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贤浩讲义心理健康和不健康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732499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贤浩讲义心理健康和不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林贤浩讲义心理健康和不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林贤浩讲义心理健康和不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林贤浩讲义心理健康和不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林贤浩讲义心理健康和不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贤浩讲义心理健康和不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贤浩讲义心理健康和不健康(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福建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林贤浩 心理医学博士 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课程 变态心理学 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http:/www. 2 第四章的内容 1.健康心理与不健康 1)心理健康的概念(0.5) 2)心理健康的标准(0.5) 3)心理不健康的概念(0.5) 4)心理不健康状态的理解(0.5) 5)关于健康心理学(1) 2.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1)正常心理的概念(0.5) 2)异常心理的概念(0.5) 3)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1) 6)关于变态心理学(1) 4)异常心理现象(症状)(3) 5)精神障碍(3,包括案例分析3) 6)讲座(3) A.焦虑 B.梦

2、3.压力与健康(3) 康乐慧 KANEHI 3 康乐慧 KANEHI 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1.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定义: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 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 成最佳的状态。” 注释此定义不完整,因为:1.包含着身体成分,2. 只注意“心境”,过分强调个体的体验。 此次大会认定的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内部协调)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内外协调) 有幸福感(对自己有效) 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 率的生活(自我发展,对他人有效

3、) 康乐慧 KANEHI 5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2.English的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人 那种情况下,能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命 的活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 注释注重活动性:适应能力活力发挥潜能。 3.第一版教材的心理健康标准: 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 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 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 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 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康乐慧 KANEHI 6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4.本教材的心理健康定义: 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

4、与现实一致和 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 心理健康概念小结 心理健康不仅要求心理的各方面都要健康,还要求 环境-身体-心理之间要协调,最终达到对己对人有 益。 1)内(身心)外(自然和社会)协调。 2)身心和谐。 3)个性健全(完整、稳定、协调)。 4)心理过程正常、协调。 5)心理活动有效(对人对己有效)。 康乐慧 KANEHI 7 二.心理健康标准 1.许又新的心理健康三标准论 1)体验标准(体验):心情良好(自我评价 恰当是基础) 2)操作标准(效率):心理活动效率(包括 社会效率) 3)发展标准(潜能):发展的可能性 注释 这标准着眼于心理功能的主观、客 观、发展潜能三层次,强调依不同层次制

5、 定心理健康标准。 康乐慧 KANEHI 8 二.心理健康标准 2.郭念锋的心理健康十标准 1)心理活动强度:指坚强程度,是心理的抵抗短暂的、 激烈刺激的承受能力 2)心理活动耐受力:相对于心理活动强度而言,使指承 受长期慢性心理压力的能力 3)周期节律性:心理活动的固有规律,与环境、生理周 期、习惯等有关) 4)意识水平:指中枢的觉醒水平,可反映在注意水平上 5)暗示性(固有特性,在不同的个体只是表现的程度不 同) 6)心理康复能力(1,2为心理的抗干扰能力,这个是心 理发生变化后的复原修复能力) 康乐慧 KANEHI 9 二.心理健康标准 2.郭念锋的心理健康十标准 7)心理自控力(自我调

6、控) 8)自信心(自我体验) 9)社会交往(人-人关系) 10)环境适应能力(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小结 以上的标准中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环境协调能力:9)社会交往10)环境适应能力。 2)心理-生理关系:3)周期节律性4)意识水平。 3)个性特征:5)暗示性7)心理自控力8)自信心。 4)抗变化能力:1)心理活动强度2)心理活动耐受力6)心 理康复能力。因其出自临床心理学概论 康乐慧 KANEHI 10 二.心理健康标准 3.马斯洛和米特尔曼的心理健康十条标准: 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恰当体验自我)。 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7、有效控制自我)。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以上方面的完整和协调)。 注释以上要求个性正常(内部协调) 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注释内外协调 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注释对自己对他人有效。 康乐慧 KANEHI 11 二.心理健康标准 4.心理健康标准小结: 1)内外协调:人际正常、适应环境 2)心身协调(个体内部协调) 3)心理内部协调: A.心理过程-知情意协调 B.心理特征-人格完整 4)心理有效:对人对己有效 注意 世界上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人。 康乐

8、慧 KANEHI 12 二.心理健康标准 5.讨论 关于智力与心理健康(P284) 郭念锋认为,“智力不能作为心理健康 的指标”,这观点是在“智力正常范围内”的 基础上得出的。 本人不支持以上观点,因为: 1)智力本身就是重要的心理功能。 2)智力可以影响其它心理功能。 3)虽然“智商高并不意味着心理健 康”,但“智商(智力)低”一定意 味着心理不健康。 康乐慧 KANEHI 13 1.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理解 康乐慧 KANEHI 三.心理不健康 14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明确的界限 康乐慧 KANEHI 15 三.心理不健康 2.明确“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意义: 1.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

9、区分 2.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 3.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 4.咨询方案的制定 5.疗效评估 6.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 7.职业培训 8.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9.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 康乐慧 KANEHI 16 康乐慧 KANEHI 17 三.心理不健康 3.对“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的效度: 1)症状学效度(不健康状态是存在的) A.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 实性: 实际生活工作中,确实存在不是“精神 病学工作范围”的不健康心理状态。 B.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说明“心理不健康特 征组合”是真实的: 象精神病学中的许多“综合征”一样, 不同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具有相 对独立、稳定的“症状组合

10、”。 康乐慧 KANEHI 18 三.心理不健康 3.对“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的效度: 2)预测效度(不健康状态可以预测) A对自然发展的预期 “心理不健康状态”后的自然发展: a.自行缓解 b.泛化(范围) c.发展(程度) B外界干预下的预期(包括范围、程度) a.非专业的社会支持 b.专业的心理咨询 康乐慧 KANEHI 19 三.心理不健康 3.对“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的效度: 3)结构效度(不仅康状态的原因可以认识) 在理论上,促成或影响“心理不健康状 态”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A人口学因素(遗传) B个性心理特征(心理) C身体健康水平(生理) D社会变迁(社会) 康乐慧 KANEH

11、I 20 三.心理不健康 4.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1)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 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 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 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具体从四个维度判断“心理问题”: A.刺激的性质:一般现实因素 B.持续时间:持续1个月,间断持续2个月 C.强度:可控制、但心理社会功能下降 D.泛化程度:未泛化 康乐慧 KANEHI 21 三.心理不健康 4.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2)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 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 不健康状态。 具体从四个维度判断“心理问题”:

12、A.刺激的性质:强烈的现实因素 B.持续时间:持续或间断持续2-6(12)个月 C.强度:后期可控制,心理社会功能明显下降,自 然发展或非专业干预不能使完全恢复 D.泛化程度:明显泛化 康乐慧 KANEHI 22 三.心理不健康 4.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以上判断心理不健康程度四个维度之间 的关系: A.刺激的性质 B.持续时间 C.强度 D.泛化程度 注意顺序:严重程度刺激性质时间 23 三.心理不健康 4.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3)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 A.类似于严重心理问题,却具有神经症的 某些特征。 B.类似于神经症,却没能达到神经症诊断 标准。 C.神

13、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康乐慧 KANEHI 24 三.心理不健康 5.神经症与正常的区别(P288) 关键: A.刺激的性质: 冲突的类型-常型与变形 (现实因素与“非现实因素”) B.持续时间? C.强度? D.泛化程度? 25 三.心理不健康 心理 问题 严重 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 心理问题 原因刺激一般现实因素强烈现实因素变形冲突 持续时间不间断持续1个 月或间断持续2 个月以内 不间断或间断 持续2个月以上 ,半年以内 长或短 反应强度轻强轻或重 泛化程度未泛化明显泛化泛化或未泛 化 康乐慧 KANEHI 26 四.健康心理学 1.健康心理学的定义: 健康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

14、方 法,探讨和解决有关保持或促进人类健康 的各种心理学问题的学科。 它是心理学与预防医学(广义)相结合 的产物。 健康心理学的中心任务是着力于人类健 康的维护,而不是疾病的治疗。 康乐慧 KANEHI 27 四.健康心理学 2.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大体上可分为: 1)减少或消除致病的危险心理因素及有损健康的行 为,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医疗保健的费用 -病前: A.应付社会与生活事件的紧张刺激; B.纠正有损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 C.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2)预防因疾病而引起的病理心理反应-病后: A.改进社会健康与医疗机构的管理,提供良好的保 健环境; B.建立良好的健康道德与医疗关系; C.预防、解决因疾病引起的心理、社会问题; 28 四.健康心理学 3.使健康心理学成熟的关键 1)确立完整精确的概念体系(理论体 系) 2)形成客观、独立性的工作对象。 3)具有独特的、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 康乐慧 KANEHI 29 康乐慧 KANEHI 30 福州康乐慧心理工作室 电话:0591-87599261 网址: 康乐慧 KANEH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