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诊疗常规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8745999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形外科诊疗常规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整形外科诊疗常规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整形外科诊疗常规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整形外科诊疗常规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整形外科诊疗常规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形外科诊疗常规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形外科诊疗常规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章 整形外科疾病第一节 一般常规 【 病史采集 】 除普外常规外,应注意询问下列项目: 1. 先天性畸形患者,家族中有否畸形,母亲在怀孕及分娩时有否风疹等病毒感染; 2. 后天畸形的原因(烧伤、创伤或感染、肿病所至)。如烧伤后畸形,要了解烧伤的原因、深度、面积、部位、早期治疗创面及供区愈合情况,以及功能恢复程度; 3. 询问患者对功能与外貌的要求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 【 物理检查 】 除普外常规外,应特别注意下列项目: 1. 全身皮肤的质与量; 2. 注意疤痕的情况,有否疤痕疙瘩的倾向; 3. 先天畸形患者应特别注意有否内脏及其它部位畸形; 4. 面部畸形情况宜绘图说明,如有条件应照相;

2、 5. 除常规检查及检测出、凝血时间外,凡需在全麻下进行长时间手术,广泛肉芽创面的皮片移植患者,年老体弱需行较大手术者,以及长期住院施行多次手术者,均应查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等检查; 6. 手术记录中应绘图以示手术切口及操作要点。 【 治疗计划 】 整形手术,多需分期逐步完成,且手术方法多,必须根据病变与畸形的特点、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及其治疗的要求等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慎重选择手术方法,拟出全面的及阶段的治疗计划,并记录于病历内,以便按照执行。在制订整形治疗计划时,应考虑下列原则: 1. 同时有深层组织缺损或功能障碍者,应先修复皮肤缺损,使局部正常皮肤与皮下组织覆盖后,再修复深部组织;

3、2. 尽量选择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如修复皮肤缺损,其选择次序为:病变切除后直接缝合或局部皮瓣转移、皮片移植、远处皮瓣转移,亦可考虑选用游离皮瓣移植,最后才考虑皮管移植; 3. 在选择移植的组织时,尚须注意移植组织在移植后的改变,如收缩、吸收、变色及形态改变等,同时考虑供给组织的部位可能造成的畸形与不良后果; 4. 选择及制订治疗方案应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手术的效果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 手术前准备 】 1. 皮肤准备: (1) 手术范围较大的,在手术前应淋浴或擦洁; (2) 手术前一日剃净手术区毛发(切忌刮破皮肤),用肥皂清水洗净,待擦干后用75%乙醇涂拭;

4、 (3) 皮肤准备范围: 1) 颜面部手术准备面、颈及锁骨上部皮肤,不剃眉毛、剪短鼻毛、拭洗鼻孔; 2) 大腿供皮区准备整个大腿,同侧下腹部与小腿上1/3并剃除阴毛,如切除皮片在半鼓(100cm2)以下,而又远离腹股沟部位,阴毛可酌情不剃; 3) 胸、骨、腹及上臂作供皮区时,清洁皮肤一般应大于切片面积45倍。 2陈旧性创伤,在行修复手术前,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但在3年内曾接受类毒素免疫者,只需强化注射类毒素一次。 【 手术操作一般要求 】 1消毒、铺巾(单): (1) 皮肤消毒范围应广泛,2.0%碘酊消毒后,再用75%乙醇反复擦洗干净,颜面部手术及供区的消毒,应避免用浓度较高碘酊等刺激性较强的

5、消毒剂; (2) 铺巾(单)的要求: 1) 覆盖严密,头面及颈部手术,必要时应将无菌巾缝合固定于手术野四周的皮肤上,无菌巾至少有二层; 2)远处皮瓣移植术,无菌巾应注意手术中不致因移动肢体而污染手术野。 2切口及止血: (1) 先绘出皮肤切口设计线(采用亚甲蓝或龙胆紫); (2) 切口应顺皮纹方向,忌作垂直横过皮纹的切口;必须横过皮纹时,应改变方向使成锯齿状;颜面部的切口应选择在较隐蔽的部位,顺皮纹切开; (3) 止血用纹式钳,用细线结扎,渗血时可用温盐水纱布压迫。 3缝合及引流: (1) 一般用细针、细线分层缝合,要求各层组织确切对合,无死腔,无较大张力与不妨碍局部血运; (2) 剥离较大广

6、泛的创面,可能积液或存留死腔的创面,有污染或有感染的可能的创面,及止血不够满意时,均须放引流条,必要接负压吸引装置。 4包扎及制动: (1) 加压包扎的方法(以皮片移植为例皮片上盖一层纱布,外加68层与皮片大小形状相符的湿纱布,再加多量疏松纱布及棉垫加压包扎,使皮片与创面密切接触。要求:压力均匀,包扎严密,达到消灭死腔,促进静脉回流、减少水肿。在不适宜直接用绷带加压包扎的部位,可采用缝线包裹加压固定法(将皮片缝合于创缘,四周留置若干对长线,并相互结扎固定敷料); (2) 制动可用胶布、夹板或石膏等,防止包扎过紧引起血运障碍或石膏压迫造成损伤。 【 手术后处理 】 1体位,患部须抬高并放置于舒适

7、位置; 2饮食,手术后面颌被固定的患者,短期或长期不能正常进食,可用橡皮管插入口腔,以针筒或漏斗喂饲,个别患者需鼻饲,此类患者及多次分期手术患者均须加强营养; 3镇痛,必须了解患者不适或疼痛的原因,手术后13天及肢体固定于特殊姿势的患者,常需给予镇痛剂、镇静剂; 4随时检查敷料是否浸湿、过紧、松脱或移位,石膏固定是否确实,有无压迫症状及肢端血运障碍,发现及时处理; 5有以下情况可选用抗生素: (1) 新鲜创伤一期缝合与植皮者; (2) 肉芽创面植皮,慢性溃疡及感染的肿瘤手术后,参照术前细菌培养敏感测定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3) 骨、软骨、脂肪、筋膜等组织移植术,以及其它代用品填充的术后患者;

8、 (4) 手术范围大,操作复杂而时间较长的手术。 【 后期处理 】 1切口愈合后,及时进行理疗与体疗,以促进瘢痕的软化与吸收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2移植后的皮片、皮瓣、皮管的感觉未恢复前,应注意防止烫伤、冻伤及其它外伤,出院前,应向患者讲清,并指导其保护的方法; 3为防止植皮区挛缩与供皮区瘢痕增生,有条件时应用弹力绷带压迫包扎半年以上,对下肢尤为必要。第二节 基本手术常规瘢痕切除术 【 术前注意事项 】 1瘢痕组织的整复时间,一般应在创面愈合612个月后,瘢痕稳定时施行,但眼睑外翻、手部瘢痕及其他功能部位挛缩畸形,则应采取早日整复; 2瘢痕组织有急性感染病灶时,不宜手术,应待急性感染控制后再行修

9、复; 3有瘢痕疙瘩倾向的患者宜在手术后及早行放射或激素治疗,以防瘢痕复发; 4大面积烧伤后瘢痕畸形的患者应常规检查肝功能和凝血机制,以查明有否肝功能障碍和凝血机制紊乱。 【 术前准备 】 1注意清除瘢痕凹隙内的积垢; 2切除面积较大的瘢痕,须准备输血。 【 术中注意点 】 1颈、腋、肘、指蹼、月国部等部位的蹼状、索状瘢痕常用“Z”形术或多个连续“Z”形术修复; 2广泛瘢痕挛缩畸形,可仅部分切除或切开影响功能的瘢痕组织,使其周围组织能充分松解; 3已确定切除的瘢痕组织,切除应彻底,并切开挛缩的筋膜、肌膜,直抵深部的正常组织,使深部组织得以松解恢复功能;颜面瘢痕切除不宜过深,要注意形态; 4关节屈

10、曲挛缩畸形(如月国、肘、腕、指等关节)手术中切勿牵拉过猛,以防损伤神经和血管;若瘢痕切除后仍不能完全松解时,可再次手术,逐步松解之,或可作持续牵引,待牵引伸直后再植皮; 5瘢痕切除后根据创面处理、创面基底条件选用中厚皮片、全厚皮片或皮瓣移植修复。 皮片切取术 【 供区的选择 】 1尽量选择与植皮区色泽、质地相似、并可被遮盖的部位; 2肉芽或污染创面植皮,供皮区一般应远离植皮区,避免交叉感染; 3全厚皮片可取自锁骨上下、耳后、上臂内侧、腰腹侧胸等部。 【 术前注意点 】 1用取片机在局麻下取皮时,注射麻药的进针点应位于取皮范围之外,以免渗溢影响取皮; 2在髋部、多肋部等凹凸不平的区域取皮时,于皮

11、下注入生理盐水或0.25%普鲁卡因溶液,使局部变平后切取皮片; 3切下的皮片应妥善保管,用冷盐水纱布包裹(不可用热盐水)于干纱布上,并以组织钳固定,或放入专用的容器内,严防丢失或烫坏; 4皮片切取过深至皮下脂肪时,遗留的皮下脂肪切口应缝合或另取刃厚皮片覆盖。 【 术后处理 】 1禁止对供皮区创面作不必要的擦拭、止血或其它接触; 2供皮区创面用1层油纱布覆盖,其大小应超过创缘,再盖纱布敷料及棉垫厚度不少于3cm,超过创缘58cm,然后加压包扎,用胶布固定; 3供皮区在大腿或下腹部者,卧床休息1014天,膝关节垫高,使略呈屈曲位,随时检查敷料有否松脱或移位,有无渗血、渗液或感染; 4手术后供皮区首

12、次更换敷料的时间一般在14天(切皮较厚的供皮区可近至3周),若渗出较多或有感染症状者,应及早检查处理。必要时可采用半暴露治疗,禁止早期无故打开最内层油纱布检视创面及更换敷料,以免破坏上皮生长,增加感染机会; 5更换敷料注意点: (1) 小心揭开敷料,特别注意勿撕脱新生上皮; (2) 如内层油纱布与创面已紧密粘连时,不应揭除,仅更换外层敷料即可; (3) 创面有部分潮湿或轻度感染时,应剪除潮湿部分敷料并更换之,其余部分可不动; 6创面明显感染时,应及时湿敷引流,按感染创面处理; 7创面愈合后,继续包扎敷料12周,防止擦伤。 【 皮片的保藏 】 将皮片创面相对折(切忌将皮片卷成多层条状),用生理盐

13、水纱布包裹放入无菌容器密封。容器外标明姓名、住院号及日期,然后置于04冰箱中冷藏,冷藏期限一般为3周(最好在2周内应用)。中厚皮片移植术 【 适应证 】 1新鲜创伤的皮肤缺损,度烧伤焦痂切除后的创面; 2各种无菌手术创面,如瘢痕切除、肿瘤切除或整形手术所遗留的创面; 3健康的肉芽创面。 【 术前准备 】 1全身准备,状况良好,一般血红蛋白不低于10g/dl。 2新鲜创伤面的准备: (1) 创伤后,争取在68内(头、面部可在12以内),经彻底清创后植皮,但时间因素并不能作绝对的依据,尚须考虑季节、受伤原因、受伤部位及污染情况等因素; (2) 度烧伤创面,其焦痂切除后也可经清洗消毒后植皮。 3肉芽

14、创面的准备: (1) 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理想的肉芽创面是:颜色红润、无水肿,无过度增生,无肉眼可见的积脓,无急性炎症; (2) 创面分泌物应作细菌培养,如有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滋生,须先用有效的抗菌药液湿敷; (3) 一般肉芽创面可用生理盐水湿敷,每日换药23次,加压包扎,直至肉芽红润、平坦、无明显水肿时,方可植皮;肉芽有水肿时,可采用2%高渗盐水湿敷,并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促使肉芽转为平坦结实;每次换药时应注意清洁、消毒周围皮肤。 【 术中注意点 】 1新鲜创伤面及无菌创面: (1) 瘢痕切除及止血力求彻底,但避免裸露骨骼及肌腱等; (2) 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勿使干燥; (3) 缝合皮片使与创缘密切吻合; (4) 皮片缝合后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皮片下的创面,以排除积液、血块及其它异物。 2肉芽创面: (1) 先切取皮片,切皮的器械应放在另一器械台上,与植皮区严格分开,防止污染供皮区;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