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研究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8737783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 研究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庄子 研究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庄子 研究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庄子 研究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庄子 研究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庄子 研究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 研究资料(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庄子研究 庄子一书,理论精湛,文辞丰丽 ,玄妙绝伦,在文学史和哲学史上都有 崇高的地位,实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 庄子是一部先秦哲学著作,也是 一部先秦文学杰作哲学家研究它,探讨 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及其发展脉络;文 学史家研究它,评价庄子文学特色及其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前 言 本节内容 一、庄子及其哲学观、政治观和美学思想 二、庄子的寓言及其成就 三、庄子散文的风格特点 四、庄子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作品选读 一、庄子生平神人 1、生卒年:众说纷纭 根据庄子书中所涉及的 材料和史记庄子列传的资料考 证,大概可以推算出庄子大约生活 在梁惠王、齐宣王时期,比孟子稍 晚而略早于屈原。

2、具体的时间纪年观点: 在公元前375前300年间 。(梁启超先秦学术年表) 在公元前369年前286年 间(马叙伦庄子年表) 1、宋国说。汉代学者多认为庄子是战国时宋 国人。宋之蒙人也(刘向);庄子名周,宋蒙县人 也(高诱);庄子五十二篇,名周 ,宋人(班固 )吾宋人也,姓庄名周(张衡)。 战国时的宋国。西汉时封属梁国,因此唐代 学者称庄子为梁国人。 马叙伦:庄子宋人考根据史记宋世 家等史料和庄子佚文的相关信息,证明了宋 国有蒙地,但却难以确切地说出在宋国的具体位置 。 现代学者多同意这一看法。 2 2、故里国属、故里国属:“ “庄子者,蒙人也。庄子者,蒙人也。” ”史记史记 2、楚国说。宋代

3、乐史太平寰宇记宋州(卷十二):小蒙 故称在县(宋州县,今河南商丘)南十五里。六国时,楚有蒙县, 俗称小蒙城,即庄周之本邑也。 朱熹朱子语类(卷125):庄子自是楚人,大抵楚 地便多有此样差异底人物学问。 又苏轼、王安石等把安徽的蒙城县定为庄子的故里。 3、齐国说。六朝时的陈释智古今乐录说,庄周者,齐人 也。左传哀公十七年:公会齐侯盟于蒙。杜预:蒙在东莞蒙阴 县西,故蒙阴城也。清战国疆域图,将此蒙地划为齐国。 4、鲁国说。庄周即子莫子莫是鲁人。孟子有子莫执 中。朱熹说:子莫,鲁之贤人也。子莫即是庄子,庄子是鲁国人。 从庄子书中记载的民俗民风庄、君王性 格、施政特点来看,庄子对宋国最为熟悉。而且庄

4、 子的好友惠施、宋荣子等都是宋国人,可以说,庄 子是战国时宋国人,可信。据中国历史地图集 战国地图齐鲁宋所示,宋国蒙地大约在今河南 的商丘一带,因此可以说河南商丘是庄子的故里。 当地还有一些与庄子有关的民俗典故,如庄子胡同 、庄子井、庄子墓等地名,以及庄周梦蝶、喻牛辞 相的传说。 二、庄子生活 1、 贫穷。 l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外物) l庄子衣布大衣而补之,正洁系侯履而过魏王。 (山木) l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 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未遭时也。今处 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山木 l2、清高。 l鹓鵻飞北海。 l讥曹商。 l3、身世生平:著述十万言;

5、曾为漆园吏 ;不愿就楚相。(史记) l综述:庄子曾作过管理漆园的小吏,后来 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庄子一生贫困,曾以编 草鞋为生,有时还要靠贷粟度日。楚威王听 说他是贤才,曾派人以重金请他入朝做相, 但他不愿受官场的羁绊。 l穷闾陋巷,困窘织履, 三、庄子简介 l 1、庄子篇幅 汉书艺文志记载有52篇。晋时司马彪注本为52 篇。被认为是汉志记载的旧本。但都失传。 今传庄子为郭象整理的注释本,分为33篇,其中 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2、作品真伪 宋代苏轼怀疑庄子中掺有伪品以来,经过历代 学者的考证,一般认为庄子内篇思想一贯,风格一致 ,构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是出自庄子手笔,即逍遥 游

6、、 齐物论、 养生主、 人世间、 德充 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外篇和杂篇则可能是庄子门人或后来学者所作。 四、庄子思想 l1、哲学思想:崇尚顺应自然无为。 l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 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 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 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 l意思:道是超越时空的无限的本体,它超越于宇宙万 物之上,生出天地万物,而又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表现 在一切事物中。它是真实可信的,人们可以得到它,而又 不能用感官去察知他,因为它没有形象。然而“道又不是 有意志、主宰一切的至上神,它自然

7、无为,不居功恃巧。 l庄子哲学带有西方哲学那种理性的色彩。 “齐物”朴素辩证法与相对主义 把老子的朴素辨证法加以绝对化,发展成为相 对主义。基本的理论思想上“万物一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 在有无、大小、美丑,贵贱、善恶等种种差异,但这些差 异都是人们心中的成见。在“道”面前,它们根本没有区别与 界限。即大境界与小境界。 齐物论是庄子哲学的代表作。 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有自也而可,有自也无 可。有自有其然,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乎然。恶乎不 然,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乎可物故有所然,物故有所可 。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 恑憰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

8、凡物 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2、人生观:逍遥游的境界 l1、主张人应该按照人类的自然本性去生活。 l“不以物害己”。(秋水) l物物而不物于物。(山木) l 就是把人的生死、祸福、贵贱、得失、成败 等都看成是相对的、虚幻的东西,摆脱一切外在的 束缚,通过在现实中的无为无用,使自己获得精神 上的自由。 l2、一切听任自然,求得内心的虚静。 l“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大宗师) l知其不可奈何而安直若命,德之至也。(人 世间) l这种虚静要求取消人的一切欲望、情绪,甚至 丢掉人的知识、能力,泯灭人是非之心,对现实采 取一种逃避的政策,以内心的虚静超然抹杀外在的 一切平与不平,达到一种“形若槁木

9、,心若死灰”的 境界。 l提出游世的态度:采取一种无可无不可,与世 敷衍的出世方法。 l“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 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养生主) l这是告诉人们如何在社会的夹缝中顺应一切, 以求生存。 l 庄子的人生哲学因缺少与不合理社会进行抗 争的积极意义,从理论上乃至行动上导致人们逃避 人世、抛弃社会责任,甚至瓦解人们的生存意义, 使人在沉重的压迫下,安于现状,放弃抗争,有明 显的庸人哲学味道。 l接受了老子小国寡民的主张,把重点放在对“民之常 性”的肯定上。设想出的理想社会: 冬日衣皮毛,夏日移葛絺(CHI);春耕种, 形足以劳动;秋收藏,身足以休息

10、;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让王) 夫至德之世,同与群兽居,族与万物齐,恶乎 知小人哉!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马蹄) 这里没有君臣之别,没有苛捐杂税,人人温饱 ,人人劳动,不受仁义礼智的束缚,可以任性而生,处处 体现出人与人之间,自然、淳朴的关系。 与现实截 然对立的的 社会图景 3 3、庄子的社会政治观:、庄子的社会政治观: 、庄子的美学思想 l1、自然之美。 l“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知北游 l这个天地之大美之所以为美,就是在于它充分 体现了道的自然无为的根本特性,具有最大限度的 自由与无限性,是无所比拟的美。 l庄子对自然之美的礼赞,体现了一种对人

11、的精 神自由和无限追,包含有不受一切利害得失束缚的 意思,其实质是以体现人的本性的实现为美,是庄 子美学思想的精髓。 l2、美是不可言传的。 l“得意而忘言”(外物)庄子的这种美学认 识,接触到了艺术创作活动中的审美境界,对后世 美学影响很大。 l3、庄子论自然为美时,对合乎道的人为艺术 ,也给予肯定。 l如“梓庆为鐻”认为梓庆做乐器鐻是美的,不仅 在于它的精巧,更在于梓庆做时的那种未“尝敢以 耗气”,“必斋以净心”,才达到以天合天的审美境界 。 庄子的寓言及其成就 l庄子一书大多是用“三言”的形式说理,即“ 卮言”、“重言”、“寓言”。其自说,“寓言十九,重言 十七,卮言日出。 ” l卮言,

12、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一说是 矛盾之言),这种言语层出不穷,散漫流衍的把道 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l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 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名 人之言以自重(一说是增益之言); l寓言就是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庄子的寓言 l“三言”之中,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所谓“ 寓言十九(十分之九)”(庄子集释卷九上成 玄英疏)。据统计,庄子一书中,含有寓言故 事200多则。这些寓言故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 类: l第一、揭露社会风气的黑暗、讽刺统治集团的 虚伪,鞭挞一切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儒以诗礼发冢 l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

13、曰:“东方 作矣!事之若何?”小儒曰:“未解裙襦;口 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 生于陵坡;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接 其鬓,压其,而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 颊,无伤口中珠。(外物) l这像一幅绝妙的讽刺漫画。诗礼都是 儒家所尊奉的神圣经典,而在庄子的笔下,大小的 儒士都干着夜半盗墓的勾当。庄子不惜笔墨细致描 绘了他们盗墓的丑行,写他们一个在墓坑上惊慌失 措地望风,一个在死人身上不停地摸索,得知死者 口中有珠,他们竟然念起了子曰诗云,心里却惦记 着快点把珠宝从死人嘴里取出来。这一段绘声绘色 、幽默诙谐的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儒家言行的虚伪 悖谬,说明儒家所宣传的“仁义”、“诗礼”的漂亮帷幕 之后

14、,掩盖的却是儒士的无耻与贪婪。 触蛮之战 l对当时诸侯混战的黑暗、荒谬的社会现实, 以愤慨之笔加以嘲弄。 l有国于蜗之左角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曰 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百万,逐北旬有 五日而后反。 触 蛮 l蜗牛已经非常渺小了,其角更是微乎其微, 可是就在这样小的地盘上,诸侯国还是要为了 相互吞并而残杀,造成了伏尸百万的惨状。 l庄子运用了夸张、幻想的手法嘲讽诸侯战争 就像是蜗牛之角进行厮杀一样荒唐可笑。 l第二、表现庄子对理想盛世、理想人物的追 求与礼赞,宣扬他关于无所待的自由思想,标 举自己超凡脱俗的人格精神。这类寓言多带有 神话色彩。如藐姑射之神。 l 藐姑射之神 l藐姑射之山,有

15、神人居焉。肌肤若冰 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l 这个高度理想化的至美神人,不食人间烟火 ,来去无踪,时隐时现,摆脱了一切尘世的束缚, 是庄子超脱世俗的人生观的形象体现,是他绝对精 神自由的外化形象。 l庄子用一种虚幻的、神秘的笔致,勾画出神人 的形貌,着重渲染他的纯洁、神异、不同流俗,表 现出其神奇飘逸的特色。 l第三、有的寓言阐述了庄子的处世哲学,多以日常生 活的平常事为题材,借题发挥,寄予深刻的道理。如庖丁 解牛。 l庄子写这个寓言,是以筋骨盘结的牛比喻纷乱复杂的 社会,以刀喻人,以刀解牛的过程比喻人在纷乱的社会中 的处世途径和态度,从而说明养生之道。这里阐述的是一 种混世的、游世的消极的人生态度,但也说出了在那个黑 暗的社会里,人们进退维谷,不得不小心翼翼求得生存的 真实情况。 l同时由于庄子细心的观察,形象的描绘,有时寓言所 寄予的客观意义与作者主观意图并不一致。如庖丁解牛本 是表达那种消极避世哲学的,但客观上却让人们领悟到了 如何掌握客观规律的问题。 寓言的文学成就 l庄子是文学史上第一位有意大量创作寓言的作 家,也是诸子中寓言成就最高的作家。 l、庄子寓言内容丰富。 其中既有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加工改 造,如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