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创伤救护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699588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174 大小:6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创伤救护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医学创伤救护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医学创伤救护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医学创伤救护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医学创伤救护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创伤救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创伤救护(1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 伤 救 护 南京军区总医院 急诊中心 唐文杰 创伤的分类: 根据创伤的发生机制,创伤分为 钝器伤和锐器伤两大类。 (1) 钝器伤 (Blunt trauma) 典型代表是交通伤,还包括坠 落伤、重物砸伤、工业机械 绞榨伤、钝器打击伤等。 (2) 锐器伤 Penetrating trauma 典型代表是武器伤,还包括刀 伤、刺伤等。 三、多发伤的概念 多发伤指同一致伤因素所致 人体两个以上部位的严重损 伤。 这一概念包括以下三个内涵 : 1.损伤由同一致伤因素引起 ,主要指机械力所致的损伤 ,如交通事故、坠落、火器 等。 多发伤与复合伤是不同的概 念,复合伤由不同致伤因素 引起,如机械伤复合

2、冲击伤 、烧伤复合冲击伤、烧伤复 合放射伤。 2.损伤必须是两个以上的部位。 同一部位内的多个脏器损伤或同 一脏器的多处损伤也称为多发伤 ,但须冠以部位或脏器名称,如 胸部多发伤、腹部多发伤、小肠 多发伤、脑多发伤等。 3.损伤必须是严重的,对伤员生 命构成威胁,需要急诊处理。 严重损伤的定量标准一般指损伤 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6。 多发伤的特点 1损伤机制复杂 同一伤员可 能有不同机制所致损伤同时存在 ,如在一交通事故伤员可由撞击 、挤压等多种机制致伤,高处坠 落可同时发生多个部位多种损伤 。 2伤情重、变化快 多发伤具有加重效应,总 伤情重于

3、各脏器伤相加。 3生理紊乱严重 由于多发伤的伤情复杂, 多伴发一系列复杂的全身 应激反应,并互相影响。 诊断困难 易漏诊误诊 5处理顺序与原则的矛盾 6感染与并发症多 五、创伤救治的“黄金一小时” 严重创伤病人有着明显的三 个死亡高: 1创伤即刻至十数分钟 2伤后数十分钟至数小时 如果病人能在一小时内得到 有效的救治,大多数伤者能 避免死亡、残疾或严重并发 症,是谓创伤救治的: “黄金一小时” 3伤后数天至数周: 重症监治(ICU) 六、院前急救技术 院前急救基本技术包括现 场心肺复苏以及通气、止 血、包扎、骨折固定和搬 运后送等五大技术 (一)止血 1直接按压止血法 (1)出血点直接压迫止血

4、 (2)动脉行径按压法 2压迫包扎法 3填塞法 4加垫屈肢止血法 5钳夹法 6.止血带止血法 使用止血带应注意: (1)扎止血带时间越短越好,一般 不超过1小时。 如必须延长,则应每隔1小时左右放 松12分钟且总时间最长不宜超过3 小时。 在放松止血带期间需用指压法临时 止血。 (2)必须作出显著标志, 注明和计算时间、上止血 带的原因等,并优先后送 及进行进一步处置。 (3)避免勒伤皮肤 ,用橡皮管(带)时 应先在缚扎处垫上数 层纱布。 (4)缚扎部位原则是尽量靠 近伤口以减少缺血范围。 但上臂止血带不能缚在中下 1/3处,而应在中上1/3处, 以免损伤桡神经。 。 (5)缚扎止血带松紧度要

5、适 宜,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 到动脉搏动为准。 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且会 增加出血量,过紧易造成肢 体肿胀和坏死 (6)前臂和小腿一般不适用止 血带,因有两根长骨,使血流阻 断不全。 所以,应用止血带的部位实际上 只能是大腿(股骨干)和上臂( 肱骨)中上1/3处。 (7)决不可使用非弹性的 绳索、电线,甚至是铁丝 等。 (8)需要施行断肢(指)再植 者不应用止血带。 如有动脉硬化症、糖尿病、慢性 肾病等,其伤肢也须慎用止血带 。 (9)在松止血带时,应缓 慢松开,并观察是否还有 出血,切忌突然完全松开 。 附:加压充气止血带的应用 目前应用的PT-型充气止血带 ,除适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外, 对

6、体表的特殊部位如颈、肩、背 、臀、腋下、腘窝等处的出血, 和封闭开放性气胸等,也有良好 效果。 缺点:不及一般止血带简单 卫生且携带不便。 同时,一般可能只阻断静脉 ,不阻断动脉,对大动脉损 伤性出血应慎用。 (二)包扎 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 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帮 助止血。 常用绷带和三角巾。 1绷带包扎法 有环形包扎法,螺旋及螺 旋反折包扎法,“8”字形包 扎法和头顶双绷带包扎法 等。 2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制作简单、方便,分 为普通三角巾和带形、燕尾 式三角巾,包扎时操作简捷 ,且几乎能适应全身各个部 位。 3.几种特殊伤的包扎法 (1)开放性颅脑伤 颅脑伤有脑组织膨出时,不 要随意还

7、纳,以等渗盐水浸 湿了的大块无菌敷料覆盖后 ,再扣以无菌换药碗,以阻 止脑组织进一步脱出,然后 再进行包扎固定。 (2)开放性气胸 在胸部贯通伤、开放性气胸时, 应立即以大块无菌敷料堵塞封闭 伤口,既帮助止血,更重要的是 可将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 ,防止纵隔扑动和血流动力学的 严重改变,危及生命。 (3)腹部内脏脱出 腹部外伤有内脏脱出时,不要还 纳,以等渗盐水浸湿了的大块无 菌敷料覆盖后,再扣以无菌换药 碗或无菌的盛物盆等,以阻止肠 管等内脏的进一步脱出,然后再 进行包扎固定。 如果脱出的肠管已破裂, 则直接用肠钳将穿孔破裂 处钳夹后一起包裹在敷料 内。 注意一定要将直接覆盖在内 脏上的

8、敷料以等渗盐水浸透 ,以免粘连,造成肠浆膜或 其他内脏损伤,发生肠梗阻 或其他远期并发症。 (4)异物插入眼球 严禁将异物从眼球拔出, 最好用一只纸杯先固定异 物,然后将无菌的敷料卷 围住,再用绷带包扎。 (5)异物插入体内的包扎法 刺入体内的刀或其他异物 ,不能立即拔除,以免引 起大出血。 (三) 固 定 骨关节损伤时均必须固定制动, 目的是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片损 伤血管和神经等,并能帮助防治 休克。 较重的软组织损伤也宜将局部固 定。 固定之夹板或支架等要便于 透视、摄片和检查观察伤部 。 固定范围一般应超过骨折处 远近两个关节。 目前已经有针对各部位骨折 的固定管型,使用更加方便 、快捷

9、,伤病员也更感舒适 ,各级医疗救护机构可以酌 情选择配备。 颈托为院前急救的必备器材 在以下的情况下,应常规对 伤者进行颈托固定和腰椎的 保护,然后在头或腰的两侧 各垫枕头或沙袋,并用绷带 适当固定,以免晃动移位。 伤情一时不明者;多发性损伤; 有意识改变,不能述说和定位者; 明确述说有颈部和腰部的疼痛、活动受 限者; 四肢、躯干未见明显外伤,却有感觉和 活动障碍者; 在锁骨上水平有钝器伤者;其他怀疑有 脊椎损伤者。 怀疑或确定有骨盆骨 折者,可用三角巾包 扎固定。 (四)搬运与后送 现场救治伤员,必须尽快后送。 对于批量伤员,则必须在现场将 伤员进行初次评估及快速分类、 分检,以将治疗力量合

10、理组织分 配,使有限的资源充分有效地利 用,并使尽可能多的伤员得到及 时、恰当和有效的救治。 现场评估、验伤和分类原则 1.已有呼吸心搏停止或 即将停止者,暂不后送 。 2.已死亡或判断为无救治 希望者,可在其身体显著 位置上标以黑牌(以 53cm的不干胶制成), 暂不予处置和后送。 3.呼吸循环不稳定、随时 有生命危险者,标以红牌 ,谓之“紧急后送”,需由 医护人员专人护送,即刻 转运至最近的有救治条件 的救护机构紧急救治。 4.生命体征平稳,但有较 重伤势,标以黄牌,称为“ 优先后送”。在有充裕运输 工具时,分送至多家医院 ,避免过多伤员集中于一 处医疗机构。 5.一般的轻伤,标以绿牌,

11、为可以“暂缓后送”,待事件 平静后组织分送。 或由伤员互相协助,自行乘 普通交通工具分散就医。 搬运后送的一般原则 1.必须在原地检伤、 包扎止血、固定等救 治之后再行搬动及转 运; 2.最好首先用装备较齐的 救护车运送伤员,以提高 转运的效率、提高救治成 功率; 3.在救护车不能迅速到 达的边远地区,宜选择 能使伤员平卧的车辆转 运伤员,条件允许时, 最好采用航空救护; 4.颈部要固定,注意 轴线转动,骨关节、 脊椎要避免弯曲和扭 转,以免加重损伤; 5.要有专业医务人员在转运中严 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 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暖,但意识不 清或感觉障碍者忌用热水袋,以

12、 免烫伤; 6.尽量减少严重创伤患者的 不必要搬动,在骨盆骨折中 ,一次不必要的搬动可致胶 体额外损失达8002000ml, 甚至更多。 7.创伤患者,若无明显禁忌 证,可以使用小剂量吗啡或 度冷丁镇痛,以减轻转运伤 员途中的疼痛,防止创伤性 休克。 创伤评估 对创伤伤员伤情的准确评估 是制定正确治疗决策的前提 ,在一个伤员的治疗过程中 至少要进行三次伤情评估 在现场进行的初次评估 伤员到达医院后在创伤抢救 室进行的全面的二次评估 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的反复 评估 与初次评估相对应的是基 本创伤生命支持 与二次评估相对应的是高 级创伤生命支持 与反复评估对应的是治疗 方案的修改和补充 1初次评估与

13、基本创伤生 命支持 评价伤员意识状态 确定气道是否通畅,判定 气道梗阻的性质,开放气道 。 注意颈椎制动,防止加重脊 髓损伤。 判定有无自主呼吸,呼吸 频率和深度。 给予吸氧、人工呼吸,处理 张力性气胸。 评价心跳与脉搏,有无 明显外出血,末梢循环。 给予输液等抗休克治疗。 2二次评估与高级生命支持 二次评估是对创伤伤员从头 到脚的全面检查和评估, 包括伤员生命体征(血压、脉 搏、呼吸和体温)的再评估。 应按照解剖部位的顺序和 诊断学的要求全面检查, 尤其是无反应和不稳定的 伤员,要注意有存在多发 伤的可能 详细的受伤过程的了解和 损伤机制的分析对完整准 确的医学评估非常重要。 经过受伤史采集

14、,损伤机制分析 和全面体格检查要回答: 伤员的全身情况是否稳 定(血流动力学和意识状态 ) 损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是否需要和允许进一 步的辅助检查如X线、超 声、CT等 对危重濒死伤员,不允许进 行耗时的辅助检查,创伤医 师需靠过硬的物理诊断技术 和简单的胸穿、腹穿等操作 即能决定伤员诊断和治疗。 高级创伤生命支持不但指 创伤伤员的心肺脑复苏, 还包括创伤休克的复苏, 创伤的紧急救命手术和创 伤ICU的监护治疗。 3再次评估与反复评估 在创伤救治过程中,随时 对新情况或原有病情的变 化进行评估,调整诊断治 疗方案。 抗休克裤的使用 伤病员在到达医院、得到 确定性的治疗之前,其输 液量往往达不到

15、治疗要求 抗休克裤(Anti-shock Trousers, AST) 可以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脏后 负荷,使全身血液再分布,从而 升高血压,增加心排出量,即所 谓自体输血,且自体输血量可达 7501000ml 市场上销售的主要有两种 类型:一种是80型,为单 囊结构,即腹部和两下肢 为一个相通的气囊 另一种是81型,即一个腹 囊和两个下肢囊互不相通 ,可分别吹气,有利于选 择使用。 1抗休克裤的使用适应证 (1)收缩压80mmHg的低血 容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 过敏性休克。 (2)收缩压100mmHg,但 伴有其他休克症状。 (3)脊髓损伤性休克。 (4)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伴持 续出血和低血压。 (5)腹腔内大出血、急需直接 加压止血的创伤者。 2抗休克裤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