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722390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教师【摘要】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与竞争的时代。要使我们的国家在今后50年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关键是要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反映时代精神的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教育思想。正是因为这种新的教育思想把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创新能力的大小不仅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也反映学生的敏捷性,发散性,合理联想等智力特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其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在由应

2、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新课改下的优良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唤起学生创造性的学。真正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实处,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我就从激发创新兴趣,更新教学观念,突出数学课堂的探索性,改进评价方式等方面谈一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兴趣;观念;数学课堂教学一、充分激发学生对创新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

3、那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育孩子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以及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促进教学发展的起点,如果抛弃这种起点,就会阻塞孩子发展与成长的道路,教师都应该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把学生牢牢地固定在课堂上,因此,在教学中注意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开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好胜心,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热情。二. 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的,现代社

4、会是信息社会,需要的是会学习,善发现,开拓进取,敢于标新立异,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冲破传统的教育方法束缚,大力改革教育方法,确立培养学生素质的数学观,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大胆的探索,质疑,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互信,尊重的和谐关系,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三.突出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定的实施主体性数学教学,真正地把学生当作建构数学观念的发挥者和探究者。要变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创新学习,克服压制学生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教

5、学模式,突出数学课堂的探究性。 1.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突出探究性。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思维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尽管课本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已经创造出来,运用解答也没有什么新知识,但对学生来讲却是全新的,意味着思维的创造性。任何思维的创造性的问题都是从质疑和发现,提出新问题开始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既能展示前人的思维过程,又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1.课题:等腰三角形(片段)师: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生: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师:你能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通过折纸,画图等方法得到一个

6、等腰三角形吗?(学生动手操作,并相互交流) 生1:(如图1)把长方形纸对折成正方形后,并剪去阴影部分,展开得到等腰三角形。 (图1) 生2:(如图2)可用圆规直接画一个等腰三角形。 (图2) 生3:(如图3)用画线段中垂线的方法画一个等腰三角形。 (图3) (图3) 再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理由,同时也很自然地给出了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的概念。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历和体验等腰三角形的形成过程,真正认识等腰三角形的内涵。这样所学到的知识不仅牢固,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继续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奠定了基础。 2.重视课本例题的探究性。

7、 课本例习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师范性和典型性,探索性,在教学中要善于以例题为原形进行适当的吸引,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不断地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一题多变,追求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一题多变是指变化题目的各种条件和结论,变换题目的形式,以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揭示题目的实质。通过这种变化,能让学生积极的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防止思维上的呆板和僵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2)一题多解,挖掘学生创新潜质。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解题就是一

8、个不断运用所学知识去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再创造过程,再这种转化过程中,要灵活善变,多角度,多渠道地寻求解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此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例如:求一次函数y=3x-1与y=-3x+5的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像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的方法解,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来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另外,有意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答等具有发散性的题型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自编题目,也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3)打破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9、 在思维和解题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某些反方面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意都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例如:解方程(1997-x)2+(x-1996)2=1如果按常规解法去括号、化简整理,难以凑效,但仔细观察分析,不难发现1997与1996的差恰好为1,把方程右边的1化成“1997-1996”并配以“-x+x”则可迎刃而解。原方程可以化为(1997-x)2+(x-1996)2=(1997-x)+(x-1996)2化简整理得:2(1997-x)(x-1996)=0解得:x

10、1=1997,x2=1996。 3、具有创造性地教和学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创新的教学离不开教学的创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要使这条主渠道顺利畅通,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变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为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学是重要内容;必须摒弃传统的以“三中心”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研究性的教学模式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进行创造性地教和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采用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的现代教学方法。 4、建立新型是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

11、和条件,又是它的中心内容和任务,建立和谐、平等、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情感交流,而且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现代先进的经验理念更是要求教师应尽可能地以朋友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敢于思考并勤于思考,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适当的环境,、使其思想迸射出灵感的火花,在对新课程实践的几年里我更深切地感觉到课堂上师生应该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体;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理解、互相补充。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同时应做到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

12、以民主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有这样才能使一株蕴含创新精神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创新能力才会得到发扬。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从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寻找问题,探索思考,自我设计,自我解决,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启发,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鼓励学生发扬挑战精神,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思维是由问题激发的,一个好的问

13、题能使思维得以产生、维持和深入。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无不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问题,没有挑战精神就没有创新精神,更不会有创造性行为。因此,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教师要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看似不合常理的“奇谈怪论”、“标新立异”,扶持他们的创新行为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1、创新是坚实基础知识的升华和飞跃。2、创新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机会。五.巧设问题情境,唤起创新意识。 问题是创新的源头,问题能诱发创新的需要,产生创新的动机,所以只有精心创设数学

14、问题情境,才是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的真正出路。教师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趣味性和形式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勇于探索,使其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创新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五.改进课堂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 采用暂缓评价的方式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与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遇到有争议的性的问题或需要验证的新观点,新想法,应采用暂缓评价的方法,留给学生充分的争议,辨识的时间和空间,力争做到对学生的评价全面,深刻,具有鼓励性,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注意情感评价的激励作用。情感评价在新课标里得到强调,说

15、明了它的重要性。因为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如乐观,自信等,消极的情感削弱学习的效率,如怯懦。没有自信,焦虑等。评价的方式可以用情感评价情感,如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一个鼓励的评语等。可以用情感调查来评价,如:创设一个方案来了解学生对学习的心态,然后进行引导鼓励等。因此,数学老师要采取多种措施开展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了。 总上所论,新课程针对不利于培养具践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所以在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就要使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对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和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一个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要让中学生学习好数学这门功课,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我要强调: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两个积极性。第一是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第二是教师的主导积极性。目的就在于:在新课程理念下,尽快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达到会生活,会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