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育)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8700219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30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教育)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精品教育)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精品教育)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精品教育)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精品教育)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教育)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教育)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学科素养在高中历 史复习中的渗透 【学习目标】 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梳理从汉代到宋元时期儒学发展的 历程,掌握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宋明 理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 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1.人物按圣人和愚人标准划分,折射出儒家占主流地位的特点 ; 2.道家和法家代表人物排名靠前,折射出汉代新儒学体系的特点 ; 3.民间的商人、侠客、农民排位居中上,折射出王侯将相宁有种 乎的特点; 4.表中未展列评判汉代人物,折射出史家受制于时代的特点; 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

2、理解为基础,对历 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1.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 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 2.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 达自己的看法。 3.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 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4.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 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 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1. 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 ,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3、。 2. 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 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 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 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史料实证的重要原则: 1.论从史出; 2.孤证不立; 3.摆事实,讲道理; 4.提高全面运用史料的能力; 5.注意挖掘史料背后的社会背景含义和特定的微观情境,切忌望 文生义、断章取义。 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 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 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

4、帝。然而不久,霍 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 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 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 因。(4分) 郡国并行制 度。 失礼仪,乱制 度。 材料二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 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 “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几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 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 黜考 材料一是史事记述;材料二是史事分 析。 (2)材料二

5、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2分)说明材料一 和材料二为何不同。(4分) 霍光专权,刘贺急于收权,矛盾激化。 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 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 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 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 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 :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 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 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 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这 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 贺的评价?(6分) 仅凭现有出土文物推翻汉书对刘贺的记述并不客观、充 分。 儒学成为正统。 丰富了材料一、二的史事记述和分析。 核心素养

6、之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 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 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 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于探讨 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1)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 的观念。 1.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2.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

7、的多种方式,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 去。3.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事件、人物、现象的相互 关联。4.能够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 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5.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 进行考察。 一、儒学的困境和儒学的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 ”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 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A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

8、之上,佛 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 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C 2.理学兴起的条件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 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10分) 说明: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 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 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 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 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 范社会秩序。(10分) 需要

9、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2分)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 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4 分)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 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 ,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A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 ”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 于治”。这反映了( ) A佛

10、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A 三、朱熹的学说和理学的成熟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 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D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 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春秋繁露 四书章句集注 儒林外史 孔子改制考 A B C D B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

11、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 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 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D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 ,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 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 ,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D 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 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

12、知者,致知也”。其 主张( ) 重建儒学信仰 人人都有良知 无私则无心 道德自我完善 A B C D D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 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 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 B C D C 五、宋明理学的影响 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是学习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对 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 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 情,具有家国的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 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了解世界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广 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