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躯干骨-颅骨及其连接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8703904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7.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躯干骨-颅骨及其连接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第三单元躯干骨-颅骨及其连接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三单元躯干骨-颅骨及其连接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三单元躯干骨-颅骨及其连接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三单元躯干骨-颅骨及其连接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躯干骨-颅骨及其连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躯干骨-颅骨及其连接(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躯干骨及其连接 一、组成: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胸 骨、12对肋 二、椎骨vertebrae:按所在部位和形 态特征可分为颈椎cervical vertebrae (7块)、胸椎thoracic vertebrae(12 块)、腰椎lumbar vertebrae(5块) 、骶骨sacrum一块(由5块骶椎融合而 成)、尾骨coccyx一块(由4块尾椎融 合而成) (一)椎骨的一般形态 1、椎体vertebral body:位于前面、 呈圆柱形,。 2、椎弓vertebral arch:椎弓根 pedicle of vertebral arch、椎弓板 lamina of ver

2、tebral,椎上切迹,椎下切 迹,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en, 由椎弓发出7个突起:1个棘突、2个横 突、1对关上节突、1对下关节突。 3、椎孔vertebral foramina:由椎体和 椎弓合成,所有椎孔连接形成椎管,容 纳脊髓。 (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cervical vertebrae:椎体小、椎 孔大,呈三角形,有横突孔、关节突关 节面呈水平位,棘突短有分叉。其中第 一颈椎又称寰椎atlas,呈环形,无椎体 、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和一对 侧块组成。第二颈椎称为枢椎axis,其 椎体上方有向上突出的齿突,与寰椎齿 突凹相关节。第七颈椎棘突较

3、长,可在 颈后区下部体表看见或扪到一突起,故 又称为隆椎,是计数椎骨棘突的标志, 棘突末端不分叉。 2、胸椎thoracic vertebrae:椎体呈“ 心”形,有内凹,棘突较长,呈“叠瓦状” 排列,关节突关节面呈冠状位,有肋凹 及横突肋凹。 3、腰椎lumbar vertebrae:椎体大,呈 “肾”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 伸向后方,关节突关节面为矢状位。 4、骶骨sacrum:呈三角形,底朝上尖向下 ,主要结构有:骶岬promontory、骶正中嵴 、四对骶前孔和骶后孔、骶管、骶管裂孔 sacral hiatus、骶角、耳状面、骶粗隆。 Sacrum 5、尾骨coccyx一块(由4

4、块尾椎融合而成 ) 三、肋ribs (一)组成: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第17肋 称位真肋,第810称假肋,第1112称浮 肋。 (二)主要结构:有肋头、肋颈、肋结节、肋角 costal angle、肋沟costal groove。 肋头肋颈 肋结节 肋角 肋沟 四、胸骨sternum: (一)分部:分为胸骨柄manubrium sterni 、胸骨体sternal body、剑突xiphoid process。 (二)主要结构:颈静脉切迹jugular notch 、锁切迹、胸骨角sternal angle(平对第2肋 )。 Sternum 胸骨柄 胸骨角 胸骨体 剑突 五、躯干骨的连接: (一

5、)椎骨的连接: 1、椎骨间的连接: (1)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接相邻两个 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髓核和纤维环组成,具有弹簧 垫样缓冲作用。 纤维环 髓核 (2)前纵韧带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 :位于椎体和椎间盘的前方,上至枕骨 大孔前缘,下达第二骶椎前面,其作用 是防止脊椎过度后伸,阻止椎间盘向前 突出。 (3) 后纵韧带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位于椎体和椎间孔的后方,上起 自枢椎体后方,向下至骶管前壁,可防 止脊椎过度前曲阻止椎间盘向后突出。 2、椎弓间的连接: (1)黄韧带ligamentum fla

6、va:短而宽,由弹性纤 维组成,是连接相邻椎弓板之间的韧带。 (2)棘间韧带interspinal lig.:是连接相邻棘突之间 的韧带,有防止脊椎过度前曲的作用。 (3)棘上韧带supraspinal lig.:是连接全部棘突的 纵长韧带,其颈部特别发达,称为项韧带。 (4)横突间韧带intertransverse lig.:是连接相邻横 突间的韧带,有限止脊椎侧屈的作用。 (5)关节突关节zygapophysial joint:由相邻椎骨 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构成。 3、环枕关节atlantooccipital joint:是 联合关节,可做环转运动,可使头部做 前曲、后仰和侧曲运动。 4

7、、环枢关节atlantoaxial joint:可使头 部做旋转运动。 (二)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 1、脊柱前面观:椎体从上而下逐渐增大,自骶骨耳状 面突然逐渐变小。 2、脊柱后面观:椎骨棘突连成纵嵴。 3、脊柱侧面观:可见四个生理性弯曲,即凸向前的颈 曲和腰曲,凸向后方的胸曲和骶曲。 4、脊柱的运动: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和内脏的作用, 另外可做曲、伸、外展、内收、环转、旋转运动。 (三)肋的连接: 1、肋椎关节:包括肋头关节joint of costal head和肋横突关节 costotransverse joint两部分,属于联 合关节。 2、胸肋关节sternocostal joint:

8、第1 肋与胸骨柄之间为软骨结合;第27 肋软骨与胸骨构成胸肋关节;第8 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形成软骨间 关节,形成肋弓。 (四)胸廓的整体观及运动: 1、构成:由12个胸椎、12对肋和1块胸 骨连接构成。 2、形状:呈圆锥形,上窄下宽,有上、 下两口,即胸廓上口(由胸骨柄上缘、 第1肋和第1胸椎体围成,向前下倾斜) 和胸廓下口(由第12胸椎、第12肋、第 11肋前端、肋弓和剑突围成)。 3、作用:支持保护和参与呼吸运动的作 用。 Thorax 颅骨及其连接 颅由23块形状不同的颅骨借骨连结形成 ,将颅骨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分。 一、 脑颅骨 脑颅骨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以及不成 对的额骨

9、、枕骨、筛骨和蝶骨,共8块 ,共同围成容纳脑的颅腔。 1. 额骨(frontal bone) 是呈贝壳状的扁骨 ,其前下部内有含气的空腔,称为额窦 。 3. 枕骨(occipital bone) 呈勺状,位于颅 的后下部。 4. 颞骨(temporal bone) 以外耳门为中 心分为三部分:位于外耳门前上方的呈 鳞片状的骨片为鳞部。围绕外耳门前下 部的骨板为鼓部。在外耳门内侧伸向前 内的三棱锥状骨突为岩部。 5. 蝶骨(sphenoid bone) 分为体、小翼 、大翼和翼突4部。位于蝶骨体内的一 对含气骨腔为蝶窦。 6. 筛骨(ethmoid bone) 呈巾字形。分筛 板、垂直板和筛骨迷

10、路三部。筛板呈水 平位,其上有许多筛孔。垂直板呈正中 矢状位,参与构成骨鼻中隔的上部。位 于垂直板两侧的是筛骨迷路,其由许多骨 片围成的含气空腔,称为筛窦。 二、 面颅骨 共15块,其中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 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不成对的 有下颌骨、舌骨和犁骨。 1. 上颌骨(maxilla) 上颌骨由一体四突构 成:上颌骨的中部为上颌体,内有含气 的空腔,称为上颌窦,由体发出的四个 突起,包括向上的额突、伸向外侧的颧 突、向下呈弓形的牙槽突和向内呈水平 位的腭突。 2. 下颌骨(mandible) 分为一体两支。体有牙 槽;颏隆凸,颏棘,颏孔。支有两个突起, 前方者为冠突(corono

11、id process),后方者为 髁突(condylar process),两突之间为下颌切 迹。下颌头,下颌颈,下颌孔,下颌角。 3. 鼻骨(nasal bone) 为长条形的小骨片,构 成鼻背的基础。 4. 泪骨(lacrimal bone) 位于眶内侧壁的前部 5. 腭骨(palatine bone) 呈“L”形,分为水平板 和垂直板。 6. 下鼻甲(inferior nasal concha) 为薄而卷 曲骨片,附着于骨性鼻腔外侧壁的下部。 7. 颧骨(zygomatic bone) 位于眶的外下方 ,形成面颊部的骨性突起。 8. 犁骨(vomer) 构成鼻中隔的后下份。 9. 舌骨(

12、hyoid bine) 分为中央部的舌骨体、 由体的两端向后外方伸出的大角和体与大 角交角处向上的小角。 一、 颅的整体观 (一) 颅顶面观 有工字形的三条缝。冠状缝,矢状缝, 人字缝。 新生儿颅顶诸骨之间的缝未完全形成, 连接处的间隙称颅囟。有呈菱形的前囟 ,和呈三角形的后囟。 (二) 颅后面观 枕骨中央部的隆起为枕外隆突,隆突向 两侧呈弓形的骨嵴称为上项线。 (三)颅侧面观 在颞骨乳突前方可见外耳门,外耳门前 方为颧弓。颧弓平面以上为颞窝 temporal fossa,以下为颞下窝 infratemproal fssa。在额、顶、颞、 碟4骨汇合处有呈H形的缝,称翼点 pterion。颞下

13、窝内侧壁有翼上颌裂, 其向内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围 成的翼腭窝petrygopalatine fossa,有 与颅腔、眶、鼻腔、口腔相交通的裂孔 和骨性管道。 (四) 颅底内面观 颅底内面分为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1. 颅前窝(anterior cranial fossa) 有向上突起的 呈矢状位的鸡冠,筛板上有筛孔。 2。颅中窝(middle cranial fossa) 蝶骨体,垂体 窝,视神经管,前床突,鞍背,后床突,颈动 脉沟,眶上裂,破裂孔,圆孔,卵圆孔和棘 孔。三叉神经压迹,弓状隆起,鼓室盖 3. 颅后窝(posterior cranial fossa) 枕骨大孔, 斜坡

14、,舌下神经管,枕内隆凸,上矢状窦沟 ,横窦沟,乙状窦沟,颈静脉孔,内耳门。 (五) 颅底外面观 由前向后可见:牙槽弓,骨腭,切牙孔 ,腭大孔,鼻后孔,翼突,卵圆孔,棘 孔,破裂孔。枕骨大孔,枕髁,舌下神 经管,颈静脉孔,颈动脉管外口。茎突 ,乳突,茎乳孔,下颌窝mandibular fossa,关节结节。 (六) 颅前面观 颅的前面观有处于中央的骨性鼻腔,其 上外方的眶和下方的骨性口腔。 1. 眶orbit 为一对四面锥体形的腔,容 纳眼球及其附属结构。尖端有一圆形孔 与颅中窝相通即为视神经管。在眶上缘 内中1/3交界处有眶上孔,眶下缘中份 下方有眶下孔,上壁前外侧有一深窝为 泪腺窝。上壁与外

15、侧壁之间的后方裂隙 为眶上裂。下壁与外侧壁间的交界处后 方裂隙为眶下裂。 2. 骨性鼻腔 其顶由筛板构成,有筛孔 通颅前窝。底借骨腭与口腔相隔。骨性 鼻腔前方开口为犁状孔,后方开口为鼻 后孔,其内壁为犁骨和筛骨构成的骨性 鼻中隔,外侧壁由上而下有三个向下弯 曲的骨片,分别称上鼻甲、中鼻甲和下 鼻甲,每个鼻甲下方有相应的鼻道分别 称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上鼻甲后 上方与蝶骨体之间的间隙为蝶筛隐窝。 3. 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 是上颌骨 、额骨、蝶骨和筛骨内含气的骨性空腔 。额窦(frontal sinus) 位于额骨眉弓 深面,开口于中鼻道; 筛窦(ethmoidal sinus) 位于筛骨迷路内 的蜂窝状小房,分前、中、后三群,前 、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 道;蝶窦(sphenoidal sinus) 位于蝶骨 体内,开口于蝶筛隐窝; 上颌窦(maxillary sinus) 位于上颌骨体 内,开口于中鼻道,其特点是窦腔最大 ,窦口高于窦底。 4. 骨性口腔 由上颌骨、腭骨和下颌骨构成。顶 为骨腭,前壁及外侧壁由牙槽弓和牙围成, 底缺如,由软组织封闭,向后通口腔。 四.颅骨的连结 颅骨间的连结包括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滑 膜关节三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