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作品中的服饰情结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8731126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DOC 页数:201 大小:2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张爱玲作品中的服饰情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01页
论张爱玲作品中的服饰情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01页
论张爱玲作品中的服饰情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01页
论张爱玲作品中的服饰情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01页
论张爱玲作品中的服饰情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张爱玲作品中的服饰情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张爱玲作品中的服饰情结(2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张爱玲作品中的服饰情结1、相关定义1.1、乡土情结的定义 乡土情结这个概念首先源于文学领域。中国文学的思乡传统源远流长。在中国人心 中, 永远解不开的是” 乡土情结” 。思乡是文学重要的主题.人生旅途崎岖修远,当自 我实现的进程遭受阻滞,其情感反应一般是怀乡思亲,心与情交汇成深沉的乡愁.在文化 上反映的是思乡怀亲诗的创作.又常以托月寄兴来传达.这种乡土情结经漫长的历史沉 淀,扩展为乡国情结的民族情怀,具有传承性,也流淌出中国文化的悲剧意识。作家柯灵 在其作品乡土情结中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 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 人生旅途崎岖修

2、远, 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几乎是世界的全部,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 在文人墨客笔下, 故乡是一首诗, 故乡是一首曲故乡是割不断的血脉, 故乡是难以忘 怀的爱恋。 乡土情结反映在室内环境中,是指现代都市人对阳光、空气和水等自然环境的强烈 回归意识,以及对乡土的眷恋使人们将思乡之物、恋土之情倾泻到室内环境的空间、界 面的处理、家具陈设以及各种装饰要素之中。大量木材、石材、竹器等自然材料以及自 然符号得到应用,自然物、自然情趣的直接切入,尊重民间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保 持民间的生活特色,运用富有地方性的建筑材料或利用当地的一些民间故事等作为装饰 的主题。注重室内环境的”原始化”,”返朴

3、归真”的心态和氛围,营造空间中回归乡 土、回归故园的归属感。(图2-1) 1.2、”洛丽塔情结”的定义 “洛丽塔”一词源于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 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 于 1955 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Lolita(中文名通常译为洛丽塔,萝莉 塔,或者罗丽泰等)。这部由巴黎奥林皮亚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描述了一 个关于中年男人与十二岁女孩的乱伦故事:在二战后的美国,一个叫做亨伯特的 四十多岁的欧洲男人因为儿时的遭遇而一直钟情于十二三岁的少女。他遇到房东 太太的女儿,十二岁的洛丽塔,并且疯狂迷恋上她。为了接近洛丽塔,亨伯特与 房东太太结婚,并达到了占有洛丽塔的目的。最终,洛丽

4、塔死于难产,亨伯特也 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洛丽塔在当时引起极大争议,先后遭到多位书商拒 绝出版,并且被不少国家列为禁书,但现在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还曾 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洛丽塔”也成为一个意象符号,我们常常将与洛丽塔 中的女主角特征相似的人称为”Lolita”或”Loli”。 在严歌苓的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之间往往出现”大男小女”/”大女小男” 发生情感纠葛的故事模式,我们将其命名为”洛丽塔情结”。本文试图扩大纳博 科夫原著中”洛丽塔”一词所指涉的性别、年龄范围,”洛丽塔”不再限定于未 成年的女性。进而,”洛丽塔情结”的产生范围包括:成年男性喜爱年轻异性, 或者成年女性喜爱年轻异性;

5、年轻一方包括成年者与未成年者;两者之间没有血 缘关系。综上,我们将”洛丽塔情结”限定为:成年男性喜爱未成年异性,或者 成年男性喜爱成年异性,而且两者年龄差距较大;成年女性喜爱未成年异性,或 者成年女性喜爱成年异性,而且两者年龄差距较大。 一、”洛丽塔情结”的定义 通过对严歌苓小说的文本细读和数据统计,我们认为可以给出如下定义: “洛丽塔情结”指,成年男性迷恋没有血缘关系的年轻异性,或者成年女 性迷恋没有血缘关系的年轻异性;两者之间的年龄差距通常较大,一般认为在十 岁以上;年少者可能成年,也可能未成年;当两人实际年龄没有相差十岁以上, 6 但是具有较大的心理年龄差距,并且年长者迷恋没有血缘关系的

6、年轻异性,这种 情况也包含在此定义内。 当然,我们对这个概念的定义,尽量本着客观和全面的原则,由于作品数 目众多和不同的解读角度,概念一定还存在着需要完善,甚至是失误的地方,这 也给予我们进步的空间。 二、图示”洛丽塔情结” (一)”洛丽塔情结”与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恋童癖的比较 恋父情结,即埃勒克特拉情结,通常指女孩亲近父亲、敌视母亲的一种情 感。”埃勒克特拉情结”得名于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作品埃勒克特拉, 埃勒克特拉是希腊神话中迈锡尼王阿伽门农的女儿,由于阿伽门农被妻子和妻子 的情夫害死,女儿在长大成人后,和弟弟一起杀死母亲和她的情人,为父亲报仇。 恋父情结主要表现在,女孩”以为母亲

7、干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她自己 应占的地位”6,产生对母亲的憎恨和对父亲的亲近;在选择恋爱对象时,也会 倾向于与父亲年龄和特征相仿的男人。 恋母情结,即俄狄浦斯情结,指男孩亲近母亲、敌视父亲的一种情感。俄 狄浦斯是希腊神话中底比斯王的儿子。他因为犯下弑父娶母的罪行,为了惩罚自 己,他刺瞎自己的双眼,独自流浪。弗洛伊德认为”男孩子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 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夺此所有物的敌人” 7,弗洛伊德将这种”以母亲为爱的对象的选择名为伊谛普斯情结”8(现多音译 为”俄狄浦斯情结”)。 在小说洛丽塔中,由于洛丽塔从小缺乏父爱的温暖,她的内心渴望得 到如父亲般

8、形象的男人的照顾和关爱,所以很容易对亨伯特产生好感和迷恋。正 如有论者所说,”女孩阿曼达处心积虑把杨志斌拖进一场官司,其动机是强烈的 恋父情结所致”9,我们也可以说,杨志斌对于少女阿曼达产生感情正是由于其 “洛丽塔情结”。 恋童癖,”美国精神病协会对恋童癖的定义是对青春期前的孩子反复表现 出性的兴趣,如存在持久的性意图,进行性幻想,迫切的性要求,有性唤醒以及 与孩子发生性行为。恋童癖有多种分类方法,可分为同性恋童癖、异性恋童癖以 7 及双性恋童癖;也可以分为家庭内恋童癖和家庭外恋童癖,前者针对家庭,后者 也针对非家庭成员。恋童癖多见于男性。”10 以上概念可以简单图示为: “洛丽塔情结”:成年

9、男性 迷恋年轻异性; 成年女性 迷恋年轻异性; 迷恋 恋父情结:年轻女性 年长异性; 迷恋 恋母情结:年轻男性 年长异性; 迷恋 恋童癖:年长男性 未成年同性/未成年异性。 “洛丽塔情结”与恋父情结、恋母情结的相同点为:都是男性/女性对年龄 差异较大的异性产生爱恋之情。 差异点为:首先,”洛丽塔情结”是年长者对年轻异性产生感情,恋父情 结与恋母情结是指年轻者对于年长异性产生感情;第二,”洛丽塔情结”产生于 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人之间,而恋父情结与恋母情结的发生,对于是否具有血缘关 系并无限制;第三,在美学特征上,”洛丽塔情结”具有结局的悲剧性,恋父情 结与恋母情结没有特别限制。 “洛丽塔情结”与恋

10、童癖的相同点为:都是年长者喜爱年少者。 差异点为:首先,”洛丽塔情结”的发生对象可能是成年人,也可能是未 成年人,恋童癖的发生对象是未成年人;第二,”洛丽塔情结”的发生对象是异 性,恋童癖的发生对象可能是异性,也可能是同性;第三,”洛丽塔情结”产生 于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恋童癖可能发生于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也可能发 生于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第四,在美学特征上,”洛丽塔情结”具有结局的悲 剧性,恋童癖没有特别限制。 (二)图表说明 我们以严歌苓的小说为例,以表格的形式举例说明”洛丽塔情结”: 8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男主人公 女主人公 (年龄) (年龄) 年龄差距 结局 雌性的草地 1989

11、 年 叔叔 小点儿 近 30 岁 女:死亡 男:死亡 少女小渔 1993 年 老头 小渔 45 岁 女:离开 (67 岁) (22 岁) 红罗裙 1993 年 卡罗 海云 10 岁以上 男:离开 (20 多岁)(37 岁) 抢劫犯查理 和我 1994 年 查理(19 岁)”我” (30 多岁)10 岁以上 男:离开 人寰 1998 年贺一骑 “我” (37 岁) (11 岁) 25 岁以上 女:离开 风筝歌 1999 年 肯特 英英 (30 多岁)(14 岁) 20 岁 男:离开 艾 米 莉 ( 70男:被剥夺 初夏的卡通 1999 年 罗杰(60 来岁)岁,罗杰认为10 岁以上 自由 她 5

12、0 来岁) 女:死亡 阿曼达 2003 年杨志斌 阿曼达 (40 多岁)(14 岁) 25 岁以上 男:入狱 我不是精灵 2003 年韩凌 “我” (37、8 岁)(19 岁) 近 20 岁 女:离开 橙血 2003 年黄阿贤 玛丽 (44 岁) (70 岁) 25 岁以上 男:死亡 沃 克 太 太 女房东 2003 年 老柴 (48 岁) (年轻,小10 岁以上 男:搬走 女孩) 9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定义”洛丽塔情结”的时候认为,两人的年 龄并不一定是指实际的生理年龄,当一方在另一方眼中小于或者大于实际年龄, 从而造成在心理上两人有较大的年龄差距的情况,也包含在”洛丽塔情结”的范

13、畴之内。 表格所示的例证是严歌苓的部分作品,还有更多的严歌苓和其他作家的文 本有待我们分析和归纳。 10 第三章”洛丽塔情结”的表现模式 一、成长的代价:疼痛与死亡 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发现,文本中年轻一方的成长总是伴随着身体、心灵巨 大的创伤或者死亡。 在阿曼达中,阿曼达与杨志斌的相识、相熟就是伴随着伤痛和屈辱开 始的,而这伤痛和屈辱在推动了两人关系发展的同时,也让阿曼达”对世态炎凉 有所领教”11,摈弃幻想,加速成长。比如,阿曼达在周六夜晚遭遇的家暴,令 她在受伤的同时感受到杨志斌的关心,也加速她对杨志斌产生不同于常人的感 情:杨志斌对她而言既像温暖的父亲,又像恋爱受阻的情人;阿曼达不想让继父

14、 给她开家长会,杨志斌的应允使她如释重负;杨志斌告诉她他要搬走的消息,”这 小姑娘会为他心碎”12;开庭时,杨志斌再见到阿曼达,她的形象已经成为”成 熟老练,消瘦了许多,婴孩般的胖脸蛋不见了。是个有了些经历和磨难的小妇人, 苍白而倦怠,两只眼睛更大,却失去了天然的茸毛”13。遭遇了辜负、出卖的小 女孩,内心的痛苦反应在身体上,于是呈现了这样的变化。 橙血中,玛丽将阿贤作为物品进行炫耀和展览,限制他与中国人接触, 不让他剪掉辫子。阿贤在玛丽的压制下逐步觉醒,意识到自己”大半辈子错过了 什么”14,是自由,是独立,是爱情。结尾处,玛丽为了维护自己对阿贤的永久 占有和”唯一所有权”,让人杀害了决意离

15、去的阿贤。阿贤以这种惨烈的方式, 完成了对自我、自由的回归,实现了对附属身份的决裂。 抢劫犯查理与我中,”我”最后一次在街头偶遇查理,查理告诉”我”, 他要应征入伍,但是是去帮助自己国家的敌对国。查理永远不会按照规矩生活, 他需要一些动作作为”生活的证明”15,而”消灭和死亡”16就是”最彻底的动作” 17。”他期待被消灭或消灭谁”18,”我”深知,这”古典肖像似的美貌”19最终 也会被消灭。查理用这种可以预见的死亡和决绝,表达对文明规训以及规范压制 的反抗,以期实现自我突破。 风筝歌中的英英在找到被父亲解雇的肯特后,她对他说:”随便你带 我去哪里”20。天真年少的英英并不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

16、今后的生活会有怎样 11 巨大的变化。她为此放弃家庭,放弃富足稳定的生活,离开宠爱她的父母,跟随 肯特流浪异乡。此时的英英还不了解肯特,她以为肯特和她一样,对喜欢的东西 是想永久拥有的。在共同的流浪生活中,英英还是没能让肯特改变天性中对自由、 新鲜、刺激的追寻,肯特从她的生活中消失,但是肯特的一些习惯深深地保留在 英英身上。比如她抽烟时候的样子,”如战壕里的丘八似的贪馋”21,此刻的她, 是在怀念着什么,还是在麻痹自己? 这十几年的时光,使英英的从一个单纯善良的娇小姐,长成历尽沧桑、经 历坎坷的中年女人。英英付出的代价,从现实层面来说,她的生命轨迹就此改变, 本来她可以在父母的呵护下,按照他们的期待,长成有教养的大家小姐,继续享 受富足的生活,事实是,英英从父母的掌上明珠,沦为沧桑妖冶妩媚的讨生活的 马戏团女郎,而且可能孤老终身;从心理层面,英英的信任和幸福被无情打碎, 心灵必然受到极大创伤。英英在遭遇了抛弃和多年艰苦的流浪生活后,也许最终 可以理解肯特的生活方式,她只能带着那份怀念独自成长。 红罗裙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