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8748839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S/T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实施-发布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Reference 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 method(报批稿)WS/T W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ICS备案号:1目 次前言1 范围42 总则43 方法43.1样本采集43.2血涂片制备和要求43.3血涂片染色43.4需分类的外周血有核细胞53.5血涂片检查步骤53.6检验人员要求和考核6附录A(规范性附录)常见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学7附录B(规范性附录)计算公式9附录C(规范性附录)自动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性能评价10参考文献16前 言为了保证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具有溯源性和准确性,特制定本

2、标准。本标准修改采用了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颁发的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和仪器评价方法标准(H20-A)。本标准从20XX年XX月XX日起实施。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都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卫生部医政司提出。本标准由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晓波、许蕾、宋颖、方心驰、张锦锋。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解释。III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立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中有关样本采集、血涂片制备的要求、血涂片染色、血涂片有核细胞检查的步骤、对检验人员的要求和考核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建立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的实验室2

3、总则2.1 本标准采用手工目视显微镜计数法作为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方法。2.2 为了保证参考方法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建立参考方法的实验室必须进行比对。3 方法3.1 样本采集将静脉血采集于EDTAK2抗凝剂(液体或粉末状)中(浓度为每毫升血液含1.52.2mg EDTAK2H2O)。采血后立即混匀,应拒绝分析有肉眼可见凝块的样本。3.2 血涂片制备和要求3.2.1 血涂片制备3.2.1.1 每份样本制作3张血涂片。要求所用玻片清洁、干燥、无尘,大小为25 mm75mm,厚度为0.81.2mm。并有明确标记。如果样本中白细胞数量少时,需要制备更多血涂片(如6张)。3.2.1.2 使用EDT

4、AK2抗凝血液样本时,应在采集后4小时内制备血涂片。在制片前,样本应充分混匀。注意,样本不能冷藏。3.2.1.3 用楔形技术制备血涂片。在玻片近一端1/3处,加一滴(约0.05ml)充分混匀的血液,握住另一张较狭窄的、边缘光滑的推片,以3045角使血滴沿推片迅速散开,快速、平稳地推动推片至玻片的另一端(见图1)。3.2.1.4 在1小时内,用Romanowsky类型染液染色;或在1小时内,用无水甲醇(含水量3%)固定后染色。3.2.2 良好血涂片的要求3.2.2.1 血膜至少长25mm,至玻片两侧边缘的距离至少为5mm。3.2.2.2 血膜边缘要比玻片边缘窄,且边缘光滑,适用于油镜检查。3.2

5、.2.3 血细胞从厚区到薄区逐步均匀分布,末端呈方形或羽毛状。3.2.2.4 血膜末端无粒状、划线或裂隙。所有这些情况会使白细胞集中在这些区域内。3.2.2.5 在镜检区域内,白细胞形态应无人为异常改变。通常,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抗凝血会造成白细胞形态的改变,如胞浆内形成空泡,核分解破裂等。应将抗凝血液保存时间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除部分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外,镜检区域内破损白细胞量应2。3.2.2.6 无人为污染。3.3 血涂片染色采用Romanowsky类染料染色。Romanowsky类染料由亚甲蓝和/或亚甲蓝氧化产物(天青B),和卤化荧光素(通常为伊红B或Y)组成。良好的染色能准确鉴别成熟

6、和未成熟白细胞或异常细胞。3.3.1 染料的性能Romanowsky类染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染色效果。在pH6.47.0条件下,染料与细胞中特定成分(细胞核和细胞浆特殊颗粒)相互作用,产生典型的颜色,如细胞核染深紫色,红细胞染鲜亮的橙红色。3.3.2 可接受的染色情况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其他细胞必须能显示清晰的核浆分界,能识别核染色质成分和细胞浆的颜色差异。3.4 需分类的外周血有核细胞外周血可见多种有核细胞。常见的有: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外周血中正常白细胞的形态描述见附录A。外周血中少见的其他有核细胞在专业的血

7、液学教科书和图谱中均有描述,本标准中不再叙述。3.5 血涂片检查步骤3.5.1 血涂片显微镜检查3.5.1.1 首先在低倍镜下(10倍40倍)进行浏览,观察有无异常细胞和细胞分布情况。然后,在100倍油镜下,观察细胞浆内的颗粒和核分叶情况。3.5.1.2 检查从约50的红细胞互相重叠区域开始,向红细胞完全散开的区域推移。血涂片较薄的区域,呈羽毛状,为“血片边缘”。3.5.1.3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为血涂片分类“可接受”区域。当白细胞总数正常时,在血涂片尾部和边缘,每油镜视野所见的白细胞数量不超过血涂片体部的23倍。3.5.1.4 除某些病理情况(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8、外,破碎细胞或不能识别细胞的数量不超过白细胞总数的2%。若破碎细胞仍能明确鉴别(如破碎的嗜酸性粒细胞)应包括在分类计数中。在结果报告中,应设其他栏,以备填写破碎细胞或不能识别细胞,并作适当描述。3.5.2 计数方法3.5.2.1 采用“城垛式”方法检查血涂片(图1)。每个明确识别的细胞必须归入下列分类中: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其他有核细胞(除有核红细胞外)。能明确识别的破碎细胞,应恰当分类。血涂片体部的检查区域血涂片头部,涂片太厚血涂片尾部,涂片太薄血膜至玻片一端约为总长1/3血涂片A001血膜至玻片边缘约5mm 红细

9、胞分布较疏 红细胞分布较密图1 外周血涂片制作方法和“城垛式”血涂片检查方法3.5.2.2 每张血涂片应计数200个白细胞,若样本中白细胞数量减少,应增加检查血涂片的数量。3.5.2.3 白细胞分类结果以百分率和绝对值表示。3.5.2.4 计数所有的有核红细胞,结果以每100个白细胞计数中见到几个表示。3.6 检验人员要求和考核3.6.1 检验人员的要求3.6.1.1 检验人员的经验检验人员必须能对所有常见白细胞进行分类,并了解大多数白细胞的形态异常,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参与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检验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培训,并具备实际工作经验。3.6.1.2 检验人员的态度检验人员的工作态度、动机和专

10、心程度是关键因素。因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工作,影响分类计数的因素很多,有检验人员的态度、实验室环境条件和工作量等。对于以每张血涂片计数200个白细胞的参考方法工作量来说,每天每个检验人员血涂片检验数量约为1525张。3.6.2 血涂片考核3.6.2.1 考核样本选择10份样本。样本必须包含7种类型白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中,至少有一份样本含有少量有核红细胞,一份含有少量未成熟白细胞。按照3.2要求,每份样本制备5张血涂片,按照第3.3节所述方法染色,统一标签,但检验人员不知道样本来源。玻片分成5

11、套,每套包含10份样本的玻片各1张。3.6.2.2 检验人员考核分发给参加检验的人员一套考核血涂片,要求每张血涂片做200个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并根据血涂片编号,报告结果,交给监考人。监考人计算每份样本每种细胞的均值,进行结果解释,制作每种类型细胞分布图。其中横坐标(X轴)为组均值(百分率),组均值为实验室具备资格的检验人员计数的均值。纵坐标(Y轴)代表检验人员个体的结果。在图上添加两条代表理论上95和99可信区间的线条,由计数百分率的标准误算得,计算公式见附录B。3.6.2.3 解释根据Gaussian分布假说,5的个体结果可能会超出95范围,但不会超出99的限值。若数据不符合该规则,表示存在

12、样本处理过程或操作错误(如样本标签错误,制片不佳,读片区域不当或细胞分类错误)。在分析出可能误差来源后,必须重新进行考核。若不能符合统计学规则,应高度怀疑结果的有效性。监考人必须仔细地检查每张图形。检验人员数值应该呈随机分布。若非如此,评价中可能引入了检验人员的偏倚。应该采取纠正措施(如培训或更换人员等),并重新进行考核。应保留一套考核血涂片作为标准片,用于其他检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规范性附录)常见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学外周血常见有下列5种类型白细胞。形态特点的简单描述如下。A.1 中性粒细胞,分叶核A.1.1 细胞大小为1015m。A.1.2 细胞核与细胞浆比率为1:3。A.1.3 细胞呈圆形

13、或卵圆形。A.1.4 细胞核分叶,叶间有丝状连接,分为25叶。A.1.5 核染色质聚集。A.1.6 无核仁。A.1.7 细胞浆染成淡粉红色,含大量特异性颗粒。A.2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A.2.1 细胞大小为1018m。A.2.2 细胞核与细胞浆比率为1:1.51:2。A.2.3 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A.2.4 细胞核呈S形,C形,U形或分叶形,可见峡状染色质。A.2.5 核染色质粗颗粒状聚集。A.2.6 无核仁。A.2.7 细胞浆丰富,染成粉红色;含大量特异性颗粒,罕见嗜天青颗粒。A.3 淋巴细胞A.3.1 细胞大小为715m。A.3.2 细胞核与细胞浆比率为5:12:1。A.3.3 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A.3.4 细胞核通常呈圆形或卵圆形;偶见核凹陷或轻度切迹。A.3.5 核染色质散在致密或粗颗粒状聚集;副染色质无或少量。A.3.6 无核仁;有时,可见小的、淡的核小体。A.3.7 细胞浆少至中等量;淡蓝色至中度嗜碱性;可见核周淡染区;有时有副核窝;小淋巴细胞无颗粒;大淋巴细胞的细胞浆较多,含少数粗大嗜天青颗粒。A.4 淋巴细胞,异型A.4.1 细胞大小为1025m。A.4.2 细胞核与细胞浆比率为3:11:2。A.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