转化为可实际运行的物理系统的必然步骤 ,再好的系统设计,如果实施工作不到位,同样很难起到令人满意 的效果。系统实施作为整个系统的最后物理实现阶段,对于系统的 质量、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 (一)系统实施的前期准备 (二)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 1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 2程序设计 3系统的测试与调试 4新旧系统的转换 第一节 系统实施概述

2、第二节 程序设计 一、程序设计概述 高质量的程序,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程序的功能必须按照规定的要求,正确地满足预期的需 要。 (2)程序的内容清晰、明了、便于阅读和理解。 (3)程序的结构严谨、简捷、算法和语句选用合理,执行速 度快,节省时间。 (4)程序和数据的存储、调用安排得当,节省存储空间。 (5)程序的适应性强。程序交付使用后,若应用范围或外界 环境有了变化时,调整和修改程序比较简便易行。 二、程序设计步骤 1熟悉计算机性能 2合理分配编程任务 3编写程序 4程序测试 第二节 程序设计 第二节 程序设计 三、程序设计方法 (一)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1顺序结构 2选择结构 3循

3、环结构 (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四、衡量程序设计工作质量的指标 1.可靠性 2.规范性 3.可读性 4.可维护性 第二节 程序设计 第二节 程序设计 五、程序设计的要求 1.程序书写格式要有规律 2.合理命名变量 3.增加程序注释 4.输入输出要让人一目了然 5.效率 六、编程工具 (一)常用编程工具介绍 (二)编程工具的选择 第三节 系统测试 一、系统测试概述 (一)系统测试的意义 (二)系统测试的目的 (三)系统测试的原则 (四)系统测试流程图 第三节 系统测试 二、系统测试方法 (一)人工测试 1.个人复查 2.走查 3.会审 (二)黑盒测试 1.等价类划分测试法 2.边界值分析测试法

4、3.错误推测测试法 第三节 系统测试 二、系统测试方法 (三)白盒测试 1.语句覆盖 2.判断覆盖 3.条件覆盖 4.判断/条件覆盖 第三节 系统测试 三、系统测试的类型 (一)单元测试 (二)集成测试 (三)确认测试 (四)系统测试 四、调试 (一)调试步骤 (二)调试方法 第四节 系统转换 一、系统转换前的准备工作 (一)数据准备 (二)文档准备 (三)人员培训 (四)系统初始化 第四节 系统转换 二、系统转换的方式 (一)直接转换 直接转换就是在原有系统停止运行的某一时刻,新系统立即投入运行,中间 没有过渡阶段。用这种方式时,人力和费用最省,适用于新系统不太复杂或原有 系统完全不能使用的

5、场合,但新系统在转换之前必须经过详细调试并经严格测试 。同时,转换时应做好准备,万一新系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时,须采取相应措施 。 (二)平行转换 平行转换就是新、旧系统同时并行工作一段时间(一般为35个月),先以 旧系统为作业系统,新系统的处理用以进行校核;过一定阶段后,再以新系统作 为作业系统,而以旧系统的处理作校核;最后,用新系统取代旧系统。 第四节 系统转换 二、系统转换的方式 (三)分段转换 分段转换就是分阶段,一部分、一部分地以新系统取代旧系 统。它既避免了直接转换方式的风险性,又避免了平行方式发生 的双倍费用。采用分段转换时,各自系统的转换次序及转换的具 体步骤,均应根据具体情况灵

6、活考虑。该方式适用于较大的重要 系统,既稳妥可靠而工作量又不是太大,适合于会计系统应用。 第五节 系统评价 一、系统评价的意义 所谓系统评价就是指对信息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估计、检查、 测试、分析和评审,包括对实际指标和计划指标进行对比,以求系 统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对系统建成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 行全面的评价。系统评价对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评 价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对信息系统的投资价值进行正确的评估,还可 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反馈和学习工具,帮助企业发现信息系统项目中 成功或不成功的潜在要素,改善信息系统管理的方法和过程,从而 促进项目向期望的方向发展。 第五节 系统评价 二、系统评

7、价的内容 (一)预定的系统开发目标的完成情况 预定的系统开发目标的完成情况是指对照系统目标和组织目标检 查系统建成后的实际完成情况。查看是否满足了科学管理的要求,各 级管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如何,有无进一步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完成 预定任务,用户所付出的成本(人、财、物)是否限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开发工作和开发过程是否规范,各阶段文档是否齐备,功能与成本 比是否在预定的范围之内,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如 何,系统内部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等。 第五节 系统评价 二、系统评价的内容 (二)系统运行实用性评价 系统运行实用性评价主要评价系统运行是否稳定可靠,系统的 安全保密性能如何,用户对系统

8、操作、管理、运行状况的满意程 度如何,系统对误操作保护和故障恢复的性能如何,系统功能的 实用性和有效性如何,系统运行结果对组织各部门的生产、经营 、管理、决策和提高工作效率等的支持程度如何,以及对系统的 分析、预测和控制的建议有效性如何,实际被采纳了多少,这些 被采纳建议的实际效果如何等。 (三)设备运行效率的评价 设备运行效率的评价主要评价设备的运行效率如何,数据传送 、输入、输出与其他加工处理的速度是否相匹配,各类设备资源 的负荷是否平衡及其利用率如何等。 第五节 系统评价 三、系统的技术评价 (一)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评价 在新系统的开发规划中,已经明确地规定新系统要实现的功能 目标。对

9、新系统的功能评价,就是按照规划来检查新系统的功能实 现情况。比如,预期的功能是否已经全部实现,是否能够满足用户 的要求,服务质量如何,人员组织和安全保密措施是否完善等。 (二)系统操作方面的评价 系统操作方面的评价主要是根据输入出错率、输出的及时性和 利用情况等进行评价。例如,是否能够正确地提供输入数据,输出 结果是否可用和适用等。 第五节 系统评价 三、系统的技术评价 (三)对现有硬件和软件的评价 对管理信息系统中现有硬件和软件进行评价的目的是检查系统 内是否有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或者由于某些资源不足与性能不 够完善而影响了系统的功能和效率的提高。对硬/ 软件系统评价 的方法和工具有硬件监控器、软件监控程序、系统运行记录和现 场实际观测记录等。 第五节 系统评价 四、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价 (一)直接经济效益 (二)间接经济效益 第五节 系统评价 五、系统评价报告 它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列出系统分析时所提出的新系统目标、结构与功能,并将它 们与实现的新系统逐一比较,说明其满足的程度。 (2)有关的文件、任务书、参考资料等。 (3)经济指标的评价。 (4)性能指标的评价。 (5)管理指标的评价:用户、领导者与管理人员的反映及评价。 (6)综合性评价:对各类指标的综合考虑与分析;系统的不足及 待改进之处。 本章结束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