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05章

上传人:n**** 文档编号:118709339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189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05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89页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05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89页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05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89页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05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89页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05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05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05章(1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第 5 章 频率时间测量 5.1 概述 5.2 电子计数法测量频率 5.3 电子计数法测量周期 5.4 电子计数法测量时间间隔 5.5 典型通用电子计数器E-312 5.6 测量频率的其他方法 小结 习题5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5.1 概 述 5.1.1 时间、 频率的基本概念 1. 时间的定义与标准 时间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它的基本 单位是秒, 用s表示。 在年历计时中因秒的单位太小, 故 常用日、 星期、 月、 年; 在电子测量中有时又因秒的单 位太大, 故常用毫秒(ms, 10-3 s)、 微秒(s, 10-6 s)、 纳秒 (ns, 10-9 s

2、)、 皮秒(ps, 10-12 s)。 “时间”在一般概念中有两种 含义:一是指“时刻”。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回答某事件或现象何时发生, 例如图5.1-1中的矩形脉 冲信号在t1时刻开始出现, 在t2时刻消失; 二是指“间隔”, 即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回答某现象或事件持续多久, 例 如图5.1-1中, t=t2t1表示t1、 t2这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即矩形脉冲持续的时间长度。 “时刻”与“间隔”二者的测量方 法是不同的。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图5.1-1 时刻、 间隔示意图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人们早期把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定为一天, 把 它的1/86 400定为1秒。 地球

3、自转速度受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 要经常进行修正。 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当稳定, 在1956年 正式定义1899年12月31日12时起始的回归年(太阳连续两次“ 经过”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长度的1/31 556 925.974 7为1秒 。 由于回归年不受地球自转速度的影响, 因此秒的定义更 加确切。 但观测比较困难, 不能立即得到, 不便于作为测 量过程的参照标准。 近几十年来, 出现了以原子秒为基础 的时间标准, 称为原子时标, 简称为原子钟。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在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上通过的秒的定义为 :“秒是铯133原子(Cs133)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 所对应的辐射的

4、9 192 631 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现在 各国标准时号发播台所发送的是协调世界时标(UTC), 其 准确度优于210-11。 我国陕西天文台是规模较大的现代化 授时中心, 它有发播时间与频率的专用电台。 台内有铯原 子钟作为我国原子时间标准, 它能够保持三万年以上才有 正负一秒的偏差。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北京报时声就是由陕西天文台授时 给北京天文台, 再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的。 需要说 明的是, 时间标准并不像米尺或砝码那样的标准, 因为“时 间”具有流逝性。 换言之, 时间总是在改变着, 不可能让其 停留或保持住。 用标准尺校准普通尺子时, 你可以把它们

5、 靠在一起作任意多次的测量, 从而得到较高的测量准确度。 但在测量“时刻”时却不能这样, 当你延长测量时间时, 所 要测量的“时刻”已经流逝成为“过去”了。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2. 频率的定义与标准 生活中的“周期”现象人们早已熟悉, 如地球自转的日 出、 日落现象是确定的周期现象, 重力摆或平衡摆轮的摆 动、 电子学中的电磁振荡也都是确定的周期现象。 自然界 中类似上述周而复始重复出现的事物或事件还可以举出很 多, 这里不能一一列举。周期过程重复出现一次所需要的 时间称为它的周期, 记为T。 在数学中, 把这类具有周 期性的现象概括为一种函数关系来描述, 即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F(t

6、)=F(t+mT) (5.1-1) 式中, m为整实数, 即m=0, 1, ; t为描述周期过程的时间 变量; T为周期过程的周期。 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周期性过程重复、 循环或振动的次数 , 记为f。 联系周期与频率的定义, 不难看出f与T之间有下 述重要关系, 即 (5.1- 2) 若周期T的单位是秒, 那么由式(5.1-2)可知频率的单位就是1/ 秒, 即赫兹(Hz)。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对于简谐振动、 电磁振荡这类周期现象, 可用更加 明确的三角函数关系描述。 设函数为电压函数, 则可写 为 u(t)=Um sin(t+j) (5.1-3) 式中, Um为电压的振幅; 为角频率, =2

7、f; j为初相位 。 整个电磁频谱有各种各样的划分方式。 表5.1-1给出了 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规定的频段划分范围。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在微波技术中, 通常按波长划分为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亚毫米波。 在无线电广播中, 则划分为长、 中、 短 三个波段。 在电视中, 把48.5223 MHz按每频道占据8 MHz 范围带宽划分为112频道。 总之, 频率的划分完全是根据各 部门、 各学科的需要来划分的。 在电子测量技术中, 常以 100 kHz为界, 以下称低频测量, 以上称高频测量。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常用的频率标准为晶体振荡石英钟, 它使用在一般的电

8、 子设备与系统中。 由于石英有很高的机械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 它的振荡频率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小, 因而比较稳定, 可 以达到10-10的频率稳定度, 又加之石英振荡器结构简单, 制 造、 维护、 使用都较方便, 其精确度能满足大多数电子设 备的需要, 所以已成为人们青睐的频率标准源。 近代最准确 的频率标准是原子频率标准, 简称为原子频标。 原子频标有 许多种, 其中铯束原子频标的稳定性、 制造重复性较好, 因而高标准的频率标准源大多采用铯束原子频标。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原子频标的原理是: 原子处于一定的量子能级, 当它 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 将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 的电磁波, 由于

9、原子本身结构及其运动具有永恒性, 因此 原子频标比天文频标和石英钟频标都稳定。 铯-133原子两 个能级之间的跃迁频率为9192.631 770 MHz, 利用铯原子 源射出的原子束在磁间隙中获得偏转, 在谐振腔中激励起 微波交变磁场, 当其频率等于跃迁频率时, 原子束穿过间 隙, 向检测器汇集, 从而就获得了铯束原子频标。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原子频标的准确度可达10-13, 它广泛应用于航天飞行 器的导航、 监测、 控制的频标源。 这里应明确, 时间标 准和频率标准具有同一性, 可由时间标准导出频率标准, 也可由频率标准导出时间标准。 由前面所述的铯原子时标 秒的定义与铯原子频标赫兹的定

10、义很容易理解这一点。 一 般情况下不再区分时间和频率标准, 而统称为时频标准。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3. 标准时频的传递 在当代实际生活、 工作和科学研究中, 人们越来越 感觉到有统一的时间频率标准的重要性。 一个群体或一 个系统的各部件的同步运作或确定运作的先后次序都迫切 需要一个统一的时频标准。 例如我国铁路、 航空、 航海 运行时刻表是由“北京时间”即我国铯原子时频标准来制定 的, 我国各省、 各地区乃至每个单位、 家庭、 个人的“ 时频”都应统一在这一时频标准上。 如何统一呢? 通常时 频标准采用下述两类方法提供给用户使用: 其一, 称为 本地比较法。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就是用户

11、把自己要校准的装置搬到拥有标准源的地方 , 或者由有标准源的主控室通过电缆把标准信号送到需要 的地方, 然后通过中间测试设备进行比对。 使用这类方 法时, 由于环境条件可控制得很好, 外界干扰可减至最小 , 因此标准的性能得以最充分利用。 缺点是作用距离有限 , 远距离用户要将自己的装置搬来搬去, 会带来许多问题 和麻烦。 其二是发送-接收标准电磁波法。 这里所说的标 准电磁波是指其时间频率受标准源控制的电磁波, 或含有 标准时频信息的电磁波。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拥有标准源的地方通过发射设备将上述标准电磁波发送 出去, 用户用相应的接收设备将标准电磁波接收下来, 便可 得到标准时频信号,

12、并与自己的装置进行比对测量。 现在, 从甚长波到微波的无线电的各频段都有标准电磁波广播。 例 如, 甚长波中有美国海军导航台的NWC信号(22.3 kHz)、 英 国的GBR信号(16 kHz) 长波中有美国的罗兰C信号(100 kHz) 、 中国的BPL信号(100 kHz); 短波中有日本的JJY信号、 中 国的BPM信号(5、 10、 15 MHz); 微波中有电视网络等。 用标准电磁波传送标准时频是时频量值传递与其他物理量传 递方法显著不同的地方, 它极大地扩大了时频精确测量的范 围, 大大提高了远距离时频的精确测量水平。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与其他物理量的测量相比, 频率(时间)的

13、测量具有下 述几个特点: (1) 测量精度高。 由于有着各种等级的时频标准源(如 前述的晶体振荡器时钟、 铯原子时钟等), 而且采用无线电 波传递标准时频方便、 迅速、 实用, 因此在人们能进行测 量的成千上万个物理量中, 频率(时间)测量所能达到的分 辨率和准确度是最高的。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2) 测量范围广。 现代科学技术中所涉及的频率范围是 极其宽广的, 从百分之一赫兹甚至更低频率开始, 一直到 1012 Hz以上。 处于这么宽范围内的频率都可以做 到高精度的测量。 (3) 频率信息的传输和处理(如倍频、 分频和混频等)都 比较容易, 并且精确度也很高, 这使得对各不同频段的频 率

14、测量能机动、 灵活地实施。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5.1.2 频率测量方法概述 对于频率测量所提出的要求, 取决于所测频率范围和 测量任务。 例如, 在实验室中研究频率对谐振回路、 电阻 值、 电容的损耗角或其他被研究电参量的影响时, 能将频 率测到110-2量级的精确度或稍高一点也就足够了; 对于 广播发射机的频率测量, 其精确度应达到110-5 量级; 对于单边带通信机, 则应优于110-7量级; 对于各种等级 的频率标准, 则应在110-8110-13量级之间。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由此可见, 对频率测量来讲, 不同的测量对象与任务 对其测量精确度的要求十分悬殊。 测试方法是否可以简单

15、, 所使用的仪器是否可以低廉完全取决于对测量精确度的要求 。 根据测量方法的原理, 对测量频率的方法大体上可作如 图5.1-2所示的分类。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图5.1-2 测量频率方法的分类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直读法又称利用无源网络频率特性测频法, 它包含有 电桥法和谐振法。 比较法是将被测频率信号与已知频率信 号相比较, 通过观、 听比较结果, 获得被测信号的频率 。 属比较法的有拍频法、 差频法和示波法。 关于模拟法 测频诸方法的原理将在5.6节中作介绍。 计数法有电容充 放电式和电子计数式两种。 前者利用电子电路控制电容器 充、 放电的次数, 再用磁电式仪表测量充、 放电电流的

16、大小, 从而指示出被测信号的频率值; 后者是根据频率的 定义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它用电子计数器显示单位时间 内通过被测信号的周期个数来实现频率的测量。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由于数字电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集成电路的普及, 计 数器的应用已十分广泛。 利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具有精 确度高, 显示醒目直观, 测量迅速, 以及便于实现测量过 程自动化等一系列突出优点, 所以该法是目前最好的, 也 是我们将要重点、 详细讨论的测频方法。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5.2 电子计数法测量频率 5.2.1 电子计数法测频原理 若某一信号在T秒时间内重复变化了N次, 则根据频率 的定义可知该信号的频率fx为 f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