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局部解剖学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8763812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壁局部解剖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腹壁局部解剖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腹壁局部解剖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腹壁局部解剖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腹壁局部解剖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壁局部解剖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壁局部解剖学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腹壁局部解剖学,广州医学院 人体解剖教研室,曾 凡 表,2,腹 壁 以两侧腋后线的延长线为界 分为: 腹前外侧壁(前方) 腹后壁(后方),3,腹前外侧壁 Anterolateral Abdominal Wall 特点: 1. 局部面积大,层次多。 其不同的部位,层次和 结构有很大差异。 2. 存在薄弱区,好发疝。 3. 腹腔手术必经之地。,4,一、 层次 (一) 皮肤 (二) 浅筋膜 (三) 肌层 (四) 腹横筋膜 (五) 腹膜外组织 (六) 壁腹膜 (七) 腹前外侧壁深层的血管和神经,5,(一)皮肤(skin) 薄,有弹性, 伸展性和移动性大,6,(二)浅筋膜(superficial fa

2、scia) 由脂肪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脐平面以下): 浅层Camper筋膜(脂肪层) 深层Scarpa 筋膜(膜样层),7,1. 动脉: 腹壁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浅筋膜的浅血管、淋巴管和皮神经,8,2. 静脉 脐 胸腹壁V 区 腋V 浅 附脐V 静 门V 脉 腹壁浅V 网 大隐V 3.淋巴 脐以上 腋淋巴结群 脐以下 腹股沟浅 淋巴结上群,腹壁浅V,胸腹壁V,9,肋间神经,肋下神经,4. 神经 第7-11肋间神经 肋下神经,10,(三)肌层 (muscles) 1.腹直肌 起:耻骨联合与耻骨嵴 止:胸骨剑突及第5-7 肋软骨的前面,11,2.腹外斜肌 起:下8肋骨的

3、外面 止: 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髂嵴 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内移 行为腱膜止于白线。 腱膜形成物: 参与组成:腹直肌鞘前层、 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 耻骨梳韧带、腹股沟管 前壁、腹股沟管浅环。,12,3. 腹内斜肌 起:胸腰筋膜、髂嵴、腹沟韧带 外侧1/2 止: 后部肌束向上止于下3 肋, 大部分肌束向前上方移行为 腱膜,参与组成腹直肌鞘前、 后两层,止于腹白线。 4.腹横肌 起: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 外侧1/3 止:肌束横行向前移行为腱膜,参与 组成腹直肌鞘后层,止于腹白线。 弓状下缘 联合腱(腹股沟镰),13,(四)腹横筋膜 ( transversalis fascia) 位于腹横肌深面,薄

4、而坚实的 结缔组织膜 (五)腹膜外组织 (extraperitoneal fascia) 位于腹膜外的疏松结缔组织 (六)壁腹膜 (parietal peritoneum),14,(七) 腹前外侧壁深层的血管和神经 1. 动脉:腹壁下动脉、旋髂深动脉,腹壁下动脉,15,2. 神经: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生殖股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16,二、局部解剖 (一)腹 直 肌 鞘,弓状线以上,腹直肌鞘 分为前、后两层,弓 状 线,17,弓状线(半环线): 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脐下4-5CM)处,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腱膜伸向腹直肌的前方,所以 此处无腹直肌鞘后层,而在此形成一弧形的游离

5、下 缘。弓状线以下腹直肌后面紧贴腹横筋膜。,弓状线以下,18,弓状线,弓状线以下,弓状线以上,(二)腹白线 由腹前外侧壁三层扁肌 的腱膜在腹前正中线上 交织而成。,腹白线,20,(三)腹股沟管 (inguinal canal) 位腹股沟韧带内侧半 上方的肌筋膜裂隙。 四壁二口 1.前壁:腹外斜肌腱膜、 腹内斜肌(外1/3 ) 2.下壁:腹股沟韧带,21,3. 上壁: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的弓状下缘 4.后壁:腹横筋膜、 联合腱(内侧1/3 ),联合腱,22,23,24,腹股沟管浅环(外口) :腹外斜肌腱膜 腹股沟管深环 (内口):腹横筋膜,25,腹股沟管的内容,男性: 精索、 髂腹股沟N 女性:

6、 子宫园韧带、 髂腹股沟N,26,精索-从睾丸上端至腹股沟管 腹环之间。 内有输精管、睾丸动、静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脉、静脉、神经丛、淋巴管和鞘韧带等。 被三层被膜包绕而成。,精索spermatc cord,精索,睾丸,附睾,27,精索的三层被膜 (从外向内) 1.精索外筋膜 (腹外斜肌腱膜的延续) 2.提睾肌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肌纤维) 3.精索内筋膜 (腹横筋膜的延续),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睾丸鞘膜,鞘膜腔,28,子宫圆韧带 圆索状,起于子宫上部前面两侧, 经腹股沟管止于阴阜及大阴唇皮下。 作用:维持子宫前倾,子宫圆韧带,29,(四) 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 Hessel

7、bach triangle 1. 腹股沟三角的境界: 外侧界:腹壁下动脉 内侧界:腹直肌外侧缘 下 界: 腹股沟韧带,30,2.腹股沟区的层次结构,(1) 皮肤 (2) 浅筋膜 (3) 腹外斜肌腱膜及其 形成的腹股沟管浅环 (4) 联合腱、腹横筋膜 (5) 腹膜外组织 (6) 腹膜壁层,31,3.腹股沟区的结构特点,三角区内无腹肌, 腹横筋膜又较薄弱,加 之腹股沟管浅环也位于 此区,因此是腹前外侧 壁的一个薄弱区。,32,(一)腹股沟斜疝与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斜疝: 腹腔内容物连同腹膜经腹股 沟管深环突出,沿腹股沟管出 腹股沟管浅环后进入阴囊。 腹股沟直疝: 腹腔内容物连同腹膜经腹股 沟三角突出

8、。,三、临床应用解剖,33,睾 丸 下 降 (1),睾丸,肾,肾上腺,睾丸引带,午非氏体,(二) 睾丸下降与腹股沟斜疝 的关系,睾丸下端和阴囊间的一索状结缔组织,胚胎初期位于腹后壁肾的下方,34,睾丸,腹膜鞘突,输精管,睾丸引带,睾 丸 下 降 (2),3月至髂窝,7月至深环, 同时壁腹膜向前推移形成腹膜鞘突,35,睾丸,腹膜鞘突,睾丸引带,睾 丸 下 降 (3),7-9月睾丸降至浅环,36,鞘韧带,睾丸,睾丸鞘膜,睾 丸 下 降 (4),隐睾:出生后睾丸 仍未降入阴囊,如鞘突不闭锁, 睾丸鞘膜腔与腹膜腔相通,则可形成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或交通性鞘膜积液,由于右侧睾丸 下降较左侧迟,相应 的睾丸鞘

9、膜闭合 时间也较迟, 故腹股沟斜疝 发生在右侧多于 左侧。,(出生后降入阴囊),睾丸鞘膜,鞘膜腔,鞘膜腔,37,(三)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1.加强前壁法: 将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及联合腱在精索之前缝合于腹股沟韧带 2.加强后壁法: 亦可将它们在精索之后拉向下 缝合于腹股沟韧带或耻骨梳韧带上,38,(四)腹股沟斜疝与腹股沟直疝区分,脱出部位,腹股沟浅环,腹股沟三角,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动脉的外侧,动脉的内侧,脱出的方向,外上至内方下,向前脱出,脱出的方位,腹股沟韧带 下方至阴囊,腹股沟韧带上方 一般不至阴囊,当疝的内容还纳腹腔后,按压腹股沟深环处, 让病人增加腹压不复出现突出者为斜疝,反之

10、为直疝。,39,(五)腹前外侧壁的层次与常用手术切口,肋缘下斜切口 旁正中切口 上腹部正中切口 右下腹斜切口 下腹部正中切口,1.纵切口 (1) 正中切口 (2) 旁正中切口 (3) 经腹直肌切口 (4) 腹直肌旁切口,40,上腹部正中切口: 皮肤浅筋膜腹白线 腹横筋膜腹膜下组织 壁腹膜。,1,2,3,4,41,旁正中切口: 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组织壁腹膜。,1,2,3,4,42,肋缘下斜切口 旁正中切口 上腹部正中切口 右下腹斜切口 下腹部正中切口,2. 斜切口 (1)肋缘下斜切口 (Kocher切口) (2)阑尾切口 (McBurney切口) 以McBur

11、ney点为中心的右下腹部切口,McBurney切口适用于单纯的阑尾切除术,还适于盲肠造口术。,43,肋缘下斜切口: (沿肋弓下2-3CM) 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组织 壁腹膜。,1,2,3,4,44,右下腹斜切口: 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组织 壁腹膜。,1,2,3,4,45,3.横切口 (1)上腹部横切口: 适暴露横结肠等 (2)下腹部横切口: 适于腹膜外剖腹 产术、膀胱与 输尿管手术等。 4. 胸腹联合切口,46,(六)腹前外侧区的穿刺解剖 1. 腹膜腔穿刺术: (1)McBurney点处或稍外侧: 此处进针不会损伤腹壁下血管。 (2)腹前

12、正中线上: 对脐以下脏器,损伤的可能性较小。 (3)左腹直肌外缘: 既可避开肝脏,又不易刺伤活动的肠襻。,47,2.膀胱穿刺术: 在耻骨联合上缘、腹前正中线 上进针。 3.心包腔穿刺术:在左侧肋剑突角斜向左上后方 进针。 4.肝、脾穿刺术: (1) 经皮肝穿刺常选用右腋中线第7、89肋 上缘或右腋前线第8、9肋上缘为穿刺点。 (2) 经皮脾穿刺一般在左腋中线第8、9肋 间隙、沿下位肋之上缘进针。,48,思 考 题 一、名词解释: 1.弓状线 2.半月线 3.腹股沟镰 4. 腹股沟三角 二、问答 1. 经旁正中切口和麦氏切口进入腹腔,需切开腹前外 侧壁哪几层? 2.试述腹股沟管四壁二口的组成及其内容物。 3.试述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区别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