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许燕陕师大老师提供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701634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298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许燕陕师大老师提供_第1页
第1页 / 共298页
人格心理学许燕陕师大老师提供_第2页
第2页 / 共298页
人格心理学许燕陕师大老师提供_第3页
第3页 / 共298页
人格心理学许燕陕师大老师提供_第4页
第4页 / 共298页
人格心理学许燕陕师大老师提供_第5页
第5页 / 共2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许燕陕师大老师提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许燕陕师大老师提供(2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提 纲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人格理论的基本构成与类型 第三章 精神动力学范型 第四章 社会文化学派范型 第五章 特质论范型 第六章 学习论范型 第七章 人本主义范型 第八章 认知论范型 第九章 人格测验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p 如何理解整体人的形象 p 个体差异的表现与原因 p 能否有效的预测人的行为 p 量化的方法分析与整合人的形象 第一章 导 言 第一节 人格的概念 第二节 人格理论 第三节 人格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 人格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人格的概念 p 人格的实在性定义 总和式定义 整合式定义 层次性定义 顺应性定义 区别性定义 p 人格的非实在性定义 人格的特性 p 整

2、体性 p 独特性或差异性 p 稳定性与可塑性 p 生物性与社会性 人格的定义 p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 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 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特点 p 个体的行为模式 p 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p 相对稳定的模式 p 生物性与社会性 人格理论的组成部分 p 人格的基本结构 p 人格的动力 p 人格的发展历程 p 人格的成因 p 人格障碍与改变 p 人格评量 人格理论分类 p 现象学行为主义类型 前者强调人是独特的,有自由意志和抉择力的;不 采用测量、测验的方法,允许较多的自由反应; 治疗以沟通为主。 后者强调个体之间的相似性与决定论、驱欲;采用 客

3、观、标准化、实证主义的方法;治疗偏重于行为 矫正。 人格理论分类 p特异同质论 人格理论应该注意什么现象 研究人格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应该建立何种行为法则 人格理论的主要范型 p 古典精神分析范型 p 新精神分析范型 p 特质论范型 p 生物学范型 p 行为学习论范型 p 人本主义范型 p 认知论范型 人格研究的重要课题 p 人性观 p 行为内在与外在的决定因素 p 行为统合与自我概念 p 不同觉知状态与潜意识概念 p 认知、情感与外显行为的关系 p 过去、现在与未来对行为的影响 人格理论的评价标准 p精确性 p可检验性:卡尔波普尔的著作猜想与反驳中提出的概念。 波普尔认为判断理论(命题)是否科

4、学的标准是 Flasifiability(经常被译成“可证伪性”)。 p概括能力 p简洁性: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 理”。 p逻辑一致性 p有用性 人格理论的向度 p 自由意志-决定论 p 理性-非理性 p 整体说-分析说 p 遗传论-环境论 p 主观性-客观性 p 主动性-反应性 p 均衡性-不均性 p 可知性-不可知性 p 可变性-不可变性 第三节 人格研究的方法 p个案研究与临床法 以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的收集材 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定性描述,进行系统而深 入的研究。 p特点: 某些情况下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资料真实

5、,无过多人为的干预 无法避免主观偏好的影响 个体观察团体观察的矛盾语言报告存在的问题 p 实验法:针对多个被试, 设法控制研究变量 并试图建立因果关系。 p 特点: 人为干预与因果关系的意义 忽略真实情景的影响(内、外效度) 长期的历程性研究不足 主试效应 并非所有现象可以在实验室中呈现 第三节 人格研究的方法 p 问卷与相关研究法 针对多个被试,吸取了上两种方法的优;涉及广 泛的变量;并建立某种数量关系。 p 特点: 成本低,数据量大 工具是否可靠 反应偏差 相关的问题 第三节 人格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 人格的影响因素 p 遗传与生理因素 p 家庭与早期经验 p 学校与社会文化 p 遗传与环境

6、的交互作用 遗传与生理因素 遗传因素 p 家族史或家谱研究 p 双生子与寄养研究 p 选择性饲养 p 早晚期行为差异的对比研究 p 体型学说 生理因素 p 生物化学、 p 脑功能定位 家庭与早期经验 家庭成因 p 父母人格 p 家庭教养方式 早期童年经验 学校与社会文化 学校 p 教师的管理风格 p 同伴集体 社会文化 p 民族性格的差异 p 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 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类型 p反射作用 p激发作用 p前活动作用 遗传率的计算公式: : 同卵双生子的相关 :异卵双生子的相关 遗传与环境作用比: 第二章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Freud的人性观 p反理性主义:强调非理性力量对行

7、为的意义,主要包括攻击与 性本能 p能量系统: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还原论的思想 p生物学的影响:能量的源泉即为本能 p欧洲临床病学的影响:精神病的心理病因观 Freud对科学的看法 p 认为模糊的概念、臆测的理论在实证科学发展初期是必要的 意识与无意识机制 p 为什么无意识成为Freud研究的重点? p 意识层次的划分 p 关于无意识存在的当代心理学依据 p 不同意识层次之间的动力学关系 p 无意识如何表达自己 无意识的特点 p 无矛盾性 p 无时间性 p 不存在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 p 非现实性 p 能量强大 人格结构本我 p本我的起源: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其理论也被人称为“本我心理 学”

8、、“生物学人格理论”, p本我与本能:“一大锅沸腾汹涌的兴奋” 早期理论(1913年以前) 与后期理论(后20年) p本我与意识 p本我工作原则:快乐原则 p本我满足方式:反射作用与原发过程 人格结构自我 p 自我的起源 p 自我与意识的关系 p 自我工作原则:现实原则 p 自我满足方式:继发过程 p 自我的功能:“一仆三主” 人格结构超我 p 超我的起源 p 超我与意识的关系 p 超我工作原则:理想原则或至善原则 p 超我的内容:良心与自我理想(奖惩系统) p 超我的功能 人格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p 三部分与意识的关系 p 三部分之间的动力关系 p 三部分与理性的关系 冲突、焦虑与自我防御

9、机制 p 焦虑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体验? p 焦虑是如何产生的? p 焦虑的产生具有什么意义? p 焦虑有哪些类型? p 焦虑与神经症的产生具有怎样的关系? 焦虑的性质 p一是现实焦虑,它以自我对外界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现实焦虑 相当于恐惧,有助于个体的自我保存。 p二是神经症焦虑,它以自我对来自本我的威胁的知觉为基础。 而且,神经症焦虑也以现实焦虑为基础,因为,人们只有当认 识到自己的本能需要的满足会遭遇现实的危险时,才会恐惧自 己的本能。 p三是道德焦虑,它以自我对来自超我、尤其是良心的谴责的知 觉为基础。当个体知觉到自己的行为可能违反自己信奉的道德 原则时,会体验到罪恶感和羞耻感,从而使个体

10、的行为符合个 人的良心和社会道德规范。 焦虑的发展 p弗洛伊德认为,焦虑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是原始焦虑阶段, 二是后续焦虑阶段。原始焦虑主要是出生创伤,是后续焦虑的 基础。后续焦虑是作为信号的焦虑,即个体在以后的发展过程 中,只要遇到无法应付的情形或自我意识到里比多的涌现使自 己可能再次陷入被动无能的状态,就会以焦虑为信号,调动内 部已经形成的防御机制来应付。 p原始焦虑中,自我是被动地体验到焦虑,而在后续焦虑中,自 我是主动地体验焦虑,并且以此为信号来调动自我的防御机制 的。但无论如何,焦虑实际上是早期创伤经验的反复出现。 自我防御机制 p 特点:无意识水平与非理性 p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

11、一种防卫功能,自我在不知不 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超我与本我之间,本我与 自我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 自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 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人格发展理论的两个前提 p 成人性格是由各种婴幼期经验塑成的 p 性力是与生俱来的,出生后随心理性阶段发展而发展 对性力的基本看法 p 出生后即有明显的性活动表现 p 性与性器的区别 p 性活动的目标并非一定指向生殖与繁衍 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p 口腔期(01岁) p 肛门期(13岁) p 性器期(36岁) p 潜伏期(612岁) p 生殖期(12或13岁开始)

12、停滞、倒退和人格特征 p 停滞与倒退 p 可能的原因 p 主要的人格类型 口腔期人格 肛门期人格 性器期人格 生殖性人格 Adler与Freud理论的主要分歧 p 对“性”的看法: Adler轻视“性本能”在人格发展中 的作用,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将Freud的影响,强调 每个人以独一无二的方式发展自己的生活风格。 p 对“潜意识”的看法:将Freud的“潜意识” 概念抛诸 脑后,认为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对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p 对“严格决定论”的批评:个体在生活中有相当多的主 观自由,而不是简单的由生物因素与童年期经验决定。 人格动力自卑与补偿 Adler认为大自然对于低劣或缺陷都有一种补偿

13、作用,这 一现象在个体的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可找到证据。 p器官的自卑感与生理补偿:1907年发表器官的自卑感及其生 理补偿,强调自卑感主要来源于生理缺陷或功能不足,通过 发展机能不足的器官与发展其他器官的机能加以补偿。 p自卑感与心理补偿:自卑感的存在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心理事实 ,是人格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其本身并非为不正常状态,没 有自卑就没有补偿。理论重心从生理自卑向心理或主观自卑转 移。 追求优越 p追求权力意志:对权力和力量的追求,早期强调攻击和力量、获得 男性品质是克服自卑和补偿的主要途径,其本质和“原欲”的概念类 似,是一种生理的心理力量,只是其表现方式不同。 p追求优越:主张人生而具

14、有一种把人格统一于某个总目标的内驱力 “追求优越”。后期采用该术语,认为它是人格的主导动机,“生 活的基本事实”,强调补偿往往是超额的,即不仅抵偿了缺陷,还发 展为优点。“它与身体的生长并行地发展着。它是生活本身的一种固 有需要我们所有的机能都遵循着这个方向前进”。 p提出个人优越与社会优越两个概念。追求优越是为求得自身完美所 做的一种努力,而并非一种要超过他人的欲望,虽然试图完全达到 自己愿望的方式因人而异。阿德勒观察到患神经症的人只顾努力达 到自己的目的,正常人则以对社会有益为自己奋斗目标。 生活风格 p概念:个体力求优越的独特行为模式,决定了一个人追求优越 的目标和以及如何追求两个方面。

15、 p形成:由儿童个人的条件、生活环境、经验、创造性自我发展 和建立起来的。 p类型: 健康的生活风格:趋向个人完美,同时有利于社会目 标的实现,与他人和谐共处,即社会利益型的生活风格。 错误的生活风格:不指向社会利益,缺乏社会兴趣,主要包括 支配型、索取型和逃避型的生活风格。Adler将原因归为:生 理自卑、溺爱与忽视。 社会兴趣 p “只要对别人是有用的,只要他在战胜一种共同的,而 不是私人的自卑感,那这个人就会感到安适,就会感 到他的存在是有价值的,不仅道德的本性,而且正确 的审美观,以及对美与丑透彻的理解都常常是建立在 最真诚的社会情感之上的” p 是一种遗传而来的潜能,如果认识不到这种潜能,就 会导致神经症、失败的人生。 社会兴趣 p 三层含义(1)个人为社会的一部分,个人与社会是不 可分割的;(2)要了解个人,必须从其社会情境入手 ;(3)社会理想是个人价值判断的指标。 p 人生三大问题的成功解决都与是否具有充分的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