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基本定律及其延伸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714320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的基本定律及其延伸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遗传的基本定律及其延伸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遗传的基本定律及其延伸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遗传的基本定律及其延伸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遗传的基本定律及其延伸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的基本定律及其延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的基本定律及其延伸(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遗传的基本定律及其扩展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一)豌豆杂交试验 P 亲本 红花白花 F1红花 F2 红花:白花3:1 (二)基本概念 性状 相对性状 亲本(父本,母本)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分离现象 1 (三)试验结果 1F1 表现出双亲中一个亲本的性状 2F2 既表现出显性性状,又表现出隐性性状 3F2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分离比为3:1 其它性状的分离比,见表5-1 2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一)分离现象的解释遗传因子(基因)假说 1相对性状由相对基因控制; 2体细胞中基因成对,配子中只含其中一个 3两性配子结合后,其

2、基因各自独立,不相 融合 4F1产生配子时,来自双亲的基因各自分离, 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5两种配子数量相等、随机结合。 3 图5-1 分离现 象的解释 4 (二)基本概念 等位基因在体细胞内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 置上的基因(R, r) 基因型控制性状的基因组成( R R, R r, r r, ) 表现型生物表现出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理生 化特性 基因座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纯合体组成基因型的两个基因是相同的(R R, r r ) 杂合体组成基因型的两个基因是不同的( R r ) 5 (三)分离定律的验证 1测交杂合体与隐性纯合体交配,使杂 合体所带的基因和数量得以表现 R r r r R r

3、和 r r 比例为1:1 2自交本株植物自花授粉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1:2:1 r r r r r r 6 三、分离定律的扩展 (一)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1完全显性杂合体表型与显性纯合体相同 果蝇 正常翅残翅 F1正常翅 F2 正常翅:残翅3:1 家鸡 光腿毛腿F1光腿 F2 光腿:毛腿3:1 2不完全显性杂合体表型为双亲的中间型 金鱼 透明不透明 F1半透明(中间型) F2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1:2:1 牛 红毛白毛 F1沙毛 F2红毛:沙毛:白毛1:2:1 7 3共显性杂合体表现出双亲的性状(镶嵌型 ) 人类的MN血型有三种:M型、N型和

4、MN型,依红细 胞表面抗原而定。 M型(LMLM)产生M抗原; N型(LNLN)产生N抗原; MN型(LMLN)产生M抗原和N抗原。 8 (二)复等位基因群体中,同源染色 体同一座位上有两个以上的基因 1家兔的毛色遗传 黑(C) 青紫蓝(cch) 喜马拉雅(ch) 白化(c) 等级显性关系 C cch ch c 黑(C C, C cch, C ch ,C c) 青紫蓝(cch cch ,cch ch ,cch c) 喜马拉雅(chch ,ch c) 白化(c c) 9 2人类的ABO血型 表型A型、B型、AB型和O型 由3个复等位基因控制备:IA IB i A型的基因型IA IA IA i B

5、型的基因型IB IB IB i AB型的基因型IA IB O型的基因型i i 显性关系 :完全显性 IA i IB i 共显性 IA IB 10 (三)一因多效与多因一效 1一因多效一对基因控制多种性状 小鼠黄色基因的显性作用和致死作用 灰灰 灰 yyyy yy 黄灰 1黄 :1灰 Yyyy 1 Yy : 1yy 黄黄 2黄 :1灰 YyYy 1YY(致死) : 2 Yy : 1yy 2多因一效多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内容 见下一节) 11 (四)环境对表型的影响 基因是性状的遗传基础,环境是性状表现的外部条件, 性状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表现度由于内外环境的影响,某一基因型 其表型表现

6、的程度 红花金雨草与象牙色金鱼草杂交的后代,在光线充足且低温 环境下花为红色;在避光且温暖环境下花为象牙色。 外显率群体中某一基因型显示出其预期表 型的比率。取决于基因型和内外环境 果蝇中,变型腹突变型的个体中只有15%表现出变型腹的表型 。外显率为15%。 12 四、意义与启示 (一)分离定律的意义 否定遗传融合理论 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三大定律最基本定律 提出从表型判断基因型的方法。 (二)孟德尔试验的启示 材料的选择 单一性状分析 亲子间性状传递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提出假设并加以验证 13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亲本 黄色子叶 园形种子 / 绿色子叶 皱形种子

7、F1 黄色子叶 园形种子 (黄园) F2 黄园315 黄皱101 绿园108 绿皱32 556/315 556/101 556/108 556/32 (9:3:3:1) 黄:绿(315101):(10832)3:1 园:皱(315108):(10132)3:1 F2 中,黄园、绿皱为亲本型;黄皱、绿园为重组型。 亲本中每对性状的相对分离,后代中性状间自由组合。 14 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一) 解释 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在体细胞 中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在形成配子时各自分离,独 立分配到配子中;在受精时各种配子随机组合(自由 组合)。 因此,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型,

8、F2 为9:3:3:1。 (二)验证 1测交法 F1与双隐性亲本交配,后代有4种类型,比例为1 :1:1:1。 15 从测交后代的表型判断其基因型的方法 根据显隐性关系写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基因型(黄 圆 Y-R- 黄皱Y-rr 绿园 yyR- 绿皱yyrr) 双隐性亲本只产生1种配子 yr ,yr在所有的后代中都 应存在,所以, F2 基因型为 YyRr Yyrr yyRr yyrr F1产生4种配子 YR Yr yR yr ,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 :1:1:1,所以,这4种配子的比例亦为1:1:1:1。 从配子的类型和比例,可判定F1的基因型为 YyRr 。 16 17 2自交法 F1种子

9、播种,得到F2; F2 4种类型的植株自花授粉,得到 F3 。 F3 的表型及分离比见表5-6 。 F2基因型的推测方法: 18 三、自由组合的普遍性 (一)自由组合定律得到广泛认同 (二)多对基因的后代性状自由组合规律见表5-7 (三)分离比是否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 组合定律,要进行好适度测验,2测验是常 用方法之一 19 第三节 基因互作 自由组合定律是在两对基因各自决定性状、不存在两对 基因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才成立的。但是,普遍存在两对基因 相互作用的情况,亦即两对(或多对)基因共同作用于某一 性状,这就是基因互作。 一、 互补作用两对基因相互作用共同 决定一个性状的发育 鸡的冠形

10、豌豆冠 由显性基因P决定 P-rr 蔷薇冠 由显性基因R决定 ppR- 胡桃冠 由P与R互作决定 P- R- 单 冠 由p与 r互作决定 pp rr 20 图图5-2 5-2 鸡的冠形鸡的冠形 21 图5-3 鸡的冠形遗传互补作用 22 二、显性上位作用 两对基因共同影响一对性状发育,其中一 对基因能抑制另一对基因的表现,这种作用称为 上位作用。 起抑制作用的基因称为上位基因。被抑制 的基因称为下位基因。 上位基因是显性时,只有一个上位基因就 可以发挥上位作用,称为显性上位作用。 上位基因是隐性时,必须纯合时才能发挥 上位作用,称为隐性上位作用。 23 狗的毛色遗传显性上位作用 褐色白色 F1

11、白色 F2 白色: 黑色:褐色 12:3:1 bbii BBII BbIi B-I-,bbIi B-ii bbii 基因I为上位基因 基因I和i分别控制白色与非白色 基因B和b分别控制黑色与褐色(在不存在基因I时才有此 作用) 24 图5-4 狗的毛色遗传显性上位作用 25 三、隐性上位作用 家鼠毛色遗传 黑色(CCaa)白化(ccAA) F1 鼠灰(CcAa) F2鼠灰( C-A-):黑色(C-aa):白化(ccA-,ccaa) 9:3:4 C可能决定黑色素的生成,A决定色素分布(不在毛的端部) 。 cc为隐性上位基因,cc抑制C形成黑色素;没有黑色素,A的存 在也就没有意义了。 26 图5-5 家鼠的色遗传隐性上位作用 27 四、重叠作用 两对基因决定一个性状,只要其中一对基因有 一个显性基因,性状就表现出来。这两对基因的显 性作用是相同的,作用是重叠的。 猪的阴囊疝遗传由两对基因 S1s1 、S2s2 决 定的 S1- S2- ,S1- s2s2 ,s1s1S2- 正常; s1s1 s2s2 阴囊疝 s1s1 s2s2 S1S1S2S2 F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