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农业、手工业)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721494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农业、手工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农业、手工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农业、手工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农业、手工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农业、手工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农业、手工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农业、手工业)(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最新考纲】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考点1 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 【中国古代经济考题分布】 20132012201120102009200 8 200 7 山东 卷 农业、 手工业 11 10 11 商业 1011、1210、14 全国 卷 农业、 手工业 25 2413、 40 2724、26 商业 26、40 14、262527、 40 27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近代前夜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农业 生产模式 (生产力) 经营方式 (生产关系) 土地制度 刀耕火种 精耕细作 农具 进步

2、水利 设施 原始:刀耕火种,石、木、骨等 商周: 青铜制品出现,木石骨为主 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出现 汉:犁壁,牛耕推广 魏晋南北朝:三国曹魏马钧的翻车 唐宋: 曲辕犁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筒车(灌溉) 春秋战国: 西汉:漕渠、白渠;西域坎儿井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隋唐: 春秋:自耕农经济 (P63) 战国:租佃经营 商周: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 (宋代仅次于自耕农形式) “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 (2)小农经济有什么样的特点? 封闭性:很少入市场流通(自给自足) 落后性:生产规模小、简单性别分工( 男耕女织 ) 分散性:一家一户(以家庭为单位) 脆弱性:规模小,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 (

3、1)我国小农经济产生于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出现? 春秋。 原因:生产力发展(铁、牛) 私有土地出现 你认为应该按怎样的思路才能合理评价“小农经济”?请列出你 的评价要点。 封建社会初期: 小农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积极性。 封建王朝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关系社会稳定。 明清时期: 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近代 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 鸦战后: 成为阻碍我国近代工业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农业 生产模式(生产力) 经营方式(生产关系) 土地 制度 确立原因 私有制形式: 土地兼并 原因:土地私有制形成 方式:土地买卖 表现:汉宋明清 影响:P63 根本:铁、牛

4、使用促进生产力发展, 私有土地出现 君主、地主、自耕农 战国变法法律承认合法 时间: 背景: 内容: 作用: 战国后 : 土地私 有制 确立 均田制 税制改革:客观承认私有(齐、鲁) 性质: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历程:形成于商,鼎盛于西周, 春秋开始瓦解,战国废除 商周: 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 井田制 归纳总结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中占支配地位,它产生于 春秋战国时期,唐朝后期与宋代进一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 有制。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土地私有制被改造为公有制。 结合孝文帝改革回答:北魏实施均田制背景、内容、作用 。 前提:国家掌握大量

5、无主土地 作用:农民得到土地; 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均田、限田等措施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为什么? 1)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存在(根本) 2)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 3)宋以后政府不抑兼并的政策 4)商品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近代前夜 三大部门 的成就 三种经营 方式 冶炼业 纺织业 陶瓷业 冶铜:青铜时代(二里头到春秋末 )铁钢:春秋开始冶炼生铁和钢 燃料:煤(汉开始,北宋普遍) 焦炭(南宋末开始,明流行) 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丝织业: 棉纺织 最早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汉“丝国”;唐缂丝 宋:棉花传入内地, 棉纺织业新兴

6、部门; 元:黄道婆 松江中心 明后期:棉布 主要衣料 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白陶 东汉:青瓷 南北朝:白瓷 隋唐: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 宋:景德镇 瓷都 元:彩瓷(青花) 明清:民族代表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农业 手工业 三大部门的成就 三种经 营方式 家庭手工业:家庭副业:(男耕)女织、 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 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 特点: 地位: 西周到明代前期占据主导 官府统一管理,工匠职业世袭; 资金多,规模大,分工细, 水平高,不入市场 特点:独立经营,明中后期雇佣关系; 进入市场,民间消费 地位:春秋战国出现,明中叶后占主导 私营手工业后来居上的原因: 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

7、/严格成本核算,市场竞争激烈 劳动者积极性不高(强制) ,效益低下/雇佣劳动 管理腐败/严格管理 汉武帝后:煮盐、冶铁、铸币官办(盐铁官营)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农业 生产模式 (生产力) 经营方式 (生产关系) 土地制度 刀耕火种 精耕细作 农具 进步 水利 设施 原始:刀耕火种,石、木、骨等 商周: 青铜制品出现,木石骨为主 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出现 汉:犁壁,牛耕推广 魏晋南北朝:三国曹魏马钧的翻车 唐宋: 曲辕犁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筒车(灌溉) 春秋战国: 西汉:漕渠、白渠;西域坎儿井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隋唐: 春秋:自耕农经济 (P63) 战国:租佃经营 商周:大规模简单协作(千

8、耦其耘) (宋代仅次于自耕农形式) “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 (2)小农经济有什么样的特点? 封闭性:很少入市场流通(自给自足) 落后性:生产规模小、简单性别分工( 男耕女织 ) 分散性:一家一户(以家庭为单位) 脆弱性:规模小,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 (1)我国小农经济产生于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出现? 春秋。 原因:生产力发展(铁、牛) 私有土地出现 你认为应该按怎样的思路才能合理评价“小农经济”?请列出你 的评价要点。 封建社会初期: 小农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积极性。 封建王朝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关系社会稳定。 明清时期: 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近代 落后于世

9、界工业文明 鸦战后: 成为阻碍我国近代工业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农业 生产模式(生产力) 经营方式(生产关系) 土地 制度 确立原因 私有制形式: 土地兼并 原因:土地私有制形成 方式:土地买卖 表现:汉宋明清 影响:P63 根本:铁、牛使用促进生产力发展, 私有土地出现 君主、地主、自耕农 战国变法法律承认合法 时间: 背景: 内容: 作用: 战国后 : 土地私 有制 确立 均田制 税制改革:客观承认私有(齐、鲁) 性质: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历程:形成于商,鼎盛于西周, 春秋开始瓦解,战国废除 商周: 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 井田制 结合孝文帝改革回答:北魏实施均田制背

10、景、内容、作用 。 前提:国家掌握大量无主土地 作用:农民得到土地; 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均田、限田等措施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为什么? 1)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存在(根本) 2)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 3)宋以后政府不抑兼并的政策 4)商品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近代前夜 三大部门 的成就 三种经营 方式 冶炼业 纺织业 陶瓷业 冶铜:青铜时代(二里头到春秋末 )铁钢:春秋开始冶炼生铁和钢 燃料:煤(汉开始,北宋普遍) 焦炭(南宋末开始,明流行) 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丝织业: 棉纺织 最早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汉“丝国”;唐

11、缂丝 宋:棉花传入内地, 棉纺织业新兴部门; 元:黄道婆 松江中心 明后期:棉布 主要衣料 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白陶 东汉:青瓷 南北朝:白瓷 隋唐: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 宋:景德镇 瓷都 元:彩瓷(青花) 明清:民族代表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农业 手工业 三大部门的成就 三种经 营方式 家庭手工业:家庭副业:(男耕)女织、 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 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 特点: 地位: 西周到明代前期占据主导 官府统一管理,工匠职业世袭; 资金多,规模大,分工细, 水平高,不入市场 特点:独立经营,明中后期雇佣关系; 进入市场,民间消费 地位:春秋战国出现,明中叶后占主导 私营手工业后来居上的原因: 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严格成本核算,市场竞争激烈 劳动者积极性不高(强制) ,效益低下/雇佣劳动 管理腐败/严格管理 汉武帝后:煮盐、冶铁、铸币官办(盐铁官营) 知识回顾知识回顾 Knowledge Knowledge ReviewRevi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