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同意告知制度(PPT)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8703318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情同意告知制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知情同意告知制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知情同意告知制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知情同意告知制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知情同意告知制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情同意告知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情同意告知制度(PPT)(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t;p&gt;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农二师焉耆医院ICU 杨安军 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 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患 者就医时享有知情权和同意权。最高人民 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 指出:“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 疗机构就医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 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为了做好医疗行为的告知义务,维护医院 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1、病人在医院就诊、检查、治疗,享有 知情同意权,医务人员应尊重病人的合法 权益。 2、履行知情同意签字手续的应为具有我院 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病人在门诊、住院 期间,接受手术、有

2、创检查(血管造影、取 材活检、骨髓穿刺、血管穿刺、支气管镜 检、胃肠内窥镜检查等)、特殊治疗(药物化 疗、放射治疗等)等之前,经治医师必须向 病人本人或直系家属充分解释说明各种处 理的必要性、可能后果。住院病人应在病 程录中做相应记录。 3、知情同意书应由病人本人签字,本人不能签字 时,应由其委托的直系亲属和按相关法律程序规 定的相关人员签字方能生效。患者委托代理人时 ,应由患者本人和被委托代理人共同签署授权 委托书,被委托人应向医师出示个人身份证等 证明资料。如遇紧急手术或抢救前无法征得病人 或亲属签名同意治疗、手术时(如病人神志不清 时),必须在病案中写明治疗、手术的必要性, 由本院的两位

3、医师签名,并报请医务处、门诊办 或院总值班批准。 4、各种专项诊疗知情同意书由医务处统一 制定格式,专业科室决定其内容,报医务 处备案。 5、所有死亡患者(尤其对死因有异议的 )均应由医务人员向患者履行尸检知情同 意手续,患方拒绝尸检时需在尸检意见书 上签字,拒绝尸检又不愿意签字的,经办 医师应将谈话内容、时间、地点及参加人 员如实记录在病历中,并上报医务处或总 值班(因司法工作需要进行尸检者除外) 。 8、如病人拒绝接受医嘱或处理(包括要 求提早出院等),经治医师应在病程录中 做出详细记录,内容应包括经治医师的处 理意见,不接受处理可能会产生的后果 , 将上述情况向病人充分说明后病人仍拒绝

4、接受处理等情况,请病人签名。如病人拒 绝签名,也应在病程录中记明。 9、因各种原因需拍摄病人的照片时,均 需事先征得病人的签名同意。 10、新闻媒体部门需了解病人情况时,必 须通过医院负责公共关系的部门,并征得 病人或亲属同意后予以安排。任何人不得 擅自将病人的情况通报给新闻部门。 11、除“病案书写和管理制度”内规定可以 查阅病案的人员外,其它人员如需查阅或 使用病案内的资料,首先必须征得病人或 其家属的书面签名同意。 12、使用血液及血液制品前,经治医师必 须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交待使用血液及血 液制品可能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输血反 应等情况,经医患双方知情同意后并履行 签字手续后方可使用血

5、液及血液制品。 13、在开展临床试验性治疗及新技术时, 治疗及新技术负责人需如实向患者或亲属 告知可进行的治疗属于临床实验性治疗及 我院新技术开展的情况,在患者及家属完 成知情的情况下,履行双方知情同意签字 手续后方可实施。 14、病人对自己的病情享有知情权和隐私 权。 医疗告知内容 1、为了维护患者的权益,规范医疗行为 ,减少医患矛盾,确保医疗安全与稳定, 制订农二师焉耆医院医疗告知内容。 2、告知权益人为本院有关职能部门和科 室负责人、主诊医生(组长)、主治医师、 责任护士及有关人员。 3、告知方式有入院须知、各类知情 同意书、口头告知等形式。 4、告知人在履行告知义务时,应注 意采取合适

6、的方式,避免对患者产生 不利后果,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5、告知对象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在本院门急诊就诊和住院的病人及其相关 人员(监护人、法定或委托代理人、近亲属 、关系人)。 6、患者本人因各种原因授权他人行使其 知情同意权时,患者必须签署授权委托 书(无民事行为能力及儿童可以不签授权 书)。 7、告知内容为患者病情、检查项目 和治疗措施的目的、方法、步骤、预 后及其存在的医疗风险、医院规章制 度和诊疗秩序等相关医疗情况,对一 些风险较大的医疗措施必须告知其可 能产生的不良结果及其防范措施、可 能的预后、若采用此措施可能对诊疗 结果的影响等;以及其他替代诊疗措 施。 如:(1)现病

7、史、既往史;(2 )体格检查;(3)辅助检查;( 4)初步诊断、确定诊断;(5) 诊断依据;(6)鉴别诊断;(7 )拟行治疗方案,可提供2种以上 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 ;(8)初期预后判断等。 8、对于需手术患者,应告知是否为手术 适应症、手术时间、术式、手术人员以及 手术常见并发症等情况,并明确告之手术 风险及术中病情变化的预防措施(即替代 治疗方案)。对于麻醉,应由麻醉医师告 知,应明确拟采用的麻醉方式、麻醉风险 、预防措施以及必要时视手术临时需要变 更麻醉方式等内容(即替代麻醉方案), 同时应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的同意并签字 确认。对于输血前的告知,应明确交代输 血的适应症及必要性

8、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 症。 病情告知 1、门急诊病人的诊断、诊疗计划等相关医疗情 况由接诊医师口头告知。 2、新入院病人的初步诊断、诊疗计划、病情程 度及可能预后等相关医疗情况,由主诊医生(组 长)或主治医生口头告知。急诊入院的病人要及 时告知。 3、病情危重或病情明显加重者,病情、诊疗计 划、预后等由主诊医生(组长)或主治医师告知 ,并由告知对象在病历相关记录处签字。 病情告知时医师应患者掌握病情、检查结 果和治疗情况;掌握患者医疗费用情况及 患者、家属的社会心理状况。 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 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 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 反应,学会

9、自我控制。 病情告知时应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 气、捂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 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 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 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 有创诊治措施告知 1、有创诊治措施是指以非药物诊治为主的 各种有创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手术等医 疗措施,包括各种手术、各种组织器官的 穿刺及活检、各种内窥镜的诊治等。 2、有创诊治措施告知内容包括:操作的必 要性、操作方案、麻醉方式、操作和麻醉 时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及并发症等。 3、操作过程中出现需要改变操作方 案、麻醉方式或术中需要切除未告知 的组织器官等新情况时,医务人员必 须将相关新情况告知被告知对象,并

10、 取得其同意和签字后才能继续相应操 作。 4、当出现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新情 况,必须紧急采取新的抢救性有创治 疗措施时,在告知的同时不应当停止 抢救措施。当告知对象不在现场时, 医师有义务先行有创抢救措施,并于 事后告知被告知对象 。 无创诊治措施告知 1、无创诊治措施是指对人体组织器官无 直接器械创伤的各种诊疗措施,包括药物 治疗及各种物理治疗等。 2、基本医疗保险病人使用乙类、自费药 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病人使用自费药物 ;自费和部分自费的单价在500元以上的 各种检查、治疗(含耗材),主诊医师应 在实施前告知。 3、使用有明显毒副作用、过敏反应 等,可能造成组织器官损伤的药物时 必须事先

11、告知。 4、施行放射治疗,须在治疗前告知 。 5、施行输血等血制品治疗,须在使 用前告知 特殊情况的告知 1、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患者,应当直接 告知患者的监护人。 2、神志清楚的18周岁及以上患者,可以 直接告知患者本人,也可以告知患者书面 授权委托的告知对象。 3、患恶性肿瘤等患者的病情,告知患者 本人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应当告知患者 近亲属。 4、明显影响外形和生理功能的手术 或治疗必须告知患者本人,如头面部 、五官整容整形手术、乳房摘除术、 四肢截肢术、睾丸、卵巢等重要组织 器官的摘除术等。 5、为抢救患者采取的紧急抢救措施,在 告知对象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 务部分管人员(工作

12、时间)或院总值班员 签字(非工作时间)。 6、新技术、新疗法、新药临床实验等, 须在使用前告知。 7、患者死亡,死因不清,需做尸检时, 须在患者死亡后规定的时间内告知,告知 内容为:尸检的必要性、不做尸检对死亡 原因判断的影响、对医疗责任判断的影响 等。 8、发现患者有精神异常、自杀倾向等特 殊情况时,应及时告知家属监护责任等情 况。 保护性医疗制度和保护病人隐私 制度 1、落实保护性医疗制度,保护病人的隐 私,要防止医务人员因泄漏患者隐私,造 成不良或严重后果。 2、医技检查部门在为住院病人做检查时 ,不要将有关肿瘤的结论当场告诉病人, 要让主诊医生通过一定的方式,先让病人 法定代理人或家属知晓,由他们决定是否 向病人告知及如何告知。特殊情况向科主 任及医务部报告后妥善处理。 2、病房医生在查房时,遇到肿瘤、艾滋 病等病人,在病人尚不知晓的情况下,医 生讨论病情,应予回避。 3、肿瘤病人在不知晓的情况下,出院资 料应交给委托代理人或直系亲属。 4、在确诊&amp;quot;艾滋病&amp;quot;诊断后,按有关文件精 神,采取适当方法向病人宣布&amp;quot;诊断&amp;quot;,并 保护病人隐私,做好相关工作。 &lt;/p&g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