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118755025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期末校际联考试题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1月5日到10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来自五大洲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首届进博会交易采购成果丰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海纳百川的进博会,是各国大合唱。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在这个开放共享的普惠平台上,迎的是五洲客,计的是天下利。“这不是一般性的展会,是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在欢迎宴的致辞中,习近平道出举行此次博览会的核心要义。这个由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提出

2、、亲自部署推动的盛大展会,应者如云。中国正张开双臂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世界的“会客厅”奏响“共享未来”的全球交响曲。送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同时,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用三个“不会停滞”宣示中国拥抱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与之同时,提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新举措,“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

3、”“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等等。显然,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信心,更向全世界充分表明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坚定不移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坚定不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坚强决心。对此,拉美社的报道如是评价:在保护主义威胁全球增长之际,规模盛大的首届进博会为全世界的制造商、服务供应商和生产商打开了巨大的中国市场,北京也借此释放出对自由贸易的信心。开放市场,与世界共享机遇。“欢迎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发展的机遇”,开幕式前,习近平会见参加博览会的外国企业家代表时强调。在国际

4、贸易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国倡议并举办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以进一步打开自己市场的方式,标注了全球合作共赢的新高度。一定意义上说,作为开创性的合作大平台,进博会是中国为全球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各国从中均可受益。揆诸当下,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正张开双臂,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不懈奋进。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不难想见,当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敞开大门,与世界分享中国机遇,不仅有助于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也将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满满的获得感。“过去几十年,中国在减贫、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巨

5、大成就,向世界真切展示了全球贸易与竞争带来的机会。”泰拉能源主席比尔盖茨如是说道。合作共赢永不落幕,命运与共的精彩故事还将继续。放眼现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虽已落幕,但中国和各国搭建的全球开放合作的舞台永不落幕,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全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大潮不可逆转。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所说,中国是国际合作、特别是贸易合作的典范,中国搭建了一座“通往未来之桥”。面向未来,中国将始终与世界同向同行,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不懈奋进,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选自李建开放市场,奏响“共享未来”的全球交响曲2018-11-12南方网)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

6、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由中国主办的首届进博会2018年11月5日到10日在上海召开,吸引了众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交易额多达578.3亿美元。B. 首届进博会的核心要义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这向全世界充分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坚强决心。C. 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主旨演讲词中用三个“不会停滞”宣示了中国拥抱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信心。D. 由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推动的首届进博会是一个盛大展会,是国际合作、特别是贸易合作的典范。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四个角度阐释中国举行首届进博会的意义、背景、作用及影响,并较

7、为深入地阐述了首届进博会的核心要义。B. 文章论述首届进博会是在世界经济新一轮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举行的,并由此指出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新举措。C. 文章在叙述中以大量篇幅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言辞,彰显了中国将始终与世界同向同行,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的博大胸怀和坚强信心。D. 对于中国首届进博会的主旨论述,文章先交代意义和背景,接着层层深入,深刻表达了海纳百川、开放合作和共享未来的根本精神。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为在进博会这个开放共享的普惠平台上,迎的是五洲客,计的是天下利,所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B. 在保护主义威胁全球增长之际

8、,首届进博会不仅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坚强决心,更表明了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信心。C. 一定意义上说,因为首届进博会作为开创性的合作大平台,中国为全球提供了重要公共产品,所以各国从中均可受益。D. 如果中国开放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与世界分享机遇,那么不仅有助于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也将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满满的获得感。【答案】1. C 2. D 3. 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京折叠郝景劳折叠城市分三层空间。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从次

9、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大地的两侧重量并不均衡,为了平衡这种不均,第一空间的土地更厚,土壤里埋藏配重物质。人口和建筑的失衡用土地来换。第一空间居民也因而认为自身的底蕴更厚。老刀从小生活在第三空间。他知道自己的日子是什么样。他是个垃圾工,做了二十八年垃圾工,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一直做下去。他还没找到可以独自生存的意义和最后的怀疑主义。他仍然在卑微生活的间隙占据一席。老刀生在北京城,父亲就是垃圾工。据父亲说,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刚好找到这份工作,为

10、此庆贺了整整三天。父亲本是建筑工,和数千万其他建筑工一样,从四方涌到北京寻工作,这座折叠城市就是父亲和其他人一起亲手建的。一个区一个区改造旧城市,像白蚁漫过木屋一样啃噬昔日的屋檐门槛,再把土地翻起,建筑全新的楼宇。他们埋头斧凿,用累累砖块将自己包围在中间,抬起头来也看不见天空,沙尘遮挡视线,他们不知晓自己建起的是怎样的恢弘。直到建成的日子高楼如活人一般站立而起,他们才像惊呆了一样四处奔逃,仿佛自己生下了一个怪胎。奔逃之后,镇静下来,又意识到未来生存在这样的城市会是怎样一种殊荣,便继续辛苦摩擦手脚,低眉顺眼,勤恳地寻找各种存留下来的机会。据说城市建成的时候,有八千万想要寻找工作留下来的建筑工,最

11、后能留下来的,不过两千万。垃圾站的工作能找到也不容易,虽然只是垃圾分类处理,但还是层层筛选,要有力气有技巧,能分辨能整理,不怕辛苦不怕恶臭,不对环境挑三拣四。老刀的父亲靠强健的意志在汹涌的人流中抓住机会的细草,待人潮退去,留在干涸的沙滩上,抓住工作机会,低头俯身,艰难浸在人海和垃圾混合的酸朽气味中,一干就是十年。他既是这座城市的建造者,也是城市的居住者和分解者。老刀出生时,折叠城市才建好两年,他从来没去过其他地方,也没想过要去其他地方。他上了小学、中学。考了三年大学,没考上,最后还是做了垃圾工。他每天上五个小时班,从夜晚十一点到清晨四点,在垃圾站和数万同事一起,快速而机械地用双手处理废物垃圾,

12、将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传来的生活碎屑转化为可利用的分类的材质,再丢入再处理的熔炉。他每天面对垃圾传送带上如溪水涌出的残渣碎片,从塑料碗里抠去吃剩的菜叶,将破碎酒瓶拎出,把带血的卫生巾后面未受污染的一层薄膜撕下,丢入可回收的带着绿色条纹的圆筒。他们就这么干着,以速度换生命,以数量换取薄如蝉翼的仅有的奖金。第三空间有两千万垃圾工,他们是夜晚的主人。另三千万人靠贩卖衣服、食物、燃料和保险过活,但绝大多数人心知肚明,垃圾工才是第三空间繁荣的支柱。每每在繁花似锦的霓虹灯下漫步,老刀就觉得头顶都是食物残渣构成的彩虹。这种感觉他没法和人交流,年轻一代不喜欢做垃圾工,他们千方百计在舞厅里表现自己,希望能找到一个

13、打碟或伴舞的工作。在服装店做一个店员也是好的选择,手指只拂过轻巧衣物,不必在泛着酸味的腐烂物中寻找塑料和金属。少年们已经不那么恐惧生存,他们更在意外表。老刀并不嫌弃自己的工作,但他去第二空间的时候,非常害怕被人嫌弃。【注】故事中的北京,是幻想出来的一座可以“折叠”的未来城市。8000万的人口被分成三个独立空间。所谓的折叠,是指整座北京城会定时翻转,第一空间在大地一面,二三空间在另一面,当其中一个空间生活的时候,另外两个空间的人要进入“催眠胶囊”来强制休眠。每48小时中,24小时属于第一空间,16小时属于第二空间,而第二天夜晚的8小时,则留给第三空间。当然,三个空间的生存状态和环境也截然不同。三

14、个空间相关却又独立,居民很难也不被允许跨越空间。主角“老刀”是第三空间垃圾处理厂的一位工人,为了给收养的女儿糖糖挣一笔钱,能上“一般不错”幼儿园而铤而走险,替人送信,到一二空间走了一遭。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空间的土地更厚,土壤里埋藏配重物质,人口和建筑的失衡用土地来换,因而第一空间居民认为自身的文化底蕴更厚。B. 小说第一段有大量冷静客观的说明性数字,让读者了解折叠城市的空间构成,人口分布,还有享用时间的规划分配状况。C. 老刀在繁花似锦的霓虹灯下漫步,却觉得头顶都是食物残渣构成的彩虹,这里用比喻的手法表明工作环境已经影响到老刀对外界事物

15、的认知。D. 小说的标题“北京折叠”富含深意,不仅指这座未来城市空间上的折叠转换,也隐喻了现代城市存在的阶层分化与固化的问题。5. 文中画线句子的细节描写,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 著名科幻小说家刘慈欣曾经说过:“好的科幻小说并不局限于幻想,往往有对现实的关注,并且让人获得启迪。”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的“幻想”与“现实”的关系。【答案】4. A 5. 展示了垃圾工老刀恶劣的工作环境氛围。表现了主人公老刀命运的悲惨。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老刀铤而走险埋下伏笔。 6. 科幻小说的“幻想”必须植根于“现实”,反映“现实”,映照时代。现实科学对“幻想”有限定,“幻想”不能脱离现实科学的实际发展趋势和

16、科学事实。科幻从科学的角度审视人文,在“幻想”中展示对文明发展的思考,对现实的思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都在深耕产业兴旺这篇“大文章”,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区域特色产业正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科技支撑农业发展走上“快车道”。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6%以上,全国大中型拖拉机67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当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