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732353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 许维胜 教授 博导 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系主任 同济大学社区信息化与智能建筑研究中心 常务副主任 报告内容 一、城市防灾减灾管理背景 二、城市主要灾害及其特点 三、城市灾害实例分析 四、我国城市防灾减灾管理现状 五、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体系构建 六、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一、城市防灾减灾管理背景 城市化-放大城市脆弱性-加剧防灾减灾复杂性 城市是人口、建筑物、生命线工程、社会财富等高度 集中的区域; 我国城市化43.9%,今后20年年提高1%,城市人口年 增1000万,至本世纪中叶,城市化达到75%。人均GDP1000- 3000美元是安全生产事故的上升期,3000

2、-5000美元是高 发期。我国“十一五”处“危机高发期”,自然灾害、事故灾 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呈高频次、多领域发生的 复杂态势; 城市防灾减灾管理背景 03年SARS爆发、05年禽流感蔓延,均引发社会性恐慌; 05年吉林石化泄漏事件,引发跨区域恐慌和国际争端; 08年南方冰雪灾害,关键基础设施系统相互作用失效; 08年初上海市公交汽车爆炸,引起市民恐慌和国民猜疑; 09年分子7.5事件,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 汶川地震(08/5/12 ),舟曲泥石流(2010/8/7),带来巨 大的人类灾难 突发性灾害事件极易被放大为社会危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社会稳定,甚至影响国

3、家安全防御体系的有效性。 更不可轻视“五独分子”的危害! 城市防灾减灾管理背景 政府的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水平已 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评价政府工作效率和国家发展程度的重 要指标。 城市防灾减灾管理背景 党的十六大以来,政府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实建设应急管理制度体系 党和国家把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 应对各种风险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 务之一。 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要建立健全社会 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 力”。 城市防灾减灾管理背景 06年1月,国务院颁发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06年10月,十六届中

4、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 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完善应急管理 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布局; 07年8月,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党的十七大报告:“坚持安全发展,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08年政府工作报告:“要加强应急体系和机制建设,提高预防和 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对现代条件下自然灾害特点和规律的研 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城市防灾减灾管理背景 党和国家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实施重典“问责制” 03年4月20日,因处置非典疫情不力,孟学农被免去北京市委副书记、常委、 委员职务,请辞市长职务; 08年9月14

5、日,因“98”襄汾溃坝事故,孟学农被免去山西省委副书记职务,并辞 去省长职务,副省长张建民被免职; 09年9月22日,因三鹿奶粉事件,国务院同意李长江辞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职务 ;河北省委决定免去吴显国石家庄市委书记职务; 城市灾害事故接连爆发,都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至少有几十名高官引咎辞 职或遭免职问责,为此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 河南省政府已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 发生死亡人和以上特别重大事故,或一年内发生两次一次死亡人至 人事故的,将对省辖市市长进行停职或免职处理。 城市防灾减灾管理背景 多数自然灾害无法预知,地方主要负责人承责相对 较少。但也要实行“救灾限时

6、问责”,“预警问责” ; 在重大自然灾害或安全责任事故、群体性事件等影 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时,未及时、有效处置的, “实行 否决问责”; 足以彰显党和国家防灾减灾的决心! 重大安全生产、或群体性、或公共卫生等影响社会稳 定事件一经发生“实行否决问责”, 行业职能部门领导、 主管副市长、尤其是市长(不同解读)。 城市防灾减灾管理背景 政府承担城市公共管理职责,处关键地位, 应发挥主导作用; 灾害及其应对工作的复杂性,决定城市防灾减 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类防灾减灾、突发事件应急 管理所具有的共性机理(监测、预报、预警、应急 、抗灾、救灾、恢复重建等),为政府建立统一管 理体制机制法制提供可能和奠

7、定理论基础; 城市防灾减灾管理背景 改革传统的部门分割管理体制,建立城市 灾害预警应急体系,形成快速反应、有效协调 的综合减灾机制,科学地制订法律法规,以减 少 “超常的”政府行为,系统辨识并评价灾害及 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是从根本上降低城市的脆 弱性、增强城市的鲁棒性(健壮性),保证城 市长效发展的战略选择! 城市防灾减灾管理背景 二、城市主要灾害及其特点 灾害内涵 灾害(disaster)以生存环境破坏、经济损失、人员伤亡 等后果来呈现。灾害的发生过程要有一定数量的相互关联、 相互制约的致灾因子(hazards)。 1994年5月,世界减灾大会对致灾因子与灾害做出了明 确的定义:致灾因子为可

8、能引起人们生命伤亡、财产损失和 资源破坏的各种自然与人文因素;灾害则是因致灾因子所造 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情况。 城市灾害类型:自然灾害、技术灾害、社会灾害。 城市主要灾害及特点 类型定义灾种 自然灾害破坏性自然事件 洪涝、海啸、台风、风暴潮、冰雹、雷电、雪灾 、低温冻害、干旱、地震、滑坡、泥石流、沙尘 暴、火山爆发、龙卷风、山崩、赤潮、水土流失 、荒漠化、物种入侵等 技术灾害 人类认识和掌握 技术不够完备或 管理失误造成的 破坏 核泄漏、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矿山塌陷、重大污 染、化学泄漏、水电气热等生命线工程灾害、信 息及通讯灾祸(如全球性网络病毒)、重大航天 航空灾难等 社会灾害人类的故

9、意行为 恐怖事件、火灾、瘟疫传染病(如SARS)、群体 性暴力事件、政治性骚乱、经济危机及风暴、商 品安全、粮食安全、水安全、金融安全、重大交 通事故等 表1 我国城市主要灾害类型 城市主要灾害及特点 我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属自然灾害频发国家,660多座城市多数面临地 质、气象、洪水等单类型或多类型自然灾害的威胁。 全国位于地震烈度7度的城市占45%; 70%大城市、半数以上人口和75%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和 洪水灾害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平原丘陵地区; 中、下游地区的800多个县市处洪水水位以下; 至2005年底,我国地质灾害易发区达到600多万平方公里, 约占国土的65%。 城市主要灾害及特

10、点 区域名称城市化水 平指数 城市自然 灾害强度 面积/ 万km2 主要城市灾害类型 (按强度排序) 1环渤海高度城市化灾害区7.212.7325. 7洪水、地震、台风 2苏北中度城市化灾害区 3.932.915.4台风、洪水、地震 3长三角强烈城市化灾害区10.83.347.8洪水、台风、地震 4闽浙高度城市化灾害区5.873.497.6台风、洪水、地震 5珠三角强烈城市化灾害区13.163.734.1洪水、台风、地震 6雷琼高度城市化灾害区4.523.136.6台风、洪水、地震 7台湾岛高度城市化灾害区8.354.003.6地震、台风、洪水 1东北高度城市化灾害区3.782.4766.0洪

11、水、沙尘暴、台风 2华北中高度城市化灾害区4.322.7848.7洪水、地震、沙尘暴 3东南中高度城市化灾害区3.762.5883.0洪水、台风、滑坡 4西南低中度城市化灾害区2.182.74136.2洪水、滑坡、地震 1呼包低度城市化灾害区4.182.517.7沙尘暴、洪水、地震 2河西走廊低度城市化灾害区3.854.0513.5沙尘暴、地震、洪水 3天山北麓低度城市化灾害3.813.6315.4地震、沙尘暴、洪水 4西北-青藏弱度城市化灾害区0.782.88517.7地震、沙尘暴、洪水 表2 我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 城市主要灾害及特点 我国城市主要技术灾害 工业生产及工程事故 火灾和爆炸 城

12、市生命线系统事故(气/热/水/电/信息/交通) 交通、海事事故 化学品灾害(500多个化工厂坐落在江河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城市主要灾害及特点 我国城市主要社会灾害 恐怖袭击、瘟疫传染病(如SARS)、群体性暴力事件、政治 性骚乱、经济危机及风暴、商品安全、粮食安全和金融安全等具 有较强的社会属性,多属于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和国际政治的研 究范畴。 最近几年,不同行业、不同利益群体通过各种手段联合起来 ,争取利益(经济、政治)的行动大有蔓延之势。 利益均衡!博奕? 城市主要灾害及特点 我国城市灾害特点与发展趋势 致灾因子不断涌现; 重大自然、社会和技术灾害日趋高发、灾情重,灾害损失 呈放大和

13、上升趋势,比经济增长更快; 不同灾害间的关联性增强,综合性灾害不断增加,次生灾 害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 基于国情和历史阶段,国土划分“优先、优化、限制和禁 止”四类功能区, 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动员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 。 城市主要灾害及特点 三、城市灾害实例分析 类型 灾种实例 自 然 灾 害 地质灾害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 气象灾害 2008年元月南方冰雪灾害 洪水灾害 1987年8月26日济南暴雨洪灾 2007年7月18日济南暴雨洪灾 2005年8月美国新奥尔良市水灾 技 术 灾 害 火灾 2008年9月20日深圳舞王俱乐部火灾

14、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火灾 生命线系统事故 1995年1月3日济南市煤气管道(地下电缆沟)爆炸 2003年7月3日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事故 2008年11月15日杭州地铁湘湖站坍塌事故 重大工业工程事故 2001年7月17日上海沪东造船厂龙门架倒塌事件 2008年9月8日山西襄汾“98”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 环境污染事件 2007年9月21日宁波LG甬兴化工有限公司丙烯腈泄露事件 2007年5月无锡太湖蓝藻 2005年11月松花江污染事件 表3 城市防灾减灾实例(不含社会灾害) 城市灾害实例分析 城市灾害实例分析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 建筑抗震设防标准过低、区域差距大,应

15、急管理工作 基础薄弱,救灾物质储备不足,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差; 行政管理部门应急运作各司其职,多针对单一灾种, 属于分部门的单一灾害救援模式,缺乏部门间协调机制 。地震救援中,突然的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困难,没 能有效地配置各方面的救灾资源; 专业救援人员明显不足,多来自消防部队厂矿,专业 设备配备有限; 城市灾害实例分析 应急人员储备匮乏,尤其心理医生严重不足,对灾民 及救援人员的心理重建进展缓慢,未达到预期效果; 及时反应机制缺失,未能及时评估灾情,合理调配救 灾资源,延误最佳救灾时机; 灾害侦测评估不力,未能有效使用卫星、军用无人机 等侦测手段,获取灾情信息; 地质运动活跃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须提高相关设 防标准,加强区域性专业救援队伍建设。 城市灾害实例分析 2008年元月南方冰雪灾害 10日到28日,14个省(区、市)7786万 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20.9亿元; 电力:电力来源格局不合理; 铁路:总体运力不足;结构不合理; 应急措施不足,抗风险能力弱; 公路:路网未建立近距离绕行分流应 急措施;无统一调度管理体制; 城市公共设施:部分城市长时间停电 停水,足显城市供电、供水、交通等公共 设施缺乏抗风险能力(过载)。 煤、电、路三系统出现了循环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