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2011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用技术课幻灯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8729325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2011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用技术课幻灯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医学]2011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用技术课幻灯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医学]2011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用技术课幻灯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医学]2011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用技术课幻灯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医学]2011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用技术课幻灯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2011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用技术课幻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2011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用技术课幻灯(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总体设计 时间:周二 8:3010:00 地点:309室 内容:讲授: 1.重组DNA的实验方案 2.相关概念 3.目的基因的获得cDNA mRNA 提取、PCR(酶切位点) 实验:上午 1.mRNA 提取 2. PCR 下午 3. 电泳(分组操作) 时间:周三 地点:309室 实验:上午 1.PCR产物纯化回收(分组操作) 2.酶切(分组操作) 3.电泳 4.切胶回收 下午 1.连接 2.转化(分组操作) 时间:周四 地点:309室 实验:下午:质粒提取(分组操作) 酶切电泳(略) 主要知识点:基因重组的概念及过程; 用于重组DNA技术的理想载体应该具备 的特点;获得目的基

2、因的途径;真核表 达体系的优点;常用真核细胞转染方法 的种类;RT-PCR的基本实验步骤(包括 PCR);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 重组DNA技术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重组重组DNADNA技术相关概念技术相关概念 克隆(clone):来自同一始祖的相同副本或 拷贝的集合。 获取同一拷贝的过程称为克隆化(cloning) , 即无性繁殖。 DNA克隆 技术水平: 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e)即DNA 克隆 细胞克隆 个体克隆(动物或植物) DNA克隆 应用酶学的方法,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 物质(同源的或异源的、原核的或真核的、天然 的或人工的DNA)与

3、载体DNA接合成一具有自我 复制能力的DNA分子复制子(replicon),继而 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 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 DNA分子,也称基因克隆或重组DNA (recombinant DNA) 。 目的 分离获得某一感兴趣的基因或DNA 获得感兴趣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 实现基 因克隆所用的方法及相关的工作称基因工程, 又称重组DNA工艺学。 重组DNA技术操作的主要步骤 载体 质粒噬菌体病毒 目的基因(外源基因) 基因组DNAcDNA 人工合成PCR产物 限制酶消化 开环载体DNA目的基因

4、连接酶 重组体 转化体外包装,转染 带重组体的宿主 筛选 表型筛选酶切电泳鉴定菌落原位杂交 目 录 鉴定(测序) 以 质 粒 为 载 体 的 DNA 克 隆 过 程 目 录 载 体 定义: 能够携带外源基因并且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 DNA,是将目的DNA导入受体细胞的工具。 在重组DNA技术中,常用基因载体有两种类型: 克隆载体 表达载体 载体的特点 具有自主复制能力,保证重组DNA分子可以在宿主细胞 内得到扩增; 具有较多的拷贝数,易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分开, 便于分离提纯; 具有一个或多个筛选标记(如对抗生素的抗性、营养缺 陷型或显色表型反应等),便于重组体的筛选和鉴定; 有克隆位点(外

5、源DNA插入点),常具有多个单一酶切 位点,称为多克隆位点,便于目的基因的克隆; 分子量相对较小,易于操作,以容纳较大的外源DNA; 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使用安全。 载体种类 1. 质粒(plasmid) 2. 噬菌体(phage) 3. 柯斯质粒/粘粒 (cosmid) 4. 人工染色体: 细菌人工染色体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 酵母人工染色体 (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YAC) 哺乳动物人工染色体(mammalian artificial chromosome,MAC) 5. 动物病毒DNA改造的载体

6、(如腺病毒,腺病毒相关病毒,逆转录病毒) 质粒 (plasmid) 特点 能在宿主细胞内独立自主复制;带有某些遗 传信息, 会赋予宿主细胞一些遗传性状。 细菌中独立于 染色体外的双链 闭环DNA分子。 目的基因的获取 1. 化学合成法: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或其 产物的氨基酸序列 。 2.基因组DNA文库(genomic DNA library) 3. cDNA文库(cDNA library) 4.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5.从已有重组载体中获得 mRNA cDNA 双链cDNA 重组DNA分子 cDNA文库 反转录酶 载体 受体菌 复

7、制 * 从cDNA文库获取目的基因 逆转录酶 A A A A T T T T AAAA SI核酸酶 DNA聚合酶 碱水解 T T T T 目 录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以拟扩增的DNA分子为模板,以一对分别与 模板5末端和3 末端相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 ,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半保留复制的机制 沿着模板链延伸直至完成新的DNA合成,重复这一 过程,即可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扩增。这一过程成 为PCR。 n 模板DNA n 特异性引物 n 耐热DNA聚合酶(Taq 酶) n dNTPs n Mg2+ PCR体系基本组成成分 PCR的基

8、本反应步骤 1.变性:将反应系统加热至95 ,使模板DNA 完全变性成为单链; 2.退火:将温度下降至50左右,使引物与模板 DNA退火结合; 3. 延伸:将温度升至72 ,DNA聚合酶以dNTPs 为底物催化DNA的合成反应。 上述三个步骤为一个循环,经2530次循环后 ,可将模板DNA扩增达百万倍。 PCR的基本反应步骤 变性 95C 延伸 72C 退火 50C 5 Primer 1 5 Primer 2 Cycle 2 Cycle 1 5 5 5 5 5 5 Template DNA 5 5 5 5 5 5 5 5 一、基本工作原理 目 录 Cycle 3 5 5 5 5 5 5 5 5

9、 5 5 5 5 5 5 5 5 2530 次循环后,模板DNA的含量 可以扩大100万倍以上。 目 录 Cycle 3 重组DNA技术的基本过程及技术路 线 分-获取目的基因 切-限制性内切酶 接-连接目的基因及载体 转-重组子转入宿主细胞 筛-筛选出含有重组子的宿主细胞 mRNA 提取 cDNA PCR 琼脂糖电泳 RT-PCR 凝胶中回收PCR产物 目的DNA与载体双酶切 DNA与载体的连接 转化 质粒的提取 酶切鉴定 测 序 表 达 以构建pBSK-Akt1-WT重组体为例 一、PCR扩增得到Akt1/PKB的cDNA 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a、b,以克隆在质粒 pCIS2-Akt1上的A

10、kt/PKB cDNA为模板5 端引入 Hind酶切位点,3引入BamHI酶切位点,以 a、b为引物,扩增野生型Akt1/ PKB。 引物a(划线部分为Hind酶切位点): 5- GCGAAGCTTCCATGAACGACGTAGC CATTGT-3 引物b(划线部分为BamHI 酶切位点): 5- ATTGGATCCTCAGGCTGTGCCACTGG CTGAG-3 PCR产物末端限制酶切位点的切断情况 10PCR反应缓冲液 5.0 l dNTP mix(2mmol/L) 4.0 l Ex Taq DNA聚合酶(5U/l ) 0.25 l 引物 a (10pmol/l ) 2.0 l 引物 b

11、 (10pmol/l ) 2.0 l pCIS2-Akt1 5ng 加水至 50 l 应用TaKaRa Ex Taq DNA聚合酶, 反应体系为50 l 94预变性1min,然后按照94 30sec,63 45sec, 72 1min,进行29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 。 电泳检测 PCR结果 PCR产物的回收和鉴定 将上述PCR产物全部电泳,然后按照TaKaRa DNA凝胶回收试剂盒的说明书回收PCR产物。 电泳检测回收的PCR产物 二、PCR产物和表达载体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1、酶切体系的组成及注意事项 内切酶: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限制性内切酶。对于基因克 隆,选择粘性末端可提高连接效

12、率。 DNA:DNA应该具备一定的纯度,其溶液中不能含有过量 的酚、氯仿、乙醚、大于10mmol/L的EDTA、SDS以及过 量的盐离子浓度,以免影响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 反应缓冲液:每一种限制酶都有其一系列最佳反应条件, 甚至来源于不同厂家的同一种限制酶的反应缓冲液也不尽 相同,应该严格遵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 2、限制酶操作时应注意的原则: 限制性内切酶从冰箱中取出后,应置于冰中。一般总是在其 它试剂加完后,再加入内切酶。 必须使用新的灭菌吸管,1个吸管不能反复使用,更不可交 叉使用。 内切酶的容积不能超过反应总容积的10,否则使甘油终浓 度达到5将会抑制酶在该体系中的活性。 酶应分装成小

13、份。当切割大量DNA时,通常用延长反应时间 来减少酶的用量。 同一种内切酶消化多个DNA样品时,应计算所需酶的总量, 再将酶稀释液分配到各个反应管中,以减少酶液储存管的污 染机会。 PCR产物(或pBluescript II/SK) 12l 10Y+/Tanqo(with BSA) 2l Hind(10U/ l ) 1.5l BamHI (10U/l ) 1.5l 补水至 20l 三、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 建立连接反应时注意: 1、温度。粘性末端的连接一般在16进行,以保证粘性末端 退火及酶活性、反应速率之间的平衡。 2、酶量。 3、DNA量。载体与目的DNA的分子数比例一般为1:3。 四、重组体导入受体细胞 受体菌条件 安全宿主菌 限制酶和重组酶缺陷 处于感受态(competent) 导入方式 转化 (transformation) 转染 (transfection) 感染 (infection) 在重组DNA技术中 转化:将质粒DNA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 组子导入细菌的过程。 转染:病毒及其重组子导入真核受体细胞 转导:噬菌体及其重组子导入受体细胞 真核细胞转染的方法 脂质体法 磷酸钙法 电穿孔法 DEAE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