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游褒禅山记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8746075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游褒禅山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精品)游褒禅山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精品)游褒禅山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精品)游褒禅山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精品)游褒禅山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游褒禅山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游褒禅山记(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翻译重点句子。 2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 而慎取”的治学态度。 3.学习本文因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课前检测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其孰能讥之乎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翻译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 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 也。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 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文

2、学常识 记: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 记、游记、杂记。 游记:记录游览中的所见、所闻、 所感的文章。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 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 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以感 为辅。 研读课文: 一、第一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 文字?它与第四段有什么联系? 二、第2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有哪些作用? 三、王安石游览褒禅山的主要心得是什么?若 要成功,需要哪些条件呢?如何理解它们的关 联呢?(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第1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 文字?它与第四段有什么联系? 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 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 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

3、的探 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而 慎取”的依据。 二、第2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有哪些作用? 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 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 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 “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 比;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 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 本段记叙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 1.本段写了怎样的游山心得?若 想成功,需要哪三个条件?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 志者不能至也。 三个条件:“志”、“力”、“物” 第三段: 想一想: “力”与“物”是两个客观条件 ,“志”作为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 强

4、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 的,亦可“无悔”、“无讥”。 2.“志”、“力”、“物”三者之 间的辨证关系。 你能看出本文与王安石为之 奋斗一生的变法之间的联系吗 ?(可参考知人论世) 合作探究: 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 甫,号半山。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 变法主张,1070年任宰相,排除万难 ,推行新法。曾发下誓言:“我执政 一日,新法便推行一日。” 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其人之文学篇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 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 文风。文章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 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中 独树一帜。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 。 “唐宋八大家”之一 由褒禅山和华山洞的得名原因生发“ 深思慎取”的治学态度。 由游洞经历生发“尽吾志也而不能至 者,可以无悔矣”的人生态度。 因事说理 写作特点: 小练笔: 在今年春夏之交的时候,我在路上 看到一棵树,可能是绿化工人怕风把它 吹倒,所以就用很多树枝树杈架着来保 护它,没想到的是这颗被保护的树奄奄 一息了,可保护它的那些树枝树杈却生 根发芽了。大家对此怎么看,能生发出 怎样的观点呢?想一想,动笔写一写。 (要求:字数100字左右,时间5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