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金融学》重点掌握的内容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773528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金融学》重点掌握的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大《金融学》重点掌握的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大《金融学》重点掌握的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大《金融学》重点掌握的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大《金融学》重点掌握的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金融学》重点掌握的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金融学》重点掌握的内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学重点掌握的内容、本学期考试题型仍然6种: 1.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2.判断正确与错误(每小题1分,共10分。)3.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4.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5.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6.论述题(15分)客观题参考学习手册,主观题范围如下: 一、名词解释1、 直接融资: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其工具主要有商业汇票、股票、债券等。(书 63)2、 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书428)3、 企业信用:指由企业作为资金需求者或债务

2、人的融资活动。其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企业的债权信用以及企业的股权信用等。4、 金融结构: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书 444)5、 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6、 货币乘数: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书 353)7、 国际资本流动:指资本跨越国

3、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根据资本的使用或交易期限的不同,可以将国际资本流动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书272)8、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书 1709、 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亦称应收标价法。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表示单位本币所能兑换的外国货币越多,本币升值而外币贬值;反之则相反。目前英国使用的是间接标价法,美国除对英镑、欧元是要你管直接标价法外,对其他货币均采用间接标价法。1

4、0、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亦称应付标价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我国目前也采用直接标价法。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单位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国货币越多,表示外币升值而本币贬值;反之则相反。1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12、票据贴现:书 20713、货币均衡: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书 361)14、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5、。它属于间接信用,是重要的融资形式。(书 79)15、泡沫经济:是伴随信用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即依靠信用造成虚假需求,虚假需求又推动了经济虚假繁荣,导致经济过度扩张。当信用扩张到无法再支撑经济虚假繁荣时,泡沫就会破灭,并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书 7016、出口信贷: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形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出口信贷也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具体方式。卖方信贷是指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贷款;买方信贷是指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17、汇

6、率:指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是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形式。汇率有两种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18、基准利率: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书93)19、金融风险:指经济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给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兑风险、政治风险、创新风险等,经济发展的内在复杂性使这些风险相互关联。二、简答与论述1.同业拆借市场有哪些特点?答: A.参与者主要是金融机构.书203B.交易对象特殊: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银行间存款和国际存款构成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

7、-书204C交易期限短:所有的货币市场都如此,一般按日计算,不会超过一个月。相对特殊的,最短是半天,最长能达到一年.-书204D交易价格:意义重大。指拆息率,其高低灵敏反映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一般当做基准利率,对于调剂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有重要意义。-书205如伦敦市场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主要是欧洲市场上欧元、英镑甚至美元拆借的利率,包括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所以可以决定伦敦乃至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向。2.什么是通货膨胀?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1)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2)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指标:居民消费价格

8、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隐蔽型通货膨胀的测定。书366。3.简述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1)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得麦金农和爱德华萧提出的金融压制和金融深化合称为“金融二论”。当金融业能够有效地动员和配置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大了金融需求并刺激金融业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就可以形成一种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可称作金融深化。但若由于政府对金融业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挚肘和

9、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就称作金融压制。(2)金融压制政策所带来的金融萎缩严重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使得发展中国家陷入金融萎缩和经济萎缩的恶性循环。为解除对金融资产价格的不适当管制,进行了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的改革。金融深化是指一个国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呈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通过金融深化可增加储蓄、扩大投资、提高就业量和总收入以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发展中国家要实现金融深化首先应具备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政府放弃对经济活动特别是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干预和管制;第二,政府允许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汇率机制自由运行。这样,一方面健全的金融体系和活跃的金融市场就能有效地动员社会闲散资金并

10、促使其向生产性投资转化,还能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益的部门和地区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蓬勃发展,通过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各经济单位对金融的需求,又刺激了金融业的发展,由此可以形成金融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3)麦金农和萧提出的“金融二论”,引起了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的重视,一些国家以此理论为依据,推行了以金融自由化为核心的金融改革。从实践的结果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达到该理论所描述的目标。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中国家频繁爆发金融危机,更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对“金融二论”中的一些观点和主张产生了怀疑。解除不合理的管制或过度干预是必要的,但过分

11、强调金融自由化、完全自由放任则是行不通的。要改变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仅解决金融问题、强调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对“金融二论”进行认真的辨析,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对待和借鉴该理论。4.简述金融监管目标.原则和内容。书411-412金融监管目标:是实现金融有效监管的前提和监管当局采取监管行动的依据。金融监管的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就一般目标来说,主要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保证公平竞争和金融效率的提高;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具体目标则包括:经营的安全性、竞争的公平性和政策的一致性。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是:(1)监管主

12、体的独立性原则。(2)依法监管原则。(3)“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4)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4)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金融监管的主要:(1)市场准入的监管。(2)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3)市场退出的监管。5何谓货币制度?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书20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 6.简述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书392 法定存款准备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

13、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优点: 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7.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有哪些? 原则:(1)不以盈利为目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和经济稳定(2)保持资产

14、的流动性:以备商业银行和政府之需,需要时,过多发行货币会破坏正常的货币、信用秩序(3)保持业务的公开性:影响公众,以便形成合理预期,增强货币政策效应使其活动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8简述基础货币及其主要投放渠道。书347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构成:公众持有的现金和银行体系的准备金(书347)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1)国外资产业务:主要是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黄金,变动国外资产。(2)对政府债权:在公开市场上购

15、买政府债券、向财政透支或直接贷款,变动对政府债权。(3)对金融机构债权: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或发放再贷款,变动对金融机构债权。 9简述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对象和特点。(1)交易对象:书215(2)特点:书216回购协议市场-是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回购协议是指资金融入方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购买者签定的在一定期限内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的协议。从本质上说,回购协议是一种质押贷款协议。回购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是金融机构、企业和中央银行以及中介服务机构。其特点是:(1)期限短,隔夜7天,超过30天称为定期回购;买卖的资产都是流通量大、质量最好的金融工具,如国库券;(2)回购

16、的实质是一种质押短期借贷,最初目的是融资,后发展为货币政策手段。回购协议买卖价格是一致的,但卖方(融入方)要付息给买方。 10简单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书255-256答:可分为国际收支逆差对经济的影响和国际收支顺差对经济的影响两个方面。国际收支逆差对经济的影响:(1)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对本币造成强大的贬值压力。(2)如果一国动用国际储备调节国际收支,这又将导致对内货币供给的减少。迫使国内经济紧缩。(3)国内经济的紧缩会导致资本的大量流出,进一步加剧本国资金的稀缺性。(4)促使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导致对商品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下降。国际收支顺差对经济的影响:(1)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将会促使本币产生升值的压力,引致短期资本流入的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