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广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8700950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广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广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广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广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广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广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广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 文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号码的标号涂黑。2、 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将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 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

2、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4分)一、(6小题,19分)1.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啜泣阔绰 哺育相辅相成 B.贮蓄踌躇 骸骨骇人听闻 C.奥秘执拗 默契锲而不舍 D.畸形木屐 憔悴鞠躬尽瘁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屏障 心旷神怡 葱笼 头晕目眩B.悲怆 粗制滥造 推崇 中流砥柱C.滂礴 获益匪浅 泯灭 沥沥在目D.绯红 峰芒毕露 藩篱 齐心谐力3.下列语段中,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阳春三月,和煦的春风和

3、沁人的花香相得益彰,广州处处春意盎然,美不胜收。无论在增城的白水寨、南沙的百万葵园,还是市内的流花湖公园、云台花园,到处都是碧草连天、花团锦簇,一派生机勃勃。在这美好的时节,与同学一起畅游花海,尽情享受天伦之乐,真是人生一大乐事。A. 相得益彰 B.美不胜收 C.花团锦簇 D.天伦之乐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为了解决当前校车超载严重、交通事故屡有发生,有关部门已着手制订校车安全条例。B.广州是广东省建成绿道线路最长、覆盖面最广、综合配套最齐、中心城区分布最广的绿道。C.全球核电站应从日本福岛危机中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D.新一届的广州市中学生

4、文联代表大会广泛采纳并征求了与会同学关于如何办好文学社团的意见。5.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意思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原句:阅读是撑托城市发展的人文基石和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一种潜在力量。改句:难道阅读不是撑托城市发展的人文基石和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一种潜在力量吗?B.原句: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改句:凡立功名于世者,全都是从小处做起,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C.原句:实力强大的七班篮球队被公认为弱旅的三班篮球队打败,显得非常不服气。改句:公认为弱旅的三班篮球队打败了实力强大的七班篮球队,显得非常不服气。D.原句:有谁能否定爱迪生是对人类社

5、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大发明家呀!改句:没有谁能否定爱迪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大发明家。6.根据下面的调查表,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36字。(4分)我国国民阅读方式倾向年份纸质图书阅读网络(电子)阅读2010年80.2%19.8%2011年76.3%23.7%近两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倾向:_ 。二、(2小题,15分)7.古诗文默写(10分)(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杨花落尽子规啼,随风直到夜郎西。我寄愁心与明月,闻道龙标过五溪。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伴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C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D山川之美,

6、古来共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高峰入云,清流见底。E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于乱世苟全性命,不求闻达于诸侯。F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各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选4)(4分)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_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牺牲玉帛,_,必以信。左传曹刿论战_ ,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_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启窗而观,_ 。(魏学洢核舟记)(3)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初中语文课本中合适的古诗词名句。(4分) 【说明: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7、。】 古代诗歌讲究色彩的运用,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塞上胭脂凝夜紫”,诗经中的“ ”,白居易观刈麦中的“ ”,木兰诗中的“当户理红妆”,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 ”,等。从这些句子中不难看出,“诗中画”在这里主要是借助于色彩词汇的灵活运用和巧妙搭配,形成色彩感和色调鲜明的意境美。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文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1)闻之,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2)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3)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6分

8、)三、(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1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则素湍绿潭 B.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吴广素爱人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C. 空谷传响,

9、哀转久绝 D.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属予作文以记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一千二百里长的三峡两岸,高山对峙,怪石嶙峋,峭壁重叠,群山绵延不断。B夏天的三峡有许多险滩,过往的船只不论是顺行还是逆行,其航道大都被阻隔断绝。C每逢到了春冬之季,三峡江水变得缓慢安详,青翠群山静静倒映在碧绿清澈的潭面上。D在雨后初晴或秋霜初降的早晨,三峡的山林水涧又展现出清凉热闹的另外一番景象。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月夜 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

10、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1)“更深”“阑干”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四、(9小题,4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 15题。说 园陈从周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见,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的,提出来谈谈,姑名“说园”。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

11、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山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明

12、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一个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它与植物园有别,是以观

13、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要能做到“园以景胜,景因园异”,那真是不容易。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国园林是各具风格的。古代园林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虽亭台楼阁,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功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蕴藉有余味。在民族形式的探讨上,这些似乎对我们有所启发。 (节选自陈从周园林随笔)13.下面的内容,不能直接体现“静中生趣”的一项是( )(3分) A.绕池一周,有时走走,有时可驻足。B.止步槛前,细数清水中游动的鱼儿。C.坐在亭中,迎着清风等待欣赏月色。D.透过轩窗,注视墙上花影随风摇曳。14.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从我国造园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中国园林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B.用拙政园和瘦西湖的例子作对比,说明中国园林移步换影和动中生趣之妙。C.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的例子,说明中国园林的建造要与大自然完全一致。D.中国园林的亭台楼阁和山水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