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732202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4)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 年级 专业 班 年 月 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 概述授课时数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 1了解外感病证的病因病机特点; 2 掌握外感病证的证候学特征; 3 进一步了解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转化与兼夹;4 熟悉外感病证的治疗要点与调护要求。教学过程1 介绍中医外感病证的一般概念及其在内科学科的地位。阐明本章所述外感病证的内容。约5分钟。2 介绍外感病证所属病证的共同证候学特征及互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病邪性质不同、脏腑受损有别,其证候特征各异

2、。约10分钟。3 阐述外感病证的基本病机与病机特点。外邪侵袭,正邪相争,脏腑功能失常是外感病证的疾病病机。约10分钟。4 外感病证的辨证纲领: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其应用范围不同。约10分钟。5 外感病证的治疗要点。首先是及时有效地祛除邪气,其次要调理脏腑功能。约10分钟。重点与难点思考题 1重点:外感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学特征。 2难点:外感病证的基本病机与病机特点。外邪侵袭,正邪相争,脏腑功能失常是外感病证的疾病病机。外感病证的治疗要点。首先是及时有效地祛除邪气,其次要调理脏腑功能。 3思考题:何为外感病证?其证候特征有无区别?外感病证的基本病机是什么? 参考书目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

3、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吴银根 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5)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 年级 专业 班 年 月 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第一节:感 冒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感冒为临

4、床多发病、常见病。2 掌握感冒时行感冒病因、病机以及发病的影响因素。3 掌握感冒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教学过程1感冒概念、时行感冒的概念。约10分钟。2感冒的源流。约10分钟。3感冒的证候特征:感冒、时行感冒不同。约5分钟。4感冒的病因主要是风邪。感冒的病因以风邪为主,冬春秋季感冒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感冒多属暑湿致病。病机重点为卫表不和。时行感冒的病因为时行病毒;病邪自上而下,内舍于肺,病机为卫表失和,肺气失宣;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卫。四时六气不同,人体体质有差异,故感冒的发病以及病情轻重、虚实有别。约30分钟。 5感冒的诊断,除证候特征外,应结合兼证、病程、发病季节及有关

5、实验室检查以确诊。约10分钟。6临床需与风温早期相鉴别。约5分钟。7辨证要点是:辩明感冒的表寒、表热,主要从症状上区分。辨别普通,时行,从病因、起病上区别。区分体虚感冒的气虚、阴虚,主要从体质、症状上进行。约15分钟。8治疗原则:感冒病变有肺、卫之分,着眼于卫表和肺系,是本病治疗的关键。解除表证,祛除表邪,宣通肺气,照顾兼症,是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时行感冒需重用清热解毒。约1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 1重点:感冒、时行感冒的概念、病因、病机;感冒、时行感冒诊断、鉴别诊断;感冒、时行感冒的治疗原则。 2难点:感冒、时行感冒的病因不同,临床表现有别;感冒病情轻重差别极大,关系到正邪两方面。 3思考题

6、:如何区分感冒与时行感冒?感邪轻重、体质差异对感冒有何影响?感冒的辨证要点有哪些?为什么说解除表证,祛除表邪,宣通肺气,照顾兼症,是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参考书目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吴银根 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6) 教研室主

7、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 年级 专业 班 年 月 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第一节:感 冒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 掌握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证治方药。2 熟悉“寒包火”感冒、虚人感冒的治疗要点。3 了解感冒的调护与预防。教学过程1 感冒风寒证的症状特点,舌脉特点,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治法,方选荆防败毒散治疗。约15分钟。2 风热感冒突出重点为有咽痛,治法为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选银翘散加减。并讲述银翘散的配伍特点。约15分钟。3 感冒暑湿证有明显的季节性,症状上兼见热象与湿象,治法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方用新加香薷饮。约10分钟。4 感

8、冒表寒里热证,寒热并见,治以解表清里,宣肺疏风,方选双解汤治疗。约10分钟。5 时行感冒以高热为主时的证治用药。约5分钟。6体虚感冒分为气虚感冒与阴虚感冒。讲解二者病机的不同,症状表现的区别,治疗重点有补气、养阴的差别,用药均应扶正祛邪同施。约25分钟。6感冒的调护与预防。约1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 1重点:感冒的证治;时行感冒的防治 。2难点:感冒风寒、风热证的辨别;解表方剂的组方规律;虚人感冒的防治。3思考题:感冒应如何区分风寒证与风热证?感冒风寒证为什么会入里化热?虚人感冒治疗上应注意什么?感冒的调护与预防需要注意什么? 时行感冒高热的治疗特点是什么?参考书目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

9、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吴银根 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7)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 年级 专业 班 年 月 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 第二节:外感发热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外感发热

10、的概念、范围、病因病机。2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2 掌握外感发热卫气同病、气分证各型的证治方药。高热证的急救处理。教学过程 1 介绍外感发热的一般概念。本节所述外感发热以罹患杂病复感外邪所致的发热为主。15分钟。2介绍古代对外感发热病因病机的认识,感冒与西医学的联系。证候特征。约10分钟。3外感发热的证候特征。约5分钟。4 讲解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病因,外感六淫、感受疫毒;病机,外邪入侵,正邪交争于体内,或热、毒充斥于人体而发热,及“阳胜则热”。外感发热的病机变化多端,预后不同。约25分钟。5 外感发热的诊断。约10分钟。6 外感发热的鉴别诊断。与内伤发热、真寒假热的

11、鉴别。约10分钟。7 外感发热的辨证要点,注意不同的热型,常见的热型有恶寒发热,壮热,寒热往来,潮热,不规则热等。了解各热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约10分钟。8 外感发热的治疗原则:外感发热的主要治则有清热解毒,通腑泻下,养阴益气,其中清热解毒是治疗外感发热之主法,适用于本病各个阶段。约1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本节外感发热的范围以及病因病机、鉴别诊断、治疗原则。2难点:本节“外感发热”的界定是有条件的,即在内伤杂病的基础上复感外邪所致的发热,与一般通常所说的外感发热有所不同。要求必须阐释清楚。3思考题:外感发热的病因有哪些?其发病机理和病机变化有哪些方面?如何诊断外感发热?怎样区别外感发热

12、与内伤发热?外感发热常见的热型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外感发热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应用?参考书目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吴银根 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8)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 年级 专业 班 年 月 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 第二节:外感发热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 掌握高热证的急救处理。2 熟悉卫气营血分证的证治方药。3 了解外感发热的调护、预后、疗效评定标准。教学过程1外感发热的证治:卫表证,肺热证,胃热证,腑实证,胆热证,脾胃湿热,大肠湿热证,膀胱湿热证的主证、治法与方药。各证候之间的区别以及可能出现的联系。约65分钟。 2 外感发热中高热的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