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8734442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 页数:166 大小:4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含山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吴耀新 201312 我是谁 语文教育硕士 国家二级职业 心理咨询师 市第三届语文学科带头 人 市十佳青年教师 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市中心指专家委员 中学创建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 等 六项省级课题 主持人 本次交流的主要内容: 一、含山县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缘由 二、含山县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三、含山县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一、为什么要创建。 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陶行知 1、应试教育的逼迫。 2、素质教育的呼唤。 3、构建一校一品的趋势。 4、加强健康教育的需要。 事件回放: 2

2、010年4月26日,居巢区16岁男孩小华(化名)从十楼跳下 ,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小华平时性格比较内向,出事前 留有遗书,表露出学习压力大和厌世情绪。 2010年4月25日,含山一名高三女生为情所困,一时情绪激 动,服用了“百草枯”除草剂,因病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009年高考成绩揭晓后,无为县一位18岁的女生因未达到本 科线,走上了投湖自杀的绝路。 今天的学生不好教 现状: 调查显示:学生心理问题1020; 危害 危害自己 危害学校 危害家庭 危害社会 现代人心理健康的两大威胁 新时代“缺营养” “文明快餐” “速溶咖啡” 结果心理难放松 新时代易得病 “世纪病” “亚健康” 根源竞争

3、压力大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四大矛盾 生理和性成熟 带来的新需要 新的独立性需要 社会(规范、地位) 心理成熟水平 相互 加强 相互 加强 四大矛盾: 生理和性成熟带来的新需要与社会地位之 间的矛盾 性成熟意识增强与心理、道德上准备不足 的矛盾 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三大焦点 学习问题 不成功 无兴趣 交友问题 缺少朋友 不会交往 亲子问题 缺少沟通 内容单一 新时期青少年问题心理 分析 青少年心理特点 q 对现实的不满 认知独立性 q 对成人的批判 “叛逆” 青少年心理特点 q 情绪极端 情感波动性 q 具有一定的内隐性。 q 情感丰

4、富 “冲动” 青少年心理特点 q 自我中心 q 自尊敏感 q 自评片面 自我专注性 “自我” 青少年心理特点 q 对同伴友谊渴求 交往差异性 q 对成人世界闭锁 “封闭” 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与困扰 “早晚熟” 为什么是今天的孩子? 当前孩子的成长环境 经历相对单纯 交往过于简单 学习压力增强 今天的孩子有何特点 头脑聪明,心灵脆弱,人际不良,极端自我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概论 不同的时代对健康有不同的理解。 健康的定义: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 是指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而 不是没有疾病。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就是指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即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全感,能以社 会上认可的形式适应

5、外部环境,在遇到任何 障碍和困难时,心理上都不会失调,都能予以 克服. 二、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问题 判断 “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 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的标准 自知自律 正确认识自己 适当约束自己 悦己怡人 对自己接受肯定 和他人友好相处 乐观现实 积极的人生态度 现实的入世情怀 心理问题种类与评判 问题种类 外向攻击性vs.内向退缩性 判断依据 和一般人是否一致 和同龄人是否一致 判断方法 观察评定法 环境适应判断法 症状观察法 心理测验法 注意事项 发展问题vs.健康问题 偶然问题vs.普遍问题 品德问题vs.心理问题 教师诊

6、断vs.专家诊断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 义 1、从社会发展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人格发展中的五种不良倾向:(1)、主体价值 的迷失;(2)、道德的滑坡;(3)、国民心态危机 ;(4)、人格的不协调、不和谐;(5)、审美意识 差 4、从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需要看心理健康教育 的重要性.认知失调情绪偏差情感缺失意 志消退性格解体人格变态心灵扭曲 行为异常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

7、人格结构完整. 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概论 青少年心理健康体现在哪些方面? 1、智力正常。 2、情绪良好、稳定。 3、人际关系和谐。 4、适应环境。 5、人格完整。 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概 念 1、概念: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 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 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2、地位和作用 (1)、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2)咨询与指导是人类三大教育途径之一。 现代教育理论所倡导的三大教育途径: 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咨询与指导 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 容 1、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 2、学习心理辅导 3、挫折

8、的应付 4、情绪的调节 5、人际关系的协调 6、性心理教育 7、优良人格的塑造 8、休闲生活与消费心理指导 六、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心理健 康教育 1、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 (1)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高度发展 (2)情感生活丰富而热烈 (3)意志品质进一步增强 (4)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 (5)社会交往不断扩大,同伴友谊进一步加深 2、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心理健 康教育 (1)动荡性 (2)闭锁性 (3)社会性 (4)过渡性 七、中小学学生常见的心理问 题 (一)、发展性心理问题 1、入学适应不良问题:产生情绪障碍,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不良情 绪;自

9、我评价下降,产生自卑心理;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成 绩不良;出现行为问题,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出现攻击或退缩行为等。 2、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学习疲劳、学业困难、考试焦虑、厌学等。 3、人际关系失调问题:表现为人际冲突,包括亲子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 同学间的矛盾冲突等,也可表现为人际关系困难、缺乏友谊、孤独等。 4、不良人格问题:偏激、狭隘、嫉妒、暴躁、依赖、孤僻、怯懦、自卑、神经 质等。 5、问题行为:按问题行为的性质,可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按表现特点可 分为攻击型和退缩型。 6、青春期性发展中的心理问题:性心理发展所带来的困惑、手淫、早恋、性别 角色的分化不良等。 (二)

10、常见的心理障碍 1、智力缺损 2、多动症 3、遗尿症 4、口吃 5、神经性厌食 6、学习困难综合症 7、品行障碍 8、抽动障碍 9、吮手指、咬指甲 10 、神经症 (1)神经衰弱 (2)焦虑症 (3)强迫症 (4)恐怖症 (5)癔症 (6)疑病症 11、人格障碍: 悖德型、分裂型、爆发型、偏执型、强迫 型、癔病型、依赖型、回避型、自恋型等人格障碍。 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 径 1、日常的教育工作 2、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即心理健 康活动课 3、开设心理辅导室 4、班主任工作 5、重视家庭教育,开设家长学校 6、其他途径 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 2、情境熏陶法 3、

11、情绪感染法 4、榜样示范法 5、讨论法 6、行为实践法 7、意志磨练法 8、思想澄清法 十、新时期班主任对学生心理 素质培养的途径 1.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 2.创设班级良好的心理环境 3.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4.坚持个别谈心和辅导 5.与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 十一、班主任解决学生心理健 康问题所采取的策略 1.情感关爱型 2.行为疏导型 3.言语疏导型 4.责任转移型 5.惩罚约束型 掌握学生心理与做好班主任工作 1.把握学生的过渡性心理 2.把握学生的闭锁性心理 3.把握学生的自尊心理 4.把握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5.把握学生的摇摆性心理 6.把握学生的模仿心理 十二、

12、挫折及其心理防御机制 (一)挫折的含义:挫折是在个体从事有目 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 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不 良情绪状态。 (二)、挫折的一般反应形式 1、攻击 2、冷漠 3、退化 4、固执 5、焦虑 (三)心理防御机制 1、消极的防御机制 (1)文饰作用 (2)投射作用 (3)压抑作用 (4)否定作用 (5)反向作用 (6)幻想作用 2、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1)代替 (2)表同 (3)幽默 (4)转向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1、身体发育与心理发育不同步。(身体发育、 性成熟、-思维、情感、行为) 2、第二反抗期。 3、情绪与行为的发展。 三、青少年的人格发展

13、与教 育 人格(个性)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即具有 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反映在思考问题的 方式,待人接物的态度,应激本领以及交往方式等 方面。它包括在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人生观 等方面的活动倾向性方面的特征。 1、气质: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能力: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 3、性格: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 征 三、学生的人格发展与教育 气质分类: 胆汁质:反应迅速、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整个心 理活动笼罩着突发、迅速的色彩。 多血质: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活泼有朝气,情绪多变,感 情外露、粗枝大叶。 粘液质:稳重踏实。平和冷静,略显呆板,沉闷、欠灵活

14、。 抑郁质:敏锐,体验深刻,怯弱,孤僻、谦合,行为缓慢。 三、学生的人格发展与教育 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做到因材 施教。 1、接纳 2、因势利导 3、勿“逆向而行” 四、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干 预 (一)、考试焦虑症 原因:对成绩不好的预期担心 知识掌握不牢 焦虑性格 表现:主观焦虑体验 行为不安 躯体症状 四、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干 预 调整方法: 1、打好基础 2、目标切合实际 3、积极暗示 4、淡化考试成绩,注重学习过程 5、自我放松 6、需求医生帮助 四、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干 预 (二)学习压力大,注意力不集中,记忆 力下降、学习效果不佳。 注意力:指心理活动对某种活动的事物的 指向和集中。 注意集中时间: 7-10岁: 20分钟 10-12岁:25分钟 成人: 30分钟 四、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干 预 注意力调节 1、认知调节:明确学习目标,淡化考试成 绩、注重学习过程。 2、自我警示、自我提醒、自我纪录、自我 奖惩,身体协调并用。 3、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四、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干 预 记忆: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 、回忆、再认的过程。 记忆分为|瞬间记忆(0、25-2秒)、短时 记忆(2-20秒)、长时记忆(大于20秒)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识记最初遗忘快,随 时间推移及记忆材料减少,遗忘便慢慢缓 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 四、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