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育)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8739593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教育)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教育)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教育)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品教育)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品教育)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教育)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教育)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 面的根本原因是: 2、造成北宋“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该做法的直接目的是 3、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是 4、亲历新政的失败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5、怀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在 北宋进行的改革是 6、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 7、庆历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8、北宋积贫积弱局面不采取措施将是统治岌岌可危是在 9、王安石认为北宋国家贫困的症结在于 更戍法 防止武将专权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 北宋统治阶级内 部矛盾尖锐 生产少则民不富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课标内容要求:课标内容要求: (1

2、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历史背景。 (2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评价,评价 其其历史作用历史作用。 第二课第二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1、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 的局面,缓和矛盾,巩固统治 ; 2、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设 想和决心; 3、宋神宗赞赏他的设想,又 有变法愿望。 一、起用王安石 1、宋神宗为什么要起用王安石? 2、起用的标志是什么? 3、王安石究竟有哪些变法设想能打动宋神宗? 言事书中“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主张变法 “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 之法不足守。” 王安石改革决心 1069年,起用王安石

3、为参知 政事,主持变法 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缓和矛 盾,巩固统治宋神宗希望变法 原 因 : 标 志 二、王安石变法内容 富国之法(理财) 强兵之法(整军) 取士之法(选才) 1、目的: 2、核心内容 : 根目:巩固封建统治 直目:富国强兵 富国强兵(理财) 3、具体措施 : 一、富国之法(理财)一、富国之法(理财) 措 施 内 容作 用 青 苗 法政府低息贷款 增加政府收 入,保障农 业生产,限 制高利贷剥 削,打破大 商人垄断。 募 役法以钱代役 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 均输法“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 市 易法设市易务 方田均税法按土地数量、质量收税 青青 苗苗 法法 募募 役役 法法 下列

4、措施中哪些会引 起激烈的争议呢? 方田均税法方田均税法 目的:目的:为改变积贫局面,调整封建国家与为改变积贫局面,调整封建国家与 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方针:方针: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 归于畎亩;农事不夺而民均矣 措 施内 容作 用 保 甲 法 节省了军费 开支,提高 了宋军的战 斗力,避免 了地方的不 安定因素, 减少官府负 担。 保 马 法 百姓自愿申请替官府养马, 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 将 兵 法 选派有经验的军官专门负责 各地区军队的军事训练。 设军器监 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 提高武器质量。 二、强兵之法(整军)

5、二、强兵之法(整军) 目的:1、改变积弱的局面 2、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3、整顿加强军队 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 时入军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解决了更戍法带来的问题 三、取士之法(选才)三、取士之法(选才) 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 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 措 施内 容作 用 改革科举 发展了教育, 使有真才实学 的新进之士取 代了反对改革 的旧官。 整顿太学 惟才用人 目的:关注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为变法造舆论 教育改革的关键:选官制度 废明经诸科,进士科不考 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设明法科 重编教科书,优秀学生可 直接为官。设武学、医学 、律学等专门

6、学校 提拔有志于改革的官员 材料一: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 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 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1、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 会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现状:北宋中期面临积贫积弱的局面。 原因:北宋初年的中央集权措施 2、材料二、三说明王安石采取了什么措施? 理财方面(富国之法):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 军事方面(强兵之法):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习武图 3、分析三则材料之间有何联系。 材料一反映的社会危机引起了材料二、三王安石 在理财、军事方面的变法;而王

7、安石变法又在一 定程度上缓和了北宋的社会危机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 的改革 商:成功 王:失败 不同点: 背 景: 根本目的: 性 质: 结 果: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 的反对 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假如你是个富商 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

8、 系? 为什么? 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均输法等。 神入历史: 假如你是个农民 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哪些? 有利于巩固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的措施: 保甲法、连坐法。 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百钱可得酒斗许, 虽非社日长闻鼓。 神入历史: 木兰陂 神入历史: 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 王安石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的变化主要有? 为什么? 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置军器监等。 1(2004年上海卷)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万多缗 ,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 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

9、民贫乏食” 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2(2001年全国、天津文综卷) 以“天变不足畏,祖宗 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 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 D D 高考回眸 3(2000年上海卷) 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选拔方面的是 A.王莽改制 B.周世宗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 4(2004年江苏卷)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 ,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青苗法 募役法 将兵法

10、市易法 A. B. C. D. C D 5(1994年全国卷) 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阻力来自 A.大地主 B.中小地主 C.农民 D.皇室 6(2001年上海卷) 在王安石变法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 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A C 7 (2001上海)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 ”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 ,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 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

11、军事 B 1.(2004年高考上海历史卷)宋史记载北宋“势官富 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这种现象产生 的最直接后果是 A.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B.农民的反抗遍及国内,社会矛盾激化 C.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D.民族战争激烈 1.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 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 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2.在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募役法引起的 争议最大,主要原因是( ) 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对农民剥削仍然过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3.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 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5.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 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 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6.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7、王安石变法中位解决皇族、王室、和中央政府 的物资需求和供应问题而实行 A方田均税法 B市易法 C免役法 D均输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