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手术部位的部分感染与控制措施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700852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手术部位的部分感染与控制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预防手术部位的部分感染与控制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预防手术部位的部分感染与控制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预防手术部位的部分感染与控制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预防手术部位的部分感染与控制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手术部位的部分感染与控制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手术部位的部分感染与控制措施(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李素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前 言 o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55所医院的现患 率调查资料显示,平均医院感染率为8.7% 。 o手术部位感染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SSI) o泌尿道感染 o下呼吸道感染 前 言 o美国每年有200万人发生医院感染,每年有9万人 死于医院内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是住院病人中最常 见的并发症。美国每年要进行3000万例以上的手 术,有25%的病人发生SSI。SSI影响了病人 的康复过程,增加了病人痛苦和病死率,导致住院 时间延长,随之产生的检查、治疗、护理的更多需 求,使每例额外增加医疗费用273426

2、019美 圆,每年总费用高达83130亿美圆。因此,预 防或减少SSI的发生,是保证病人医疗安全,提高 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 手术部位感染常见危险因素 o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手术时切口的内源性污 染程度(是清洁的还是脏的伤口),而是否 感染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手术时间和病人 的综合情况。导致SSI感染的其他因素还有 手术技巧、术前剃毛、引流物等异物的应用 、微生物的致病力、伴随其他部位的感染等 。 患者相关危险因素 o年龄(老年人和新生儿) o基础疾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 性肺气肿等) o身体其他部位有无感染存在 o治疗因素(机械通气3天,使用激素等) o住院天数(手术前住院日5天)

3、o机体状况(超重或营养不良、免疫受损) o生活习惯(吸烟) 手术相关危险因素 o手术野准备不当或护理不充分:剃刀备皮、备皮时 间距手术时间长,备皮过程皮肤有损伤。 o不恰当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o手术室流动人员过多 o手术器械清洗、灭菌不充分;处理不当的侵入性器 械重复应用。 o手术操作(手术难度大、持续时间长、出血量大) 、手术类型(污染或严重污染的手术、移植或植入 手术) 手术相关危险因素 o组织损伤严重 过多使用高功率烧灼工具( 高频电刀),导致组织干燥、失活。 o手术技巧 止血技术差导致出血、血肿(术 中血清理不彻底)、留有死腔、过度牵拉导 致组织损伤、组织缺血。 o 植入物或引流 手术相

4、关危险因素 o术者手和患者术野皮肤消毒不彻底 o缝线的质量 o手术小组人员携带微生物(皮肤感染等) o手术室环境,如保洁差、手术室通风差(新 风量不够或换气次数不够) 麻醉影响因素 o组织灌注量 o温度 o吸氧浓度 o疼痛 o输血 SSI特殊危险因素 o 人员流动频繁 o 不必要的交谈 o 物品杂乱摆放 o 违反着装规定 o 剃刀备皮 o 不按时给予预防性抗生素 o 术前感染未很好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 o清洁伤口:来自外环境和病人本身的正常菌 群。正常人群中25%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定 植,其中1%为MRSA。葡萄球菌感染的 SSI中,有40%为MRSA。 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 o清洁/污染、污

5、染、脏的伤口:多见于手术 部位的内源性需氧菌和厌氧菌。 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 o手术部位感染常见病原微生物有: o金黄色葡萄球菌 o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o肠球菌 o大肠埃希氏菌 o铜绿假单胞菌 o肠杆菌 o变形杆菌 o肺炎杆菌等 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 病原体 美国(%) 中国(%) 金黄色葡陶球菌 20 11.6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14 5.9 肠球菌 12 大肠埃希氏菌 8 16.9 铜绿假单胞菌 8 10.0 手术分类 o清洁手术:手术涉及的是无炎症和无污染的 系统。 o清洁-污染手术:手术涉及到污染及可能污 染的系统,如胃肠道、呼吸道、生殖道和泌 尿道,但没有明显内容物溢出。 o污染手术:

6、有炎症、有脏器的内容物溢出, 但无脓性分泌物。 o脏手术(严重污染手术):内脏穿孔伴有脓 性分泌物。 手术部位感染率 o世界卫生组织报道,19世纪中叶,手术切口感染 率为7080%,1999年调查显示,伤口感染率 为05到15,清洁伤口占21%,清洁/污 染伤口为33%,污染伤口为71%。 o美国 CDC监测资料显示,清洁伤口感染率1 5%,清洁-污染伤口感染率311%,污染伤 口感染率717%,脏伤口大于20%。 o卫生部规定,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分别低于 1%、(1级医院)和0.5%(23级医院) 。 SSI的定义 o切口周围或引流管插入部位出现脓性 分泌物,伤口周围出现蜂窝织炎。 o

7、还应将外科切口感染与器官或器官腔 隙的深部感染加以区别。 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o仅限于切口缝合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 染发生手术后30天之内。 o临床诊断:具有下列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o-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 泌物。 o-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o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 菌培养阳性。 深部切口感染 o感染涉及筋膜、肌肉。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 之内,有植入物手术后一年内发生的与手术 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 o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具有下列四条之 一即可诊断。 o-从深部切口引流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 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深部切口感染 o-自然裂开或

8、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 性分泌物或发热380C,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 o-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 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 o-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o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 菌培养阳性。 脏器/腔隙感染 o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之内,有植入物手术后一年 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器官或腔隙的感染(除外皮肤、 皮下组织、肌肉和筋膜)。 o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具有下列三条之一即可 诊断。 o-引流或穿刺抽到脓液。 o-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 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o-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o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

9、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术前病人准备 o对择期手术,术前明确并治疗所有业已存在 的感染,如果有感染存在,则应推迟手术; 努力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术前皮肤准备 o手术前一天晚上,病人应用抗微生物肥皂洗 澡或淋浴。手术部位必须先用肥皂和水清洗 ,再用抗微生物药物进行术前皮肤准备,次 序应是从中央到周围。准备的区域必须足够 大,包括整个切口和邻近的皮肤,足以供外 科医生手术而不接触未消毒的皮肤。 术前皮肤准备 o不要使用剃刀剃毛,(皮肤有划痕,有助于 细菌聚集,从而增加感染率),只有毛发确 实影响手术时才去除毛发。必须去除毛发时 ,只需去除切口及其周围的毛发,应在术前

10、即刻选用脱毛剂或使用备皮器去除毛发。剃 毛和手术间隔越长(最长24小时),感染 率越高。 术前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o高风险或特殊手术,应针对可能感染的病原 体,通过静脉给预抗生素,药物的选择应遵 循抗菌谱广,半衰期长、血药浓度高、相对 毒性小和价格便宜等特点。正确的使用时间 是在手术室内,于开皮前30分钟1小时内 使用,切皮时就使抗生素在组织内达到高峰 值。 术前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o手术时间长,超过3小时;失血量多 1500 ml,可在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 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 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o万古霉素应

11、在手术前6090分钟开始输注 ,要谨慎使用万古霉素,因增加VRE的出现 。 术前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o择期肠道手术,口服抗生素预防肠道感染。 o高风险剖宫产手术,脐带夹闭后给予一剂量 抗生素。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o坚持无菌操作 手术过程、静脉输液或放置 导管,遵循无菌原则。 o病人血糖控制 血糖升高可降低WBC的黏 附、趋化、吞噬和杀菌功能;高血糖还可增 加住院时间和病死率。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o温度和02分压控制 麻醉可以影响机体的体 温调节,麻醉还可以扩张血管来降低体温, 术中患者出现低体温,可导致患者心肌缺血 ,增加出血;患者可能出现的低体温,可使 患者氧摄入降低,从而降低中性粒细胞的

12、杀 菌能力;氧摄入降低,还可减少胶元蛋白的 沉积,影响伤口愈合,从而增加SSI。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o使用电热毯或加温器,术前30分钟的预热 和术中给患者加温,尽量减少暴露部位,采 用适当加温静脉液体和热冲洗液,同时手术 中和术后数小时给病人吸氧,可有效降低 SSI的感染率。 温 度(0C )控制 SSI感染率(% ) 处理组 (积极加温) 366 6 对照组 (常规术中护理) 347 18 200名结肠直肠手术患者不同温度下SSI的感染情况 温度与手术部位感染 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o在美国超过70%的手术是门诊手术;心 脏或其他重大手术患者在手术的当天入院 ;所有手术的住院时间是5天(包括心脏

13、 手术)。 提高手术技巧 o提高手术技巧 外科技能训练及外科手术经验,可 有助于预防SSI。 -去除死腔 -有效止血 -手术动作轻柔 -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避免进入内脏 -使用合适的引流和缝合材料 伤口引流为细菌的 进入提供了一个通道,不建议引流,必须引流的话 ,应首选闭合性引流,并应另辟切口引流,不应从 原手术切口引出。 手术室感染管理 o感染控制理念的改变 “零容忍”“一个感染也 太多”。 o培训 大力宣传感染与经济的关系,仔细观 察手术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记录并及时反 馈,使所有人都能参与感染控制。 手卫生 o 80%的院内感染因接触医务工作者的手而 在患者之间传播。 o有30%的院内感

14、染可通过简单的洗手行为 而得到预防。洗手是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 最重要的方法。 o采用有效的外科手消毒剂和有效的外科手卫 生方法。 手卫生 o手消毒剂的包装应当能够避免导致二次污染 造成致病微生物的传播。 o必须制定洗手的书面政策和步骤。 o洗手前必须取下首饰、剪短指甲。 o简单卫生洗手只限于手和手腕,外科洗手包 括手和前臂。 外科手卫生 o戴无菌手套之前,外科手消毒可用抗菌肥皂 或速干手消毒剂。速干手消毒剂最好具有持 久杀菌效果。 o-使用皂液进行手和前臂的清洗,洗手之 后用消毒毛巾把手和前臂完全擦干。 外科手卫生 o-外科手和前臂的消毒。洗手和手干燥后 ,接着2次(每次56 ml)应用快速

15、手消 毒剂,按照产品指定的手与消毒剂的接触时 间(保证足够的接触时间,一般为35分 钟,没有必要长时间擦洗,如10 分钟), 揉搓至干燥后穿手术衣、戴手套。 手术室环境保洁 o必须减少经空气传播的细菌,保持环境表面 清洁。 o每天清晨第一台手术前湿擦去除所有平面和 照明上的灰尘; o手术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溢出物,立即收集感 染性废物; o两台手术间,即每台手术后现场清洁和消毒 水平表面和所有的手术物品,如仪器、器具 、墙壁、物桶、手术台和桌子; 手术室环境保洁 o一天工作结束时清洁所有器具、光源和照明 设备、清洗所有地板、物桶。现场清洗托盘 架、把手、刷手水槽、过道、通风面板、天 花板上的仪器; o每周一次彻底清洁手术室,包括所有辅助室 ,如休息室、存储室,以及壁柜、冰箱、暖 箱、墙壁和天花板。 手术室通风控制 o有植入物的矫形手术和器官移植等择期高危 手术,应对手术室采取特殊的通风措施(层 流通风),并定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