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_02植物水分关系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8703186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理学_02植物水分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植物生理学_02植物水分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植物生理学_02植物水分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植物生理学_02植物水分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植物生理学_02植物水分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生理学_02植物水分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理学_02植物水分关系(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植物的水分关系植物的水分关系 u 水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u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u 植物的蒸腾作用 u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u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植物的水分关系包括: 水分的吸收 水分的运输 水分的利用 水分的散失 第一节 水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一、植物体内的含水量及水分存在的状态 u 不同植物含水量不同 (一)植物体内的含水量 u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和组织含水量不同 u 同一种植物的同一器官和组织,在不同的生育期含水量不同。 (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水分在植物体内有束缚水(结合水)和自由 水两种存在状态(图2-1)。 亲水物质 被吸附的水分子 图2-1 自由水和束缚水的示

2、意图 1、自由水 2、束缚水 1 2 1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可分为生理需水和 生态需水两个方面。 生理需水指直接由植物根系吸收、用于生命活动与保持植物体 内水分平衡的水分,包括组成水和消耗水。 生态需水是指用于调节植物生态条件所需的水分,这部分水分 不参与植物体内的代谢,但同样为植物所必需。 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 (一)水分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 (二)水是植物代谢过程中重要的反应物质 (三)水是植物体内各种物质代谢的介质 (四)水分能够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五)水分能有效降低植物的体温 (六)水是植物原生质胶体良好的稳定剂 第二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细胞的吸水 (一)细胞的渗透

3、性吸水 细胞对水分的吸收主要有渗透性吸水和吸胀吸水两种方式 。 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 现象,称之为渗透作用。 渗透系统的条件:半透膜及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图2-2)。 图2-2 半透膜的渗透作用 A.漏斗内未加糖时,液面与烧杯中的纯水相平 B.漏斗内加糖后,渗透作用使烧杯内水面下降而漏斗内液面上升 糖液 半透膜 纯水 AB 1.水势 (1)化学势 也就是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在一个具多种组分的混 合体系内,1mol某种组分就是该物质的化学势。即每偏摩 尔物质所具有的自由能。用希腊字母表示。 (2)水的化学势 衡量水分反应或移动能量的高低,可用水的化学势表 示。水可作为

4、体系中的一种组分(物质),当加入1摩尔水所引 起的自由能的变化称为水的化学势(w )。 水的化学势的绝对值无法确定,故通常用水的化学势 (w)与同条件下纯水的化学势(0w)之差值,即相对值 来表示: w = w - 0w (3)水势 水势是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也就是偏摩尔体积 的水在一个系统中的化学势与纯水在相同温度压力下的化学 势之间的差。水势的符号为w(w为希腊字母,读psi), 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w-0w w w Vw = Vw 如何理解水的偏摩尔体积? 在20、1个大气压,1mol纯水的体积为 18.09ml,1mol纯乙醇的体积为58.35ml。将两者混 合,按理其总体积应为7

5、6.44(18.09ml+58.35ml) ml,但实验证明体积变为74.40 ml。这是由于溶液 中分子间相互作用不同于纯组分中分子间相互作用 造成的。 这一事实说明,溶液中水的摩尔体积不再是 18.09ml,而变为水的偏摩尔体积17.00ml;而溶液 中的乙醇摩尔体积也不是58.35ml,而变为偏摩尔 体积57.40ml。 水势代表水分移动的趋势,水分总是从水势 高处流向水势低处。 2. 植物细胞的渗透现象 在一个成熟的细胞中,原生质层(包括原生质膜、原生 质和液泡膜)就相当于一个半透膜。如果把此细胞置于水或 溶液中,则含有多种溶质液泡液,原生质层以及细胞外溶液 三者就构成了一个渗透系统(

6、图2-3)。 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渗透装置 细胞壁 原生质层 (全透性) 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近似于半透膜 细胞膜 液泡膜 细胞质 细胞液 细胞核 图2-3 植物细胞形态简图 u 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体和细胞壁分离的现 象,称为质壁分离。 u 如果把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在水势较高溶液或蒸馏 水中,外界的水分子便进入细胞,液泡变大,整个原生质体 慢慢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叫质壁分离复原或去质壁分离( 图2-4)。 2-4 3. 植物细胞的水势组成 水势(w)=溶质势(s)+压力势(p)+ 衬质势( m) (1)溶质势 溶质势也称渗透势(),是由于溶质颗粒与水分子作 用而

7、引起细胞水势降低的数值,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数目成 反比,即溶质越多,溶质势越小,水势越小。所以,溶液的 浓度与水势成反比。溶质势为负值。 (2)衬质势 衬质势是指细胞中的亲水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粒、 纤维素、核酸等大分子)对水分子的束缚而引起水势下降 的数值,因此也为负值。已形成液泡的细胞,其亲水胶体 已被水饱和,衬质势忽略不计。 (3)压力势 压力势是指由于压力的存在而使水势发生改变的值。当细 胞吸水膨胀时,原生质体对细胞壁产生的压力称膨压。同时, 细胞壁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压力(称壁压)正向作用于原生 质体,使细胞液自由能增加,水势增大。压力势通常为正值。 当特殊情况如蒸腾作用很强时,压

8、力势为负值。 图2-6 细胞相对体积与水势、溶质势、压力势的变化关系 4. 细胞水势与水势各组分的变化关系 不膨胀 完全膨胀 1.0 1.5 -0.5 0 1.31.41.1 -2.5 0.91.51.2 -1.0 -2.0 -1.5 1.0 0.5 水 势 、 溶 质 势 、 压 力 势 /MPa p w s 细胞相对体积 u 当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压力势p=0,则细胞水势等于溶 质势。 u 当细胞完全膨胀时,细胞不再吸水,水势达到最大, w=0 ,那么溶质势与压力势的绝对值必然相等。 5. 植物体内的水分运动 AB s= -1.4MPa p= +0.8MPa w= -0.6MPa s= -

9、1.2MPa p= +0.4MPa w= -0.8MPa 水分移动方向 在植物体内相邻两个细胞的水分移动,取决于它们的 水势之差。 水势高的细胞水势低的细胞 水分总是从水势高的部位向水势低的部位流动。 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以及原生质中的蛋 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都具有亲水性,能与 极性的水分子以氢键结合而引起细胞吸水膨胀 ,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吸胀(涨)吸水。 (二)细胞的吸胀(涨)吸水 在未形成液泡之前细胞靠吸胀(涨)作用吸水 ,如风干种子的萌发吸水。 (三)代谢性吸水 植物细胞利用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使水分经过质膜进入细 胞的过程,叫做代谢性吸水。 当通气良好时,细胞呼吸加强,细胞吸水增强;

10、相反,减小氧气或以呼吸抑制剂处理时,细胞呼吸速率 降低,细胞吸水减少。 证据证据 二、植物根系的吸水 (一)根系的吸水区域 根尖是吸水的主要区域。在根尖,位于伸长区后的 根毛区表皮细胞突起,形成大量根毛,这是根系吸水的 主要部位。 (二)根系吸水的途径 根系吸水的途径可分为两条途径,一是共质体 途径,二是质外体途径(图2-7)。 质外体途径 共质体和跨膜运 输途径 表皮 皮层 中柱鞘木质部韧皮部 内皮层 凯氏带 图2-7 根系吸水的途径 主动吸水也称代谢性吸水,是由根系的生理活动 引起的吸水过程。因此,主动吸水也叫根压吸水。 伤流和吐水(图2-8)两种现象可以表明根压的 存在。 1. 主动吸水

11、 依据根系吸水的动力来划分,根系吸水 的方式可分为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两种。 图2-8 伤流与吐水现象 (1)伤流 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 现象称为伤流,流出的液体叫伤流液。 (2)吐水 生长在土壤水分充足、潮湿环境中的植株,叶 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称为吐水 。 关于根压产生的原因: 由于根系的代谢活动,根主动吸收土壤的离子通过内皮层 进入中柱,内皮层外部的离子浓度降低,水势增高;内皮层内 部的离子浓度增高,水势降低。这样在内皮层内外形成了水势 梯度,水通过渗透作用进入中柱,并沿着导管上升,形成向上 压水的力量,这就是根压。 由于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有凯氏带

12、,水和溶质必 须通过内皮层活细胞的原生质体才能进入根的中柱,所以可把 内皮层看作为半透膜,把根看作为渗透系统。 2. 被动吸水 由于叶片的蒸腾作用而产生的向上拉水的力量 称为蒸腾拉力,根系以蒸腾拉力为动力的吸水过程 称为被动吸水。 (三)植物根系的提水作用 在植物蒸腾降低的情况下,处于深层湿润土壤中 的部分根系吸收水分,并通过输导组织运至浅层根系 ,进而释放到周围较干燥土壤之中,这种现象称为植 物根系的提水作用,如图2-11所示。 图 2-11 玉米根系的提水现象 根系提水作用的意义: 维持干燥浅层土壤中根系的生长,以致在干旱胁迫时不至 于大量死亡,是植物一种重要的抗旱生存机制。 增加浅层土壤

13、水分,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有利于植物从表层干土中吸收微量元素。 有利于维系植物根际共生微生物的生存,维持根系活力。 (四)影响根系吸水的环境因素 1.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可分为可用水和不可用水。土壤水分 不足时,土壤水势与植物根系中柱细胞的水势差减 少,引起地上部细胞膨压降低,植物就会出现萎蔫 。萎蔫分永久性萎蔫和暂时性萎蔫两种情况。 2. 土壤温度 低温影响吸水的原因: 抑制酶的活性,呼吸减弱,主动吸水受影响; 水和原生质粘滞性增加,吸水减缓。 高温影响吸水的原因: 酶钝化 根老化 充足的氧:一方面能够促进根系发达,扩大吸水 表面;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根的正常呼吸,提高主动吸 水能力。 缺氧

14、:短期呼吸弱,妨碍吸水;长期产生和积累 酒精,根系中毒受伤,不利于根系的生长。 3. 土壤的通气状况 4. 土壤溶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直接影响到土壤的水势,如果土 壤溶液浓度过高,使其水势低于根细胞的水势,则 植物便不能从土壤中吸水。严重时,还可以产生植 物水分外渗而枯死,出现“烧苗”现象。 第三节 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水分从植物地上部分以水蒸气状态散失的过程称为蒸 腾作用。 u 蒸腾作用是植物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u 蒸腾作用是植物矿质营养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u 蒸腾作用能够维持植物的适当体温 u 蒸腾作用有利于光合作用 二、蒸腾作用的度量指标 蒸腾速率蒸腾速率(蒸

15、腾强度或蒸腾率): 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通 常用克/米2小时表示。 蒸腾效率蒸腾效率(蒸腾比率): 植物每消耗1Kg水所形成的干物质的克数,通常用克/ 千克来表示。 蒸腾系数蒸腾系数(需水量): 植物制造1g干物质所需水分(克),恰是蒸腾效率的倒 数。 三、植物的蒸腾及其调节 幼小的植株,地上部各部位都可散失水分;成年 植株则受到限制,通常通过皮孔、角质层和气孔三 种途径。 (一)气孔的分布、大小和数目 (二)气孔蒸腾的途径 通过小孔的扩散速率不与小孔面积成正比,而与 其边缘长度成正比,这一现象就叫做小孔扩散律。 (三)气孔扩散的小孔扩散律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气孔结构。气孔是植物叶片表皮 组织的小孔,一般由成对的保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四周 环绕着表皮细胞,毗连的表皮细胞如在形态上和其它表皮 细胞相同,就称之为邻近细胞,如有明显区别,则称为副 卫细胞。保卫细胞与邻近细胞或副卫细胞构成气孔复合体 。保卫细胞在形态上和生理上与表皮细胞有显著的差别( 图2-12、13)。 1. 气孔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