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电子小报-底康硕-王港中心小学-三二班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8749158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7.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节电子小报-底康硕-王港中心小学-三二班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端午节电子小报-底康硕-王港中心小学-三二班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端午节电子小报-底康硕-王港中心小学-三二班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端午节电子小报-底康硕-王港中心小学-三二班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端午节电子小报-底康硕-王港中心小学-三二班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端午节电子小报-底康硕-王港中心小学-三二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电子小报-底康硕-王港中心小学-三二班(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底康硕底康硕 王港中心小学王港中心小学 三三(2 2)班班 端午节快乐端午节快乐 节日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五节、端阳节、重五 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 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 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端午节是 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 ,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 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 一、端午节的来历 三、端午节的诗词 二、端午节的习俗 四、端午节的当代演化 纪念屈原 此说最早出自 南朝梁代吴均 续齐谐记

2、和北周宗懔 荆楚岁时记 的记载。据说 屈原于五月初 五自投汩罗江 ,死后为蛟龙 所困,世人哀 之,每于此日 投五色丝粽子 于水中,以驱 蛟龙。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 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 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 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 ,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 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 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 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 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 们荡舟江河上,此后才逐渐 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来历 纪念屈原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 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

3、后每年五月五 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Dragon Boat Race 端午节的来历 纪念孝女曹娥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 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 ,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 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 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 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端午节的来历 迎涛神 春秋时吴国忠伍子胥含冤 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 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 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 带流传很广。 端午节的来历 龙的节日 Dragon day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 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 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 祭祀的日子。 其主

4、要理由是: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 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 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 ,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 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 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 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 荆楚之人,在五月 五日煮糯米或者蒸 粽糕投入江中,以 祭祀屈原,为恐鱼 吃掉,故用竹筒盛 装糯米饭掷下,以 后渐用粽叶包米代 替竹筒。 吃粽子 端午节的习俗 粽子又称“角黍”、“角 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 制而成,是汉族传统节庆 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 时期就已

5、出现,最初是用 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 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 食物。当时包粽子除米外 ,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 称“益智粽” 粽子的来历: 粽 子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 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 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 传统食品。 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的习俗 粽子的制作方法 端午节的习俗 五月端五的上午,要在房门特 别是有新生儿的房门上挂“艾 虎”。“艾虎”用两个空鸡蛋 壳粘在一起,蛋壳上粘些毛发 ,画成虎形,用线系着,下边 再系一串用彩纸剪成的“五毒 ”形象,象征五毒踩在虎的脚 下;或用一个独头蒜系以彩色 线,下挂一串“五毒”,叫“ 蒜艾虎”;或用刚收割的新麦 秸编成古代武士用的六角金瓜 形,下垂

6、七缕彩穗,叫“麦秸 艾虎”。这些艾虎挂在房门上 ,既是节日点缀,又能辟邪。 艾虎 端午节的习俗 画额是端午节以雄黄涂 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 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 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 头画“王”字。 一、借雄黄以驱毒。 二、借猛虎(“王”似 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 之王,因以代虎)以镇 邪。 画额 端午节的习俗 戴香包 端午节的习俗 长命缕 端午节的诗词 端午节的诗词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 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 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 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 峰。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端午节的诗词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 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 冤。 端午 唐

7、文秀 端午节的诗词 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 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 句。 端午节的当代演化 端午节的当代演化 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 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正式将端午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规定农历端午当日 放假1天。 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

8、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 议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 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 日。 2009年5月,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申报的遗产名称 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 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 四部分内容组成,申报材料由三省联合“打包”。2009年10月,中国向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递交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2009年9月30日 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成 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结束语 谢谢大家 Thanks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