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课件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 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8700360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天门山课件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 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望天门山课件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 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望天门山课件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 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望天门山课件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 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望天门山课件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 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望天门山课件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 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天门山课件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 资料(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贵港覃塘三里镇水仙小学 黄育全 古 诗 两 首 断开 楚江孤帆 dun ki ch jing g fn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清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这首诗时,一 定要感情地读出“磅礴 ,雄壮,充满阳刚之 气。” 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 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 初步感知这首诗给你 的印象: 这首诗描 写了雄伟的 长江,有一 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 ,给人身临其境的感 觉。 1.作者笔下的天门山有什么特 点?聪明的你知道吗? 2.谁能够说说这首诗里描绘了 多少种事物? 李白的画像 1.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涂县 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 梁山

2、,在江南的叫东凉山两山隔 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山。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 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查一查: 1、望- 2、开- 3、至- 4、此- 5、回- 6、孤- 7、帆- 1、望-看,往远处看。 2、开-断开。 3、至-到。 4、此-这里。 5、回-回旋。 6、孤-单独。 7、帆-船。 欢迎进入诗句赏析 1、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 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 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 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 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 ,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2、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

3、对峙的天 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 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 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 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 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 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 险。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 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 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 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 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 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 一片孤帆”。 想一想:体会断、开 、回动词的意境! 1、断、开这两个动词 描绘出江水的声势浩大 。 2、回字写出了江水 回旋湍流而激荡,气势 不可阻挡。 2

4、、猜想第三和第四句的诗意 ! 1、初步了解体会一下,第一 和第二句的诗意! 小资料袋: 1、2句的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 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 这儿突然转了个湾,向北流去。 3、4句的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 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 悠驶来。 试一试: 把整首诗连起来讲 一讲它的诗意! 画一画: 聪明的你,请把 诗中所描绘的内 容变成画并画出 来。 说一说: 请说说你画了什么? 为什么这样画呢? 请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这般雄伟壮观的美景下, 作者看着这滔滔不绝的江水, 偶 尔有一两叶孤舟在江面上航行, 作者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呢?会想 些什么呢? 请展开想象的翅膀 用自己的话写望天门山 聪明的小朋友们,谁能够准 确地背出这首诗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