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一节 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 第一节 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 l根据社会接触方式、深度的不同,语言的接触也 有各种不同的结果 l根据接触的不同结果,我们把语言接触分为五种 类型: l1、词汇借用 l2、语言联盟 l3、语言替换 l4、通用书面语、民族共同语进入方言 l5、语言混合(洋泾浜、混合语) 第二节 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l一、借词 1、借词:指音、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2、意译词:指只引入新的外来概念,但用本族语的 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构成新词来表达它 *有的意译词构词所用的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 则与意译词所源出的外语完全没有关系 3、仿译词:是意译词的一个特类 *构词所用的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分别与所 源出的外语词有对应关系 l(1)音译词:声音和意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lCoffee 咖啡 model 模特 copy 拷贝 l(2)意译词:引进外语词的意义 lTelephone fax Bible 圣经 l(3)仿译词:不仅引进外语词的意义,而 且仿照它的结构方式构成的词 lHoneymoon 蜜月 月饼 moon cake 第二节 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l一、借词 4、三者的差异 (1)词的内部形式和外部形式 词的内部形式:构词成分的选择和构词规则的选择 词的外部形式:词的具体读音 (2)差别 仿译词:借入词的内部形式而不借入词的外部形式的外来概 念词; 意译词 :既不借入词的内部形式也不借入词的外部形式,只 借入外来概念; 借词:加入词的外部形式的外来概念词。
*借词属于外来词;意译词(含仿译词)属于本族词 第二节 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l二、借词与社会 l1、借词主要是向对方语言借用自己语言中 所没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名称,音位的聚合 系统合组合系统、词法、句法等都不发生 变化; l2、语言中借用词语的方向决定于两社会接 触时文化传播的方向; l3、在词的借用过程中还会出现借出去的词再借 回来的现象,但借回来时音、义会有一些变化 l如汉语的“思想”原来是动词,表示“思考、 思念”,借到日语中后,日语将其用来表达新 概念,汉语再借回来后就成了名词,主要表示 “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 产生的结果” l 其实,由于借词的时间过长,而且其中一些 早已成为许多新词的语素,很多已经难以辨认 出音译的痕迹了甚至在母语的教学中,也被 教师用本民族语言的思维方式来解释这些词语 l总之,语言浅程度接触的结果是语言中出现不 成系统的、文化层面的借词 第三节 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 l一、语言联盟与社会 l1、定义 l语言联盟系统的语言不具有亲属关系 l2、语言联盟是不同民族深度且相对平衡接 触的结果 第三节 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 l二、系统感染 l1、定义 l2、系统感染的结果 l双语现象 l较深而相对平衡的接触则造成同一地理区 域内不同语言的系统感染而在语言的结构 类型上趋同,但各个语言仍然继承了自己 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
第四节 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l一、语言替换 1、什么是语言的替换 (1)语言的替换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而产 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或替 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 具 (2)语言的替换并不产生“混合语” (3)语言替换也称为“语言融合”或“语言换用 ” 第四节 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l二、语言替换的社会原因 1、发生语言替换的必要条件 不同民族必须在统一地区有较长时期的杂 居生活 2、语言替换的结果 经济文化地位高的一方排挤替代经济文化 地位低的一方,政治地位的高低并不起决 定作用,是由交际的需要决定的 第四节 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三、语言融合的类别 (1)自愿替换 (2)被迫替换 就总的趋势看,隋唐以前,以自愿替换占优势;而 在隋唐以后,被迫替换的比重大一点 四、语言替换的过程 (1)双语阶段 *双语现象是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 ,即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 (2)分离或融合 第四节 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五、语言换用与底层遗留 被替代的语言在胜利者语言中留下的痕迹: 1、被替代语言社团的一些特殊的发音习惯; 2、地名 六、语言联盟与语言替换的关系 第四节 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地理语言学: 从地名看民族的迁徙: 齐齐哈尔、哈尔滨、佳木斯——女真语 姑苏——百越族——广西个漾——云南个旧— —越南个奔 第五节 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 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 l共同语: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共同语是 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l决定因素:1、政治原因;2、经济原因;3 、文化原因 l有的国家的国语不止一种,不过在多种情 况下多以一种语言为主,这也是取决于经 济、政治、文化等因素 第六节 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混合 语 l一、洋泾浜(pidgin) 是当地人没有学好外语,而外语在当地语言 的影响下出现的变种十七世纪以后殖民 地和半殖民地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 象 特点:词汇量小,语音适当改造,语法规则 减少到最低限度,,只有口语形式,不作 为母语传给下一代 发展趋势:消亡或成为混合语 l(一)什么是“洋泾浜” l在旧中国,人们用“洋泾浜”这种说法来指非 正规学会的不登大雅之堂的外语,特别是英语 洋泾浜是上海外滩的一段,位于洋泾 河流 (早已填没)和黄浦江的会合处鸦片战争以 后,上海辟为商埠,洋泾浜一带成了外国商人 聚集的地方他们和当地的平民接触,就用这 种支离破碎的外语通话,于是“洋泾浜”成了 破碎外语的中国名称 学习者的洋泾浜 l按《上海闲话》的作者姚公鹤的说法,这是一种 “以中国文法、英国字音拼合而成,为上海特别 之英语” l汪仲贤撰文的《上海俗语图说》中曾记载了洋泾 浜歌诀: 来是“康姆”去是“谷”,廿四是“吞的福”; 是叫“也司”勿叫“拿”,如此如此“沙咸鱼沙 ”(So and so); 烘山芋叫“扑铁秃”,靴叫“蒲脱”鞋叫“靴” ; 红头阿三“开泼度”(Keep door),自家兄弟“ 勃拉茶”; 爷要“发茶”娘“卖茶”,丈人阿伯“发音落 ”…… l “洋泾浜”英语如“康白渡”(comprador, 买办),“拉司卡”(last car,末班车,转 指最后一个),“何洛山姆”(all same,全 部),“温淘箩”(one dollar,一块大洋) ,“拿摩温”(number one 第一,转指工头) 等等。
l “洋泾浜”是出现在世界好多通商口岸的一 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不是中国所特有的 l “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 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 外语,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 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 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是在 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有口头形式,用于 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 语或第一语言又称“皮钦语” l(二)“洋泾浜”的成因 l “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 、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 的外语这种变形首先起因于外来者:他们为 了使当地人明白自己的意思,常常在语言上作 出让步,简化自己的语言,夹入一些当地语言 的成分,于是这种变了形的外语就成了当地人 模仿的榜样另一方面,当地人在掌握这种语 言的时候,会受到自己语言中语音、语法规则 和表达习惯的干扰,又对它进行相应的改变, 而这些改变又被外来者所接受最后,双方仿 佛在语言上达成一种协议,产生了一种大家都 能够接受的交际工具 l(三)“洋泾浜”的特点 l 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 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 要借助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l “洋泾浜”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有 口头形式,用于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没 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中国的洋泾浜 英语早在十八世纪就有记载新中国成立后, 中外交往都用标准语进行,洋泾浜英语失去交 际工具的作用,不再使用过去,这种语言是 在中外人民的交往中随处形成的,没有统一的 形式和规范,变体很多根据前人的零散记录 我们来认识以下它的特点 l 语音方面,常用l代替r,比方room说成loom, all right说成all light以辅音收尾的词被 加上元音,如make变成makee, much变成muchee 汉语不少方言没有∕r∕,只有∕l∕,汉语 的音节很少用辅音收尾,这些发音特点反映了 汉语音系的影响 l语法方面,洋泾浜 英语可以说只用词干来造句,英 语中数、格、人称、时、体、态等变化都消失了,另 一方面,由于汉语有量词,piecee(piece)这个词的 使用很广,比方two piecee book(=two books)用 side和time(tim)表示空间和时间,例如 ltopside(=above),bottomside(=below),farside(=be yond),alloside(=around);whattim(=when?),nother tim(=again).belong(或belongey)的语法作用非常广 泛,突出的是代替系词,例如 he belongey China- side now(he is in China),you belong clever in- side(=you are intelligent),买东西问价钱通常说 how much belong? l 词汇成分基本来自英语。
常用词中的numpa one(=number one)表示“呱呱叫”, catchee(=catch) 表示“得到、具有”, plopa(=proper) 表示“对,好”(you belong plopa?=Are you well?),使用范围都比英语大得 多有些动词性词语后面加-lo, 可能就是汉语的 “啦、罗”,例如die-lo,buy-lo,say-lo,pay- lo,wailo(走开!)可能是away加lo由于词汇成 分少,不少事物要用比喻或拐弯抹角的办法来指称 现在保存下来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把“双烟囱三 桅汽船”描绘成Thlee piecee bamboo,two piecee puff-puff,walkalong inside,no can see (三根 竹竿,两个吐烟管,走路的家伙在里面,看不见) l世界上现存最有活力的“洋泾浜”是广泛使用 于新几内亚的Tok Pisin它经过长期发展,已 经成型,有自己的文字、文学、报纸、广播, 并且曾经在联合国的大会上用它发言它的主 体是英语,在大约1500个词汇项目中,80%来自 英语,有简单而明确的音位和语法规则 lTok Pisin音位数目比较少,每一音位可有好些 变体发音,比方∕s∕有[t∫][∫][s]三种自由 变体,machine一词中的ch可以随便发成这三个 音中的一个。
实词的形态变化已大大简化,因 而词序严格及物动词须带后缀–m,例如mi driman long kilim wanpela snek(=I dreamed that I killed a snake;我做梦杀死了一条蛇) ,其中的及物动词kili(杀)就带着后缀–m l和一般的洋泾浜一样,Tok Pisin的词汇量比较 小,不便于表达细微的意义差别,许多词的意 义负担很重,需要靠上下文来排除歧义使用 拐弯抹角的比喻说法的场合比较多,比方胡子 叫grass belong face(脸上的草),口渴叫 him belly alla tine burn(肚子里直发烧) 过去的材料里还有这样的例子:受惊吓叫 jump inside,思考叫inside tell him,伤心叫 inside bad,知道叫feel inside,改变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