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师生平等对话教学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745928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语文课堂中师生平等对话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语文课堂中师生平等对话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语文课堂中师生平等对话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语文课堂中师生平等对话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语文课堂中师生平等对话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课堂中师生平等对话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语文课堂中师生平等对话教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语文课堂中的师生平等对话教学所属市县:驻马店市确山县工作单位:确山县实验小学姓 名: 代占丽邮 箱:联系电话:13849627677浅谈语文课堂中的师生平等对话教学【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热点”。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呢?如何让他们积极发动思维,大胆表现自我,求同存异,畅所欲言呢?师生关系或者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可否认,教师永远是课堂的主导,教师采用什么方式引发学生表达自我至关重要,这涉及到意识和技巧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成了很多中小学语文老师在新课改过程中所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此,我结合自己的一些教

2、学初浅地谈谈如何实现在语文课堂中的师生平等对话教学。关键词:平等对话 和谐相处 交流互动 自我超越教师完全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从头讲到尾,学生则完全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这当然是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相违背的。语文课更容易出现教师自己滔滔不绝分析课文的情况,更应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在课堂上少说话,这主要是为了适应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性质。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对文本的内容主旨和写作方法提出自己的认识和分析;语文教学是说与写的双面结合,不能说就不能写,不能写也就说不好;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即生活,学习语文也就是学习怎样去生活,怎样在生活中建全人格,磨练性格。如何

3、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呢?如何让他们积极发动思维,大胆表现自我,求同存异,畅所欲言呢?师生关系或者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可否认,教师永远是课堂上的主导,教师采用什么方式引发学生表达自我至关重要,这涉及到意识和技巧等方面的问题。平等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它是新课程的热点与亮点问题,在改善教学方式上发挥着特殊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一、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谐相处的课堂对话教育认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有一位专家作了这样的形象比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与接

4、球的过程一样。第一,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第二,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第三,抛球接球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第四,抛球和接球是可以连续的。可见,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教师没有对话意识,与学生就难以和谐相处。为此,教师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我们认为要实现对话教学,教师要学会倾听。老师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

5、当地作些点拨。2、做一个友好的伙伴。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3、做一个出色的主持。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做“节目主持人”,说具体一点,要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二、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的课堂 “平等对话”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是因为学生之间

6、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为此,在学生“平等对话”中提倡以下交流互动方式:1、互相讨论。要让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如上落花生一课时,以“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辩论:“现代社会,你想做苹果那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花生组、苹果组,实话实说,旁征博引,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如花生组:“花生外表不好看,

7、可是很有用。而苹果外表美,可内心不美。”“华罗庚、童第周出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但他们出国留学后还是回到祖国工作,无私奉献,他们是落花生的代表人物。”苹果组:“我们苹果有水分,不但外表美,内心也美,而花生一点水分也没有。”“华罗庚、童第周不表现自己,哪里有人发现他们?总统不表现自己,能当上总统吗?”“我们各有各的长处,花生内在美,苹果外在美,合在一起不是两全齐美吗?”这是多么精彩的一段对话。2、共同体验。语文教学,应当是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们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第一场

8、雪采用虚拟“雪后小记者采访”生活情境的教学,以小记者采访为经,以广大学生扮演各类人物角色为纬,双线互动,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主要步骤: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三名小记者从教室外走进。一位记者:“老师您好,我是来自南方的一名小记者,听说你们这昨天刚下过一场雪,专程赶来采访,行吗?记者采访,品味意境采访主题一:这场雪来得快吗?采访主题二:这场雪下得大吗?采访主题三:这场雪下得实吗?采访主题四:这场雪下得好吗?采访主题五:亲眼看到这么大、这么美、这么好的雪,你心中还联想到什么?学生通过模仿各种角色对这5个问题的回答,完成了对课文情境的体验。三、师生与教材“平等对话”:自我超越的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对

9、教材、教参上的知识进行系统地讲授,而忽略了对师生“自我效能感”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败归因的分析。为此,教师既要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从而实现教师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1、让学生融入教材情境。为了不断地让学生对教材有新鲜感,教师应树立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导着学生走进教材”的观念转变,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发挥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的巨大潜能,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效率。2、让学生发现教材的疑点。“惟书、惟上、惟权威”是传统教学对人思想和精神的禁锢。创新教学、现代课程理念提倡的是“不惟书、不惟上、不惟权、只惟实”。因此,

10、在探究教材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问、敢于批判。3、让学生探究教材的特点。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课堂应该是孩子们自我学习和能动探究的教育场所,所以,应该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探究他们认为有趣的知识。自主探究,重在信任每个学生的主体阅读能力,尊重学生阅读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鸟的天堂一课中,学生在自我探究大榕树的美丽时,有一个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后说:“远看大榕树,它就像一只大熊在河边喝水,太美了。”大家仔细一看,插图上的大榕树果真像一只大熊,学生那独特的想像和理解真令人折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情景,创建民主氛围,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教学,可以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关系更为真诚,可以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参考文献:(1):孙春成,新课标语文教育随笔,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2),第一版。(2):戴宝云,新课标小学语文实教学90法,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3),第二版。(3):李争平,丁志鹏,小学新课标资源库语文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9),第一版。(4):钱建芬,对话与语文课堂教学【J】,文教资料,2007,(26):118-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