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报告与处置流程图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8699173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7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急值报告与处置流程图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危急值报告与处置流程图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危急值报告与处置流程图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危急值报告与处置流程图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危急值报告与处置流程图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急值报告与处置流程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急值报告与处置流程图(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急值报告与处置流程 骨科 “危急值”是指当某类检查异常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 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 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或治疗措施,就 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 去最佳抢救时机。 医技科室危急值项目目录 我科常见危急值: D-二聚体升高10mg/L FEU 血糖异常(成人2.80或22.2,新生儿2.2或16.0 )mmol/l 血红蛋白50.0或200.0g/L 血小板计数50或600/L 凝血酶原时间PT9或30s 细菌培养(金葡菌) 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多耐) 血肌酐升高530umol/L “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全体医护人员

2、及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电生理科 (心电诊断室、脑电图室、介入科)、病理科、内镜 室及药剂科工作人员必须熟知本院“危急值”项目和 参考范围。 (二)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检查科室,应当建立危 急值报告登记本,内容包括:日期、床号、患者姓 名、住院号、危急值项目及数值、报告人、接收人、 报告科室、报告时间、转达医生姓名、时间、处理时 间及采取措施、复查时间及结果、科主任(或副主任 医师)或护士长签名等。 (三)若接收者为护士,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 详细记录的同时,应当立即告知值班医师(若为住院 医师必须报告主治医师或医疗组长),依据该病人的 病情,结合“危急值”的报告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做出有

3、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如用药、手术、会 诊、转诊或转院等),对治疗结果进行密切观察,及 时复查“危急值”,确保患者安全,并在病程记录中 详细记录诊治经过。 (四)“危急值”报告遵循全程负责制,即谁检查、 谁报告、谁记录。如果在向相关科室报告“危急值” 电话五分钟内无人接听和应答,应迅速向医务科或医 院总值班报告。 (五)相关科室应当定期总结评价“危急值”报告项 目,进行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 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等过程,及时发 现质量缺陷,提出改进措施。 (六)医务科、门诊办、护理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 况的专项检查,发现违规人员,每次扣科室KPI医疗 质量质量分5分;

4、由此发生的医疗差错或引发的医疗纠 纷,按相关规定处理。 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与处置流程 1、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检查结果后,在确认检查 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结果可靠的情况下应立即电话通 知并发报告至病区;若5分钟内相关病区无应答,则立 即报告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 2、病区护士在接获“危急值”电话时,除按要求记录 外,还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经治或值班医师,同时 记录所传达医师姓名、时间等。 3、病区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如果对该“危急 值”报告有疑问或怀疑标本采集有问题,应立即与检 验、检查科室联系或重新采集标本复查。 4、在确认“危急值”报告结果后,经治或值班医师应 结合该患者的病情,对

5、“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 估,必要时汇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采集进一步治 疗、抢救措施,同时将患者病情告知患者或家属,并 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 处理时间(精确到时与分)、与患者或家属告知情况 等。 5、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与处置流程: 检查科室发现、确认并登记“危急值”电话通知病 区(同时发布检查报告)接收做好登记后及时通 知经治或值班医师医师确认检查结果并处置医师 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医师记录“危急值”结果、处理 措施及沟通情况。 骨科2017年1-6月份危急值 我科2017年度1-6月份共接到危急值135例,其中131例为 D-二聚体升高,2例为血糖升高,1例为红细

6、胞数量减 少、血红蛋白低,1例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骨科2017年1-6月份危急值 骨科2017年7-12月份危急值 我科2017年度7-12月份共接到危急值155例,其中142例 为D-二聚体升高,4例为血糖升高,4例为血小板减少 ,2例为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低,2例为细菌培 养,1例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1例血肌酐升高。 骨科2017年7-12月份危急值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存在问题: 科室人员接“危急值”后未及时记录或记录过于简单。 医师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处理不及时,欠妥当。 低年资住院医师、护士在接到危急值后为能及时向上级 医师汇报。 医师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未在病程中记录。 2.原因分析如下: 未充分认识到“危急值”记录的总要性 监管力度不够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3.整改措施: 加强科室对“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学习;加强 监督、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加强监管力度,制定专门负责人负责督促检查。 提高科室人员对“危急值”意义的充分认识。 加强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的沟通与协助;保障危急值 制度与流程的通畅。 谢 谢!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让我们共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