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用15章平移与旋转导学案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740309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师用15章平移与旋转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老师用15章平移与旋转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老师用15章平移与旋转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老师用15章平移与旋转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老师用15章平移与旋转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师用15章平移与旋转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用15章平移与旋转导学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学案 白杨二中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 十五 章平移与旋转 课题 1511 图形的平移 总第 课时 时间 课型:新授课 设计者 审核者 使用者 一、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2、会找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3、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二、重点:理解平移是由移动方向和距离所决定。难点:找到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三、教具应用、多媒体演示课件或幻灯或挂图,三角板、直尺四、教学过程(一)、用多媒体或幻灯或挂图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1、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本P65图,同时插入声音:世界充满着运动,从天体、星球的运行,到原子、粒子的作用,其中最基中的是平移、旋转及对称等运动。(也

2、可以出示投影或挂图,让一个学生朗读这段文字)学生观察图形;教师问:从图中你发现哪些运动形式是平移?那些运动形式是旋转?哪些运动形式是对称?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稍作总结,最后教师讲:平移、旋转及对称等合成大千世界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运动。本章将探究在平移与旋转这两种运动与变换下图形发生的变化。2、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本P66图5.1.1(或放投影或看书)学生观察图形教师问:滑雪运动员在平坦雪地上滑翔;大楼电梯上上下下迎送来客、火车在平直的铁轨上飞驰而过;飞机起飞前在跑道上加速滑行,它们都是作什么形式的运动?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平移与旋转是物体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这一节我们开始研究:“图形的平移”(板书

3、课题)(二)、自学导航(学生自学课本6667页内容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1、 ,简称为平移。它是由移动的 和 所决定。2、有些平面图形可以看成是某一 的平面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而产生的。3、请同学们尽可能多的说出现实生活中平移的例子。4、如右图,把ABC沿着直尺PQ平移到ABC。请回答:点A、B、C的对应点分别是 、 、 ;线段AB、BC、AC的对应线段分别是 、 、 ;A、B、C的对应角分别是 、 、 。(三)、展示、合作、交流如下图,ABC沿着由点A到点A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请在图上标出点M、N的对应点M、N的位置。(四) 、课堂检测 1、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 ) A、位置 B、

4、大小 C、形状 D、位置、大小和形状2、经过平移,图形上每个点都沿同一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不同; B、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D、无法确定3、如下图,ABC和DEF都是等边三角形,其中一个等边三角形经过平移后成为另一个等边三角形。(1)指出点A、B、C的对应点;(2)指出线段AB、BC、AC的对应线段;(3)指出A、B、C的对应角。1、 如图,小船经过平移到了新的位置,请把缺少的图形补上。(五)、总结提升1、对图形的平移的定义的理解; 2、决定平移的两个因素;3、如右图,在长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画出

5、A0B平移后的三角形,其中平移的方向为射线AD的方向,平移的距离为线段AD的长。(六)布置作业五、学案使用说明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专心阅读;2、回顾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含义;3、让学生体会图形在平移的过程中,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按同一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4、按课标要求,学生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六、教后反思 课题 1512 平移的特征 总第 课时 时间 课型:新授课 设计者 审核者 使用者 一、学习目标1、探究平移的基本性质;2、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3、能按要求作出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二、重点:平移的特征和平移的基本性质 难点:准确理解平移的特征和平移的基本

6、性质三、教具应用三角板、直尺、小黑板、幻灯四、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物体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平移,并初步探讨了平移的性质和特征,教师提问:1、什么叫平移?平移由什么决定?学生答后,教师讲:本节我们进一步探究平移的特征和基本性质,并运用这些知识画图和解决问题。(二)、自学导航(认真阅读课本68-69例题完,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 平行且相等, 相等;平移只改变图形的 ,图形的 和 都没有发生变化。2、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ABACBC3、注意:在平移过程中, 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4、如右图,ABC经过平移到AB

7、C的位置。(1)请写出图中所有平行、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2)指出平移的方向,并量出平移的距离。(三)、合作探究展示如下图方格纸中,(1)、画出将图中的ABC向右平移5格后的ABC;(2)、画出将ABC向上平移2格后的ABC;(3)、ABC是否可以看成是ABC经过一次平移而得到的呢?如果是,那么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分别是什么呢?(四 )、课堂检测1、如下图,可经平移由一个图形得到另一个图形的是 ( )ABCD2、如图,经过平移后成为ABC,画出平移的方向、量出平移的距离3、如右图,将所给图形沿着PQ方向平移,平移的距离为线段PQ的长。画出平移后的新图形。(五)、总结提升 1、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图形

8、的平移的基本性质;2、如图,在纸上画和两条平行的对称轴m、n.画出关于直线m对称的ABC,再画出ABC关于直线n对称的ABC观察和ABC,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六)、布置作业五、学案使用说明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专心阅读;2、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确认平移的基本性质,确认在平移的过程中,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从而能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按要求平移到适当的位置;3、注意: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六、教后反思 课题 1521 图形的旋转 总第 课时 时间 课型:新授课 设计者 审核者 使用者 一、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2、会找

9、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3、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二、重点: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作数学上的分析、理解旋转的意义。 难点:对旋转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旋转后的现象进行探索。三、教具应用多媒体课件,一张半透明薄纸,一枚图钉,三角板四、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 1.课件演示,旋转而动产生的奇妙画面。 2.请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列举生活中还有那些旋转图形(二)、自学导航认真阅读课本72-73页试一试完,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 沿 转动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其中,这个 叫做旋转的旋转中心。2、图形的旋转由 、 和 所决定。3、有些平面图形可以看

10、成是由一个或几个 的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4、请尽可能多的举出你身边旋转的例子。5、如右图,ABC绕点O逆时针方向转动了450后到ABC,请指出:(1)对应点 ;(2)对应角 ;(3)对应线段 ;(4)在图中标出点D的对应点D。(三)、展示、合作、交流如右图,ABC绕点O逆时针方向转动了600后到ABC,请指出:旋转中心、旋转角,并说明这两个三角形的顶点、边与角是如何对应的?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四)、课堂检测1、旋转改变的是图形的( ) A、位置 B、大小 C、形状 D、位置、大小和形状2、如图,半圆O绕着点P顺时针旋转后成为半圆O,试量出旋转角度的大小3、如右图,A

11、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上一点,ABD经过逆时针旋转后到达ACE的位置。(1) 指出点B的对应点、线段BD的对应线段和AEC的对应角;(2) 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3)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转到了什么位置?并在图形上用M标出来。如果AM=AB呢?4、如下图,点M是线段AB上一点,将线段AB绕着点M顺时针方向旋转900,旋转后的线段与原线段的位置有何关系?如果逆时针方向旋转900呢?BAM(五)、总结提升说出你本节课的收获(六)布置作业五、学案使用说明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专心阅读;2、知道决定旋转的两个因素;3、一般情况下本教材中的旋转角度均指小于3600的角;4、按

12、课标要求,学生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六、教后反思 课题 1522 旋转的特征 总第 课时 时间 课型:新授课 设计者 审核者 使用者 一、学习目标1、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2、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3、利用旋转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二、重点: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 难点:运用作图的步骤、正确运用作图语言。三、教具应用 三角板四、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 1.什么是旋转?2.旋转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二)、自学导航(认真阅读课本75-76页,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形旋转的特征:1、图形中的每一点都绕着 按同一 旋转了 的角度;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3、对应线段 ,对应角 ;4、图形的 与 都没有发生变化。(三)、展示、合作、交流如右图,画出ABC绕点C逆时针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