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图文解说三字经全文解释讲义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714153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3.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最全图文解说三字经全文解释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最新最全图文解说三字经全文解释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最新最全图文解说三字经全文解释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最新最全图文解说三字经全文解释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最新最全图文解说三字经全文解释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最全图文解说三字经全文解释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最全图文解说三字经全文解释讲义(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总叙 n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 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 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 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 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 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 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成书于宋代,一般认为是宋 代学者王应麟所撰。王应麟号深宁居士 ,南宋淳祐进士,曾任礼部尚书。清代 至民国前期后人又略有增补,主要是续 添了宋以后直至清末的一段历史叙述, 因时代变迁,存在几种不同的版本。 三字经的成书过程 三字经以“人之初,性本善”起篇, 依次叙述三纲五常十义,五谷六畜,七情 八音,四书六经诸子,历史朝代更迭,最

2、 后以奋发勤学、显亲扬名的著名事例作 结。 将涵盖了上下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知识、传 统伦理思想及识字教育浑然融为一体,句 式灵活,编排巧妙,语言通俗,行文流 畅。 三字经的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 识某文 。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3、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欲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当顺叙 勿违背 斩齐衰 大小功 至丝麻 五服终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将说文 有古文 大

4、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 千而万 。 一个人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其次要学习看到和听到的各种知识 要了解基本的算术 要认识文字,研读文章。 从一开始,一到十是最基本的数字 接着还有十到百 百到千 千到万,一直变化下去,没有止尽的 时候。 义: 道义,彼此恰当合适 的相处方式或关系。 【讨论题】: 1.需区分董仲舒提出的“三纲” :“君为 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与“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的侧重和差异。 2.这种上下级、父与子、夫与妻关系的相 处模式对当今社会还有无借鉴意义? 应:相应、

5、适应。 东方大海,西方流 沙,北方千里冰雪, 南方千里炎火。 “中国”一词的由 来。 五行水火木金土相生相克,按照相克的顺 序。 天干地支纪年法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时辰、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 蛇马羊,猴鸡狗猪 (海南高考题)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共十天干, 十二地支,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 的1900年应是( )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干支纪年法: (年份-3)/10 (不管商数)余数为天干 (年份-3)/12 (不管商数)余数为地支 以公元2013年为例,该是_癸巳年_。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

6、太阳运行的 轨道叫“黄道”,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 系中心运转。 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 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 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 温逐渐变低。 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面 积辽阔各类型气候都有 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 曰岱华 嵩衡衡 此五岳 山之名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有长江、黄河、 淮水、济水 这是四条直接流入大海的河川 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有东岳泰山、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和南岳衡山 这是五座高山的名字 读书人、农民 工人、商人 这四种人,都是国家所不可缺少的 栋梁 【讨论题】 1.中国传统社会的阶层划分为

7、何是“士、 农、工、商”四个等级?为何“重农抑商”? 2.为何古人将仁义放在最前面?(马加爵, 复旦大学投毒案)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仁、义、礼、智、信五种恒常不变的法则,则 是要做人做事的标准,不可以紊乱、轻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亲近自然 ,认识自然,对孩子的成长有 积极意义。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shan xiu xiu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臭味 是五种基本的味道,也是我们的鼻子所能 嗅得出的气味。 从高祖父生曾祖父,从曾祖父生祖父,再从祖父 生父

8、亲,父亲生我自己,我自己生儿子,儿子生 孙子,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 从自己的儿子、孙子,一直传到曾孙和玄孙,就 是古人所说的九族。这是人们尊卑长幼的秩序, 绝对不可混杂越礼。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 孙。 子自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 伦。 形成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 义文化(群居,重家庭亲情)。 重血缘重子嗣重祭祀。 宗法观念下,个人是被重重包围 在群体之中的,既安全又压抑, 每个人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责 任和义务,而不是权力和自由。 重群体轻个体,重组织轻个人。 己 曾 高 子 孙 曾 玄 祖 父 株连九族、三党(己九族、母九族、妻九族) 讨论题: 你认为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能否

9、从这种 传统中找到原因? 曾 高 祖 曾 高 父 祖 曾 高 己 父 祖 曾 高 子 己 父 祖 曾 高 孙 子 己 父 祖 曾 高 曾 孙 子 己 父 祖 曾 高 玄 曾 孙 子 己 父 祖 曾 高 玄 曾 孙 子 己 父 祖 曾 高 父子恩,夫妇顺。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丝麻,五服终。 父与子间要慈爱与孝顺;夫妻间须和睦相处夫唱妇随;身为兄姊的 人必须友爱弟妹;而身为弟妹的人则要恭敬兄姊。 年长和年幼的人在一起相处,必须注重长幼尊卑的次序不可越礼; 朋友之间以诚相待,相互照顾;国君尊重他的臣民,爱护他的百姓,

10、 如能做到这一点,臣民们自然会对他效忠。 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 这是人人都应遵守,千万不能违背的。 丧礼也应该遵从五服的礼节。当父母去世时必须穿斩衰的丧服;祖 父母去世时应该穿齐哀的丧服;自己的兄弟去世时须穿大功的丧服; 伯、叔父去世时须穿小功的丧服;表兄弟去世时,须穿丝麻的丧服。 资料 古代的葬礼和现代的差不多。 按照习俗,要先替死去的亲人沐浴,然后穿上干净的衣服 ,还要在他的眼睛、耳朵、嘴巴和鼻孔放一小块玉,玉可 以防腐,这也就是希望亲人的尸体不要腐烂。官位愈高或 愈富有的人,他们所穿的衣裳就愈华丽,而且陪葬品也愈 珍贵,至于一般普通人家,就只能用一

11、小束干草盖住了。 死者的亲人,依据和死者的亲疏关系,穿的孝服分为斩 衰、齐衰、大功、小功、丝麻五个等级,就叫做“五服”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在传统礼节里,丧服和丧礼的规定 是很繁复的,而且顺从的是亲疏远近的血缘关系。 讨论题: 为何中国盛行“厚葬”之风?活着时子女或者不孝顺,为何 父母葬礼一定要隆重才是孝顺? 礼乐射,御书 数。 古六艺,今不 具。 惟书学,人共 遵。 既识字,讲说 文。 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 法、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 习的六种技艺,现在已经没有 人能同时具备了。 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 崇。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 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 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

12、 的。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象形文 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周代大 篆、秦代小篆、汉代的隶书、 草书,这些文字一定要认清楚 ,以免混淆。 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 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 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 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 理。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13、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介绍中国古代的 重要典籍和儿童 读书的程序,这 部份列举的书籍 有四书、六经、 三易、四诗、三 传、五子,基本 包括了儒家的典 籍和部份先秦诸 子的著作。 训蒙:启蒙教育 。 训诂:用当前的话语来解释古代词的意 义。 句读:标点断句,一句为句,半句为读 。 【故事】 研究字形及句读可以说是研究学问的基础。因为早期的古文没有 标点符号,便有人

14、故意利用句读,把写作者的原意更改成为自己 的用意,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甚至留下许多笑谈。有的借此混 口饭吃,也有的借此救了性命。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 从前,在唐朝有个员外,有一天,他请了一位新的管家,由于天 性吝啬,就和新管家约定,限制他每日的伙食如下: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 但是员外立下这个条约时,条纹中并没有标点符号。一年之后, 管家在辞职时,向员外要求补偿他的伙食费。员外理直气壮的把 当年立的条约拿出来,而这个管家立即拿笔将他改为: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 于是员外无话可说,只好赔钱了,这故事充

15、分说明了句读的重要。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有一个穷秀才,有天晚上到一个非常富有的朋友家里去,想去 打秋风,去混吃混喝。可富人看见秀才就烦,也不愿意理他。 到了晚上,秀才的晚饭还没有着落,饿着肚子打算再赖一会 儿。主人赖得理他扭头就走了。走了以后在桌子上留了一个字 条,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没有标点,他的本意是: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 他理所当然的想,这秀才应该自觉走了,省得尴尬。结果逛回 来一看,秀才还在那儿等晚饭没走!两人争论起来,原来秀才 是这么点的: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 秀才说我怎么走,我怎么好意思走,你那么客气。 阔少爷娶妻:“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研究学问,一定有起头的地方,把小学读 完了,便可以开始念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等四书了。 为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