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2017届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771429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2017届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普通高中2017届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普通高中2017届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普通高中2017届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普通高中2017届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2017届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2017届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2017届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目录上篇 必修课程必修1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4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4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5必修2静电场6电路及其应用7下篇 选修课程选修1-1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9磁场9电磁感应及其应用10传感器10选修1-2固体、液体和气体12热力学定律12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2机械振动与机械波12电磁振荡与电磁波13选修1-3光及其应用14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14原子与原子核14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和海南省将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在新方案、新课标、新高考、旧教材的现状下,为统筹安排高中三年教学,实现旧教材与新方案、新课标的有效衔接,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2、,特制定普通高中2017届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7年高一新生高中物理课程结构(必修和选修)选拔性考试毕业考试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磁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传感器 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光及其应用,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原子与原子核 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必修2 必修1选修3-1必修1必修2选修 1-1选修1-2选修1-3选修3-2选修3-1必修2选修3-4选修3-3选修3-5选修3-4原教科书中的模块模块主题注: 1. 上图中每个模块的主题源于“普通高

3、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版”)的模块内容,但有些主题的位置有所移动。2. 必修课程中有学生必做实验10项,选修课程中有学生必做实验11项,具体内容与“修订版”的规定相同。3. 若与“修订版”配套的选修系列课程的教科书2018年秋季出版,则建议在选修课程的教学中使用新教科书。一、上篇: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必修1、必修2两个模块。必修课程学完后,学生可参加用于高中毕业的学业水平考试。(一) 必修1本模块由“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三个主题组成。【内容与要求】1.1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1)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

4、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3)定性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1.2 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1)认识重力、弹力与摩擦力。通过实验,了解胡克定律。知道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现象,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通过实验,了

5、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矢量和标量。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3)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质量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4)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1.3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理解功和功率。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机械的功率大小及其意义。(2)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3)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定性了解弹性势能。(4)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体会守恒观念对认

6、识物理规律的重要性。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5)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互相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能量转化是有方向性的。(6)知道利用能量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7)知道合理使用能源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节能的习惯。【教学建议】本模块注重在机械运动情境下培养学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和模型建构等物理核心素养。教学中应根据本模块所学物理模型的特点,联系日常生活经验,从多个角度创设情境,提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必要性及方法等;让学生经历抽象概括诸如速度、加速度、力、

7、能量等物理概念的过程,了解测量这些物理量的方法,进而学习科学定量地描述生活中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方法;通过探究物体间相互作用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等实验,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学会从机械能转化和守恒的视角分析物理问题。关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注意让全体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说明:(1)“修订版”中必修1主题“1.2 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的内容标准“1.2.5 知道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初步了解相对论时空观和微观世界的量子特征。体会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是不断深入的”,调整到选修1-1主题“1.1 曲线运动与万

8、有引力定律”中。(2)“修订版”中必修2主题“2.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标准“2.3.1 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互相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能量转化是有方向性的。”“2.3.2 知道利用能量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2.3.3 知道合理使用能源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节能的习惯。”调整到必修1主题“1.3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中(在原教科书的此主题内容中,体现了以上条目的主要要求)。(3)必修1主题“1.3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的教学,可根据各地实际安排在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进行。(4)本模块的学生必做实验有:研究匀变速直

9、线运动的特点;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研究两个互成角度力的合成规律;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二) 必修2本模块由“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两个主题组成。【内容与要求】2.1 静电场(1)通过实验,了解静电现象。能用原子结构模型和电荷守恒的观念分析静电现象。(2)知道点电荷模型,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物理模型方法。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体会库仑定律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3)知道电场是一种物质。了解电场强度,体会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4)了解生产生活中关于静电的利用与防护的实例。(5)知道静电场中的电荷具有电势能。了

10、解电势能、电势的含义。(6)知道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能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能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8)观察常见电容器,了解电容器的电容,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能举例说明电容器的应用。2.2 电路及其应用(1)观察并能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会使用多用电表。(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会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3)了解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4)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会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5)理解电功、电功率及焦耳定律,能用焦耳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电、热现象。(6) 能分析和解决家

11、庭电路中的简单问题,能将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实际。【教学建议】本模块应通过静电场、电路等相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促进其模型建构、科学论证等能力的发展,引导其关注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本模块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科技密切相关,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能激发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渗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等思维方法,让学生知道建立点电荷、电场线等物理模型的原因,懂得如何建构这些模型,体会物理模型在研究具体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应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建立电场强度等物理概念;引导学生了

12、解库仑定律建立的探究过程,分析库仑扭秤实验的巧妙之处,培养科学猜想与验证能力。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了解电荷在静电场中运动时电场力做功的特点,重视电场问题与重力场问题的类比分析,引导学生从做功与能量改变的关系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物理规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了解实验中存在误差的原因,了解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通过学习电功和电功率等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说明:(1)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实验版”)比较,在“修订版”的必修2中,有些内容有调整。例如,增加了“2.2.3了解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删除了“

13、实验版”中的“通过实验,观察门电路的基本作用。初步了解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等(请比较“修订版”与“实验版”对课程内容要求的差异,本文皆不逐一列出)。(2)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只讨论直线运动。(3)“修订版”必修2中的主题“2.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移到本文选修1-2中(该主题有些内容在本文必修1的“1.3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中有所体现)。(4)本模块的学生必做实验有: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长度的测量及其测量工具的选用;测量金属的电阻率;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考试评价建议】1. 物理必修系列包括必修1、必修2两个模块,学生参

14、加模块考试且成绩合格,共可获4学分。2. 学生完成普通高中物理必修课程学习后,可参加用于高中毕业的学业水平考试。该考试旨在诊断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的水平要求,达到学业质量标准水平2为合格。3. 用于高中毕业的学业水平考试要体现基础性和全面性,反映学业质量标准和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注重考查对必修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应用情况,试题要注重围绕科技、生产及学生生活经验等设计问题情境,加强对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或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4. 考试任务设计应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修订版”的规定及要求确定,考试内容的任务情境应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反映物理学科本质,充分体现考试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甄别学生学业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