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施计划方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747844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施计划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施计划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施计划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施计划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施计划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施计划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施计划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湖南省澧县职业中专学校半工半读试点工作方案为了大力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决定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三个骨干专业开办试点班,进行半工半读的试点工作。试点成功后,逐步在全校推行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为确保此项工作健康持续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针,把半工半读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按

2、照科学规划、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稳步推进的原则,深入调研,认真试点,努力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专门人才。二、工作现状我校是由澧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农村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入围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在校三年制中专学生7274人,校园占地面积20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000平方米,有51个实验实训室,实验实训设备总值1050万元。学校依托骨干专业开办了3个校办

3、企业,可为学生在校内做工提供300个工位。学校开设“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计算机及应用”、“会计”、“商务英语”、“旅游服务与管理”、“工艺美术”等8个专业,其中“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为学校骨干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属湖南省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学校自开办以来,就注重与企业合作,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大胆探索,为实施半工半读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1、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考察,选定了一批合作企业。学校成立了由分管实习就业的副校长任组长的调研考察小组,从2005年起,从南到北

4、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先后调研考察了500多家大中型企业、3个职教发达地区和其中11所在工学结合方面取得一定经验的学校,调查走访了上千户学生家庭,形成了综合调研报告(附后)。在广泛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学校从经考察达成合作意向的企业中,挑选了35家技术先进、经营管理规范、劳动保护和安全有保障的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还与其中部分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合同。目前,学校与这些企业的合作正逐步走向深入,正在由过去单纯的顶岗操作向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实习转变。2、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创造了学生在校内进行半工半读的基本条件。从2006年起,学校在相关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学校骨干专业,自办或联合开办了3个

5、校办企业。一是“澧县职业中专金属结构件加工厂”。该企业是依托“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创办的校办企业,能为学生提供70个工位。二是“澧县职业中专众鑫光电有限公司”。该企业是依托“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开办的校办企业,以生产发光电子管为主,属高新技术企业,可为学生提供150个工位。三是“澧县职业中专制衣厂”。该厂是依托“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创办的校办企业,主要生产中低档服装,可为学生提供80个工位。三个校办企业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生产技术涵盖了三个专业的主要基本技能,岗位较多,能确保相对应的三个专业学生在校内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为学生到校外做工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充分的准备。目前,三个校办企业经营

6、管理规范,业务不断拓展,预计2008年年产值可达55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也较好,能为学生支付适当的实习报酬。3、对半工半读的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和论证,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雏形。经过广泛调研后,学校于2007年初组织相关专家、学校骨干教师、相关合作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研讨,提出了“校内工学交替与校外工学交替相结合”的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低年级学生以在校内企业进行工学交替为主,高年级学生以在校外企业进行工学交替为主),并通过了初步论证。近一年来,我们在骨干专业实施这一模式做了大量的起步准备工作。一方面,与合作企业进行更深入的联系,共同研讨实施这一方案的步骤与方式;另一方面,向

7、社会、学生和家长广泛宣传,取得了社会、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同,已为实施这一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对实施工学结合进行了初步探索。一是修订了骨干专业教学计划,按照人文模块、文化模块、专业模块、实践模块四个模块制订了较为科学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二是在骨干专业和部分专业试行“模块”教学和“校企交替式”教学。学校大部分专业均在二年级和三年级参加了半年至1年的实践教学或顶岗实习。三是开展了在骨干专业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起步工作,学校已制订了较完善的“学分制” 和“弹性学制”实施方案。四是培训了师资。学校2005年制订了师资队伍培训计划,并在当年启动了培训,通过选派骨干教师与顶岗

8、实习学生一道到相关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和参加国家、省、市级师资培训以及校本培训,已有部分教师基本达到了“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为实施半工半读作了师资上的准备。三、工作目标学校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的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实现以下工作目标:1、探索适合我校实际、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根本性转变。要通过在骨干专业开办半工半读试点班,进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我校已初具雏形的“校内工学交替与校外工学交替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取得成功后,逐步在全校各专业全面推广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在试点过程中,要与现有签约企业进行更深入的合作,要在充分

9、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积极选择更多的对口优质企业实行合作办学,力争合作企业达到45家以上。与此同时,进一步开发与学校设置专业对口的校办企业,扩大校办产业规模,提升校办企业生产经营和培养人才的能力,满足学生在校内实行工学交替的需要。2、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与企业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要通过试点,进一步加强在人才培养上与校内、校外企业进行更深层次合作。一是要在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找到学校人才培养、企业用工、学生成才的共同利益点,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二是要在试点过程中,逐步建立完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保障机制。要按照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

10、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避免学生受到身心伤害;要争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要不断创新合作方式,进行学校在企业建立教学基地、企业在学校建立研发中心和实验中心的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密切联系。3、探索适应半工半读的教学与管理制度,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按照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合作企业共同研究制订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试行中不断加以完善;要根据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试点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科学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要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在试点班实施“模块”教学的基础上,创造条件,逐步实行“项目”教学,

11、探索先进、科学、适应半工半读的培养方式;要大力加强学制改革,在试点班实行“分学制”和“弹性学制”;要改革招生、学籍、教学及相关管理制度,探索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4、探索学生免费或低收费接受职业教育的实施办法,实现试点班学生免费或低收费接受职业教育。要通过认真调研,多方协商,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优先招收贫困家庭子女到试点班就读;要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选择优质企业合作,选派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负责学生实习做工管理,确保工学结合顺利进行;要通过协议、制度等形式,规范学生实习补贴的发放和劳动保护,确保学生获得合理的报酬;要勇于打破常规,大胆实践探索

12、,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探索多种形式的半工半读,实现试点班学生免费或低收费接受职业教育,并逐步实现学校其它专业部分学生免费或低收费接受职业教育。四、试行模式从2005年起,我校通过广泛调研,实践探索,初步论证,提出了“校内工学交替与校外工学交替相结合”的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并为实施这一模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今后的试点工作就是要在试点班从招生到学生毕业上岗全程试行这一模式,并在试行中逐步完善这一模式,使之成为我校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便在全校各专业推行,实现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根本性转变。1、模式的构建。“校内工学交替与校外工学交替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提升学生专门职业素质和综合职

13、业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借鉴德国“双元制”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的做法,结合我校实行半工半读的条件和初步实践的情况构建的。这一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将三学年划分为若干个工学交替时段(工学交替的时段根据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的教学计划划分,每个时段为3至6个月,每个时段有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块,学生在三学年内,实习做工包含假期不低于12个月),然后按不同时段将工学交替分别安排在校内和校外进行。学生在低年级时以在校内企业进行工学交替为主,以学习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加强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在高年级时以在校外企业进行工学交替为主,以加强岗位技能训练为主。该模式

14、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通过工学交替的途径,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2、模式的运行。“校内工学交替与校外工学交替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必须具备最基本的条件,即设施(校内、外工学交替的条件)、师资(高素质的文化课教师、“双师型”专业课教师和技师型实习指导教师)、课程(符合模式运行的课程体系)、学生(适合该模式学习的学生)。为此,学校将从以下几方面完善运行条件:一是进一步完善校内做工的条件。试点的三个专业均有对口的校办企业,学校将采取措施,提升校办企业培养人才的能力。二是选择与试点专业对口的校外企业。学校已按该模式的要求,在现有35家合作企业中,

15、挑选了人本集团有限公司、大长江集团、珠海伟创力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环亚制衣有限公司、天一服装有限公司等7个校外企业作为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合作企业,初步与这些企业共同研究制订了相关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三是建立符合该模式运行的课程体系。学校已与相关企业共同研讨,确定了试点专业教学内容和校内、校外实践的侧重点,制订了实施性教学计划(附后)。四是培训师资。学校于2005年启动“双师型”师资培训计划,已有基本满足模式运行的师资。五是落实生源。学校已拟定三个试点专业的招生计划、简章和相关资料(见附件),据调研结果反映,有充足生源。3、模式的特色。“

16、校内工学交替与校外工学交替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特色:一是可操作性强。首先,由于该模式将工学交替划分成两大阶段,前阶段如在校外进行难度较大,现安排在校内进行,相对校外进行就容易得多,校外工学交替由于有校内工学交替作基础,也降低了难度。其次,该模式教学计划制订科学详细,实施程序设计具体。因此,该模式可操作性较强。二是兼容性强。该模式既强化了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又加强了综合素质培养,既能保证理论知识教学,又能保证实践教学,兼容性强,适应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方面要求。三是互补性强。校内工学交替与校外工学交替各有优势和缺陷,两者结合,融为一体,就能做到优势互补,克服各自的缺点。4、模式的优势。“校内工学交替与校外工学交替相结合”模式较单纯的“校外工学交替”模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更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校内、校外工学交替通过科学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