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控制障碍临床特性和药物治疗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700931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动控制障碍临床特性和药物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冲动控制障碍临床特性和药物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冲动控制障碍临床特性和药物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冲动控制障碍临床特性和药物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冲动控制障碍临床特性和药物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动控制障碍临床特性和药物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动控制障碍临床特性和药物治疗(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冲动控制障碍的临床特征和药 物治疗 北京大学 崔玉华 冲动控制障碍(ICDS)是一种常见的精神 疾病,患者有显著的社交和工作能力减退, 并可能发生法律问题或财政问题. 冲动控制障碍包括病理性赌博、偷窃癖 、拔毛癖、间发性暴怒障碍、纵火癖。 这些障碍的特点是难以抵抗的过度和( 或)极度的自伤或伤人的冲动。 DSM-IV-TR诊断标准还包括其它未分类的 冲动控制障碍,如病理性皮肤抓伤、冲动性 性行为和冲动性购物。 冲动控制障碍 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指在过多强烈的欲望驱使下,采取 英雄模范些不当行的精神障碍,这些行为目的仅仅在于 获得自我心理满足(CCMD-3) 包括四种亚型:病理性赌博、病与性纵火、

2、病理性偷窃 、拔毛症 习惯与冲动障碍 其特征多为无清楚的合理的动机而反复出现的 行为,对他人及自己的利益都有损害,病人自 称这种行为常有冲动性无法控制。 包括:病理性赌博、病理性纵火(纵火狂)、 病理性偷窃(偷窃狂)、拔毛狂、其它习惯与 冲动的障碍(私利不能克制做出这种行为的冲 动,在前期有一段紧张感,在实施这种行为时 有轻松感) 未列于其它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ICD-10 冲动控制障碍在青少年和成人中 相对多见,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 死亡率,应用行为治疗和药物治 疗有效 ICDS的核心特征 许多ICDS具有以下特征:反复出现不计后果 的行为、对问题行为的控制能力降低。问题行 为发生前出现冲动欲望

3、或渴求状态;问题行为 发生时有快感体验。 正是由于这些特征,所以ICDS被称是行为成 瘾;目前还不完全了解其与强迫行为之间的关 系,但是二者之间的的确有所重叠。 冲动行为是指迅速的、无计划的对于内在或外 在刺激的反应,不考虑不良后果。 强迫行为是指反复出现的有目换的行为,目换 减少或防止焦虑或痛苦没有快感和满足感,有 人认为二者是位于某谱系的丙个商战,才者可 同时存在于某种疾病,也可在同一疾病的不同 时间发生。 冲动控制障碍的病因-神经生物 学 5HT功能低下,造成了行为的去抑制。 DA及其代谢异常是患者的奖赏和强化问题的 基础。 NE可能调节觉醒,注意和感觉寻求使之在冲 动行为中有一种快感。

4、 内湖性麻醉剂也可以调节兴奋水平影响叛党回落的DA 活动。 其它:1、尤其是睾丸酮与攻击行为的形式与表达有关 。血浆胆轱醇浓度与身体攻击成负相关。 可能一种行为成瘾;基因ICDS的家庭中其ICDS发病率 不断上升 冲动控制障碍的病因心理学 原因 反叛方式、逆反;自我惩罚的需要;吸引注意 力;摆脱抑郁情绪;同伴影响、青春期家庭环 境影响等;家庭性:一级亲属中酒精滥用高达 30-60%;个性特点社会因素、文化信息影响 等 总结 冲动控制障碍并未引起临床医生和研究 者的重视,根据目前的仅有的少量研究 ,尽管样本较大,且对照研究,但仍没 有足够的说服力来提供治疗方案。 目前尚无FDA批准鞭种药物治疗某

5、一种 冲动控制障碍,使用何种药物,治疗何 种患者,最佳治疗时间仍无汉确定,由 于浒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冲动控制障碍的 患病率相对较高,继续更多研究为临床 服务。 强迫性购物(也有称冲动性购物 ) 概念:强迫购物(CBO)是种过度的购物 冲动和行为,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功能损伤 。 20世纪早期BLEULER和KRAEPELIN 二人首先在书中描述强迫性购物症的临床 表现,BLEULER把其与偷窃疗和放火疗 归为一组 目前该障碍又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报道。 关于CBD的分类目前仍存在争论,一些研究者 把其与成瘾障碍联系在一起,而另一些归为强 迫症,还有将共归为心境障碍 流行病学 已经报道的调查中其患病率最低

6、2-8%、最高 12-16%之间 ,以社区伙甚大孤研究和临床调 查提示:80-95%为女性 起病多在18-19或20多岁 病程:大多数为持续的病程 病因学 至今为止,病因仍为明,推测主要与发育神经 生物学和教育因素相关,精神分析学家提示: 早期生活事件(如性虐待)是诱发因素。 神经生物学主要是5HT、DA、阿片类系统 研究注意到CBD-OCD之间存在相似性 病因学 由于CBD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所以认为有文化作用机制 。如市场经济广泛多样的商品提前消费观等。 有证据表明:CBD存在家庭聚集性而且这些家庭中,心 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滥用障碍通常更显著。 与对照组比一级亲属更易患抑郁症、酒精滥用和

7、药物滥 用。也有报道与某种受体基因有关。 临床症状 CBD患者通常描述自身存在一个积累的冲动或焦虑只有 在购物后才能完全消失:可归纳为四个阶段:1、预备 :出现想法、冲动或想有一个特定的物品或逛街行为2 、准备:逛街或消费3、逛街、购物:自身感到强烈地 兴奋甚至产生一种快感。4、消费:完成购买、过程结 束,通常伴随失落或失望的感觉 一项研究报道:负性情绪是最常见 的CBD的前躯,而快感或从负性 情绪中解脱是最常见的结果。 患者通常愿意承认CBD是一个问题,大于 40%认为自己在购物时推动控制,几乎92% 设法抵制问到,但几乎没有成功过。对已购物 的处理:包括归还、不打开包装、出售、甚至 扔掉。

8、 共病 常见有:心境障碍21-100%、焦虑障碍41- 80%、物质滥用21-46%进食障碍8-35%其 他冲动控制障碍21-40%常见人格障碍强迫型 22%、回避型15%边缘型15%等 强迫性购物的治疗 关于芗有效的研究很少,SSRI类芗相 关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从而提示强迫性 购物患者可能存在目前尚不了解的神经 生物学异质性。 病理性赌博(PG) 病理性赌博定义为一种顽固的、反复发作的表现为不良 方式的赌博行为。 如对赌博的迷恋,对赌博行为的不能控制,对深受的人 说谎,犯罪行为,社会和职业的功能受损 最近有报道,其患病率和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相 似,显然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PG

9、通常起病于青春期代号者成年早期,女性患者倾向 以非战略性赌博游戏,如:老虎机,男性倾向于战略性 赌博游戏上,如运动和纸牌赌博。广告常常是他们渴望 赌博的共同“扳机点”,还可能无聊和孤单的感觉会引发 渴望。 未以治疗病程常为慢性,反复发作性的。 研究一致的发现与情感障碍、物质使用障碍、 焦虑障碍、强迫性障碍共病是其常见表现。 常见共病:情感障碍70%物质使用障碍60% 焦虑障碍40%强迫障碍20% 诊断 多数患者不愿意自己报告,其行为带来的社会、经济、 家庭或职业上的损害和痛苦通过以下询问得到诊断性评 估:你的赌博心瘾不受你的控制吗?赌博对你的生活有 影响吗?你赌博远远超过你想要这么做,是吗?你

10、一心 想着赌博吗?有人曾经告诉过你赌博方面的问题吗? 治疗、临床表现 治疗:由于目前研究的限制,对特定的 PG患者来说哪种方法最佳仍不清楚。 临床表现:共患病、家庭史的评估能为 治疗干预提供有用的线索 药物治疗 由于没有FDA批准的药物来治疗PG, 患者应被告知这种疾病不是按说明书用 药的,以上考虑芗治疗是根据经验实施 的。 阿片娄物质拮抗剂 纳曲酮:起初大剂量(平均剂量157MG/D)纳曲酮表现的疗效主要 是减轻了赌博渴望、想法及行为的强度。 45例(12周)与安慰剂对照,平均188MG/D减少赌博的频率和强度 上有效,但其严重的副作用及升高肝酶的风险,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纳美分:207人(

11、16W)与安慰剂对照,25MG/D和50MG/D减少 渴望想法行为,一些患者恶心,尚未发现肝毒性。 抗抑郁剂:研究发现大脑的腹内侧前额皮层5HT功能 的降低或许能引起脱抑制 从而导致PG,因而作用于5HT神经传递的药物可以评估其效果。单纯PG纳曲 酮CBT或者合用 有抑郁者-SSRI、CBT或者合用 有双相者-锂盐、丙酸钠、CBT或二者全用(CBT认知行为疗法)SSRI或许在 减轻PG症状上有效 情感稳定剂:丙酸钠、碳酸锂(平均血锂0。87/10W)其对症状改善优于安慰 剂 心理干预 对照研究肯定了认知行为治疗对PG的 疗效,主要改变患者关于随便决定大事 情的感受知控制观念,如赌博者互助会 (

12、GA) 小结 致力于PG治疗措施的研究相对较少,临床研 究表明PG往往对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有良好 的疗效,这些疗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PG 患者的病理行为及社会影响 双相障碍伴随共病极为常见 身体疾病:疼痛、糖尿病、心血管病、 肥胖、偏头痛、 精神障碍:人格障碍、ADHD、冲动控 制障碍焦虑障碍、进食障碍、物质滥用 丙酸钠 有效率:50-65%,疗效特点:对典型 的、混合发作型及快速循环型更有效; 最广泛使用心境稳定剂之一,起效快: 一般3-10天 有关丙酸钠的关键信息 丙酸是急性躁狂发作的有效治疗治疗手段:尤其是躁狂的主要 症状(5天起效)对典型发作和混合相均有效、在抑郁发作的 情况下依然有

13、效、对既往有抑郁发作史的,显著有效,在治疗 躁狂中有较安全的疗效/风险比;可以有效的延长严重情感障 碍复发的间歇期:特别是在与安慰剂对照猫画虎的研究中;与 SSRI联合治疗对抑郁发作有效,有较好的耐受性 双重缓释作用 是一种脂肪酸、能在十二指肠被缓 慢吸收,所以本身就具有缓释作用 使用方法: 初始标准加量:每日起始剂量500MG分2次服用,早晚各一 次;快速加量:第三天1000-2000MG/D,第七天达到 1500MG/D;每日维持治疗剂量:1000-2000MG,根据病 情和血药浓度调整。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3000MG,治疗血 药浓度在50-125微克/ML范围内。 20-30MG/KG,20MG/KG维持 在临床中的其他应用 精神分裂症伴冲动激越行为;难治性精神分裂 症的增效作用、人格障碍所伴发的行为障碍及 情绪障碍;品质性精神障碍所臻的情绪及行为 障碍;酒精及物质依赖所伴发的情绪行为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抽动秽语综合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