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文化,提升文化竞争力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8722215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和谐文化,提升文化竞争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建设和谐文化,提升文化竞争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建设和谐文化,提升文化竞争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建设和谐文化,提升文化竞争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建设和谐文化,提升文化竞争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和谐文化,提升文化竞争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和谐文化,提升文化竞争力(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建设和谐文化,提升 文化竞争力 【热点材料】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 告”中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 精神支撑。”“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 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 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 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 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 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一)十七大报告关于文化的“八个首次” 1首次使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提法。提出“推动社会主义

2、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任务和根 本要求。 2首次使用“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 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 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3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党代会报告中。提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提出切实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 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4首次提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报告倡导大力推进理 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 、时代特色,并决定开

3、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 ,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5首次将“和谐文化”写入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建设和谐 文化,培育文明风尚”,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完 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6首次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要求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 、体现时代性。 7首次使用“文化权益”、“文化产业群”、“文化生活方式 ”、“文化业态”、“文化传播体系”等新名词。(业态指卖 什么?卖给谁?怎么卖?) 8首次提出“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4、报告提出,要 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二)2007年9月18日,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揭晓,5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奖”,254人荣获“全 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2月16日追认解放军驻浙 江金华某部机要参谋孟祥斌为全国道德模范。 (三)2008年实施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 办法,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普遍关注 (四)开展文化市场平安建设 由于文化市场领域存在一定的问题:接纳未成年 人、侵权盗版、知识产权保护、非法音像、网吧 、电子游戏厅向城郊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渗透转移 等。 (五) 2008北京“人文奥运”理念 “世

5、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历史悠久的奥 运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 设问角度分析: 1、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有何经济意义? 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文化 产业,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 的优化升级;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 业,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和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 2、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提高文化软实力?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 、共同发展 2、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各种社 会资源,投资文化产业 3、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

6、段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宏观调 控 4、尽快建设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 集团,发挥支柱作用 5、加强文化产业的对外交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 结合。 3、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党和国家高 度重视文化竞争力的依据是什么? 1、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是国家 履行文化职能的体现,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集体表 现,能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方向,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精 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重视“文化竞争力”能体现 党的先进性,也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 3、“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

7、的重要体现。加强 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说明建设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促进 事物的发展。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 世界,对人生道路与人生选择有导向作用。 3、正确的价值观应符合的两个标准,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为小康提供精 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5、运用辨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对待我 国的传统文化 1、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辨证地认识传统文 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清其中的精华

8、与糟粕 2、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要把 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 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 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3、坚持联系的观点,重视外因的作用。宏扬中 华文化,要加强对外来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 文明成果。 l1、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文化。 l2、大一统的秦汉文化。 l3、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l4、繁荣的隋唐文化。 l5、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 l6、承古萌新的明清文化。 l7、历代中外文化的交流。 l8、世界文化影响下的中国文化探索历程。 历史学科角度: l1、文化的概念: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 来的所有物质财

9、富和精神财富之和,是人类经济、政治 生活的反映和体现。 l2、文化事物与现象:文化可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种 形态。 l3、文化的产生要素:文化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政治背 景、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不 同的生产力发展条件、以及不同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形 成了各地区的文化差异,具体体现为种族群落、社会形 态、生产方式、政治制度、语言行为、饮食服饰、风俗 习惯等。 l4、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 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通常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 活动形态。 l5、文化的时代特色、阶段特征、地域色彩。 l6、文化传承与文化扩散。 地理学科角度: 材料一:听到的是京腔

10、京韵的侯宝林的相声,看到的却是 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净末丑的 表演,听到的却是流行歌曲,借助Flash等现代化手段,传 统戏曲也逐渐地被“80后”甚至“90后”所喜欢。传统戏曲的 这一个漂亮转身,让我们看到了摆脱尴尬境地的希望。 材料二:近年来,韩国的影视剧及小说等大量涌入中国, 风靡一时,形成所谓“韩流”。一些青少年摹仿韩剧中人物 的行为举止,成为“哈韩”一族。而从部分韩国影视剧中, 我们却能十分清晰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韩国的影响。高 丽大学韩国民俗大观指出:“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 也占有绝对的比重韩国人所具备的纯韩国人式的性格 、思考方式、行为规范仍带有中国传统文化

11、的痕迹。 1)材料一对我们发展传统文化有何辩证法启示? 2)运用矛盾的观点,谈谈如何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1)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 两分法,一分为二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 题,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对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 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2)矛盾具有特殊性,各种文化都具有其特殊 价值。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十分必 要。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对外来文化要善于分析 ,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 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文化交流中 要善于利用外来文化的精华,

12、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 不断创新。 材料一:文化体制改革为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 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关资料显示,2004 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将接近3900 亿元。但另一方面,近几年我国第三产业增长速 度下降,文化服务业总体增长缓慢,与我国国民 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 费结构不断升级的发展态势相矛盾。 (1)结合材料一,用国家职能知识说明推进文 化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的必要性。 (1)结合材料一,用国家职能知识说明推进文 化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的必要性。 国家具有文化职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组 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

13、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 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 保证,是国家的重要职能。 国家具有经济职能,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 业有利于扩大就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优 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材料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 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 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 伟大民族精神。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 育全过程,纳入精

14、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 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生观、价值观知识说 明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生观知识说明为什么 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价值观对人类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有导向 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的活动、人生选择起 积极作用。因此,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发展,指导人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事业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 调节作用。因此,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能更好地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