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8708553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中地理-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中地理-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中地理-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中地理-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的方向 2、公转的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近日点 地球 太阳 远日点 地球公转的轨道 2、公转的轨道 公转的速度 3、速度-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时间时间日地距离角速度线线速度 1月初(近日点 ) 1.471亿亿 km 61/d 30.3km/ s 7月初(远远日点) 1.52亿亿 km 57/d 29.3km/ s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4 公转的周期 公转一周360 365日6时9分10秒(恒星年 ) 2326 6634 1.“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

2、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 道 平面;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 赤 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 90。 (二)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2.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活动 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活动练习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2326N 0 2326S 春分 夏 至 秋分 冬 至 春分 南回归线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北回归线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四季的更替与五带的划分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

3、化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 面的倾角90; 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H 直射 西 东 北 南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定义 : N S 赤道 900W 1 1、区分出晨昏线、区分出晨昏线 2 2、判定直射点、判定直射点 3 3、直射点的太阳高度、直射点的太阳高度 4 4、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30 60 0 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减小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自赤 道向两极递减。 春分日(3.21前后);秋分日(9.23前后)。 (2)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纬度分布规律 赤 道 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 归线向两

4、侧递减。 夏至日(6.22前后) 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 归线向两侧递减。 冬至日(12.22前后) 南回归线 0 2326N2326S6634N6634S90N90S 春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90 45 0 二分日 0 2326N2326S6634N6634S90N90S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90 45 0 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达最 大值,冬至日最小; 南回归线及南地区:冬至日达最大 值,夏至日最小;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5、 ,回归线上直射只有一次。 同一地点 H=900-纬度差 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 太阳直射点的所在纬度的差距。 同减异加同减异加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 二分二至 太阳直射点的 位置 直射点正午 太阳高度 扬扬州的正午 太阳高度 春分日0 90 夏至日23 26N90 秋分日0 90 冬至日23 26S90 肥城在(36 N),当夏至日、冬至日、 春秋分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 54 77 26 54 3034 正午太阳高度= 90 纬度差 见图1-25“楼间距示意”,已知我国北方某地区 纬度为,南北楼高度均为h,求解:为保证北楼 最低层全年都有光照的楼间距最小是多少? 北 h H A

6、楼B楼L 图1-25 应用 2、昼夜长短的变化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为两部 分,位于昼半球的叫昼弧,位于夜半球 的叫夜弧。 (1)、昼弧和夜弧 昼弧 夜弧 N S 夜半 球 昼半 球 日照侧视示意图 A 例:读左图,回答: 1A地昼长为 小时。 B地夜长为 小时 2A地日出时间为 。 八 八时 B 四 日照俯视示意图 A 例:读右图,回 答: 1A地夜长为 小时。 B地昼长为 小时 2A地日落时 间为 。 6 21时 12 B 春分、秋分的昼夜长短 A B B C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夜长也 12小时。 夏至的昼夜长短 A B C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

7、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昼夜平分。北极圈内有极昼,南极圈内有极夜 A B C 冬至的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昼夜平分。南极圈内有极昼,北极圈内有极夜 昼夜长短空间变化规律: 1)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 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2)春分、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3)赤道终年昼夜平分。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状况描述:昼夜状况描述: 昼夜变化描述:昼夜变化描述: 2326N 赤道(0) 2326S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变化规律: 北半球: 南半球 :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昼渐长 昼渐短 12月22日3月2

8、1日 昼最长 昼夜平分 昼渐短 昼渐长 12月22日3月21日 昼最长 昼夜平分 例:绘出北半球二分日与二至日昼长随纬度变化曲线: 66.5N66.5S90S90N0 昼长( 小时) 0 12 24 夏至日 冬至日 春秋分 夏至日,南极圈内极夜,北极圈内极昼;从南极圈到北 极圈,昼渐长 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 冬至日,南极圈内极昼,北极圈内极夜;从南极圈到北 极圈,昼渐短 1、F、A、O、B四点地球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列是 。P点的夜长是 ,C点的夜长是 B点的夜长是 ,此时广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2、F、A、O、D、C四点地 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 排列是_ E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9、为_ C D E O F C P H FAOB12小时 24小时16小时 昼最短夜最长 AOFDC 90 四 四季的更替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随时间的变化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 四季的更替 四季的划分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热 带 南 温 带 北 温 带 北寒带 南寒带 23.5N 23.5S 66.5N 66.5S 天 文 特 征气 候 特 征 有太阳直 射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终年严寒 (1)这天大约是 月 日,是北半球的 日( 节气) (2)此时太阳光线直射点 的坐标是( , ) (3)图中A点的时刻为 ,B点的日出时间是 ; 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 小时。C点日出时间是 ; 0 (4)图中A、B、D三点中,太阳 高度小于0的是 点,等 于0的是 点。D点的 正午太阳高度是 。 (5)图中A、C、D三点中,与B 点时刻相同的是 点,与 B点太阳高度相同的是 点 。 (6)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