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七危重患者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698534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9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七危重患者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模块七危重患者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模块七危重患者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模块七危重患者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模块七危重患者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块七危重患者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七危重患者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终护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临终关怀的内容及基本原则 2.掌握临终护理与临终关怀的概念 3.解释濒死、死亡的概念 4.叙述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过程、生理变化、死亡过 程的分期及护理措施; 能力目标: 1)会收集确定病人死亡的资料。 2)能正确进行尸体护理操作。 态度目标: 1)理解临终关怀、尸体护理意义 2)尊重死者人格,关心安慰家属 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发展的规律,死亡是人生旅途的终点 站,尽管临终前尽到了最大努力,死亡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临终前的病人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肉体上都是十分痛苦的, 护士应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对临终病人进行从生理到心理的 全面的护理,维护其尊严,缓和病人对死亡

2、的恐惧与不安,减 轻病人的痛苦,使其平静、安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对临终病人及死亡后尸体的护理是一项体现爱心、知识、技 术、伦理道德和法律责任的重要工作。 处于临终阶段的病人,由以治愈为主的治疗转为以缓解躯体 、心理的痛苦为主的全面照料。同时病人家属的精神痛苦也需 要给予理解和各种帮助。 死亡后的尸体护理不仅是使死者整洁、姿势良好、易于辨认 ,更是对死者人格的尊重和家属心灵上的安慰。 第一节 临终关怀 一、临终关怀概述 临终:因患各种急、慢性疾病或遭受意外事故,使人体主要 脏器的功能衰竭,生命活动趋向终止、濒临死亡,但尚未死亡 (时间长短不一,一般半年以内)称临终。 对临终病人,人们已经从

3、过去以治疗为主的观点,转向以照 顾为主的观点,提供姑息性治疗,尊重病人的意愿,满足病人 的要求,那怕是与治疗相违背的。目的就是解除病人心理生理 上的疼痛,给病人提供心理社会方面的支持,从单纯延长生命 的观点转向提高生命质量的观点,强调尊重临终病人的尊严及 权利,注重对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使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得 到提高,人格得到尊重,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有尊严地 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 临终关怀的兴起与发展 1967年桑德斯博士在英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圣克里斯多弗 临终关怀医院。1974年美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成立。2004年英 国首先提出把2005年10月8日作为

4、世界第一个临终关怀及舒缓 治疗日。 我国于1988年8月在天津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1988年9月 上海南汇护理院成立;1992年北京市招收濒危患者的松堂医院成 立,从此拉开了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序幕。 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临终关怀更多的是出于现实的需要 。临终关怀在香港发展势头良好。据1997年统计,香港临终关 怀中90%为癌症病人,45%死于癌症的病人获得善终服务。目 前我国大约有100多家临终关怀机构,几千位从事这项工作的人 员。医生、护士的继续教育中亦开设了临终关怀课程,更多的 护理人员将充分发挥爱心与技能投入并从事到这一新的护理领 域中来。 临终关怀病房的特点 一. 病房的环境布置家

5、庭化 二. 帮助临终病人面对现实 三. 控制癌症晚期病人的疼痛 四. 满足病人生理需要 五. 满足亲情需要 六. 病人爱好需要 七.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八. 做好基础护理 一、临终关怀概述 近年来对临终病人的护理已逐渐成为护理学中的一门专门的 学科,护理临终病人也成了护士选择的一个职业,“安息所”或“ 善终护理所”将会在中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普及,这不仅使 临终的病人得到护理和关怀,同时对家属也给予了心理上的支持 ,表明了医学与护理学对人类所承担的人道主义责任。 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是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 面的医疗与护理照顾。其宗旨是满足临终病人身心的需要,使其 能舒适、安详、有

6、尊严地度过人生最后的时期。 临终关怀的内容:针对临终病人的病痛及各种症状,给予专 业化的姑息治疗和全身心照顾;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满足病人 的身心需要;对临终病人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和支持;帮助病人维 持正常的生活方式;病人死亡后认真做好尸体护理;对丧亲者提 供心理安慰与支持。 一、临终关怀概述 目前我国临终关怀组织主要有三种:一是专门的临终关怀医 院;二是在医疗机构内设临终关怀病房或病区(这是目前最主要 的形式);三是家庭病房,提供家居镇痛治疗、心理辅导和护理 指导。 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 (一)护理照顾为主的原则; (二)提高生命质量的原则; (三)尊重生命尊严的原则; (四)注重心理支持的原则

7、。 第二节 临终病人的身心护理 一、临终护理的概述 概念:临终护理是对那些已失去治愈希望的病人在生命即将结 束时所实施的一种积极的身心整体护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组成 部分。其护理目的是提供精心照料,尽最大努力减轻病人痛苦, 缓和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维护其尊严,提高尚存的生命质量, 使临终病人安宁、平静的度过人生最后旅程。 一般在病人出现生命体征和代谢等方面紊乱的濒死期开始实 施临终护理。是临终关怀不可缺少的一项服务内容,其护理质量 决定了临终关怀的质量,对家属有着巨大影响。 注意事项:创造舒适、安静的生活空间,尽量减少疾病带来 的痛苦,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二、临终病人的生理护理 (

8、一)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 1.感知觉、意识改变 2.呼吸功能减退 3.循环功能减退 4.胃肠道蠕动逐渐减弱。 5.肌张力丧失。如:脸部外观改变呈希氏面容(面部 消瘦、呈铅灰色、眼眶凹陷、双眼半睁呆滞、下颌下垂 、嘴微张)。 6.疼痛 三、临终病人的生理护理 (二)护理措施 1促进患者舒适。 (1)维持良好、舒适的体位。 (2)加强皮肤护理。 (3)作好口腔护理。 三、临终病人的生理护理 (二)护理措施 2减轻感、知觉改变的影响:提供合适的环境。 3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 4改善循环功能: 5增进食欲,改善营养。 三、临终病人的生理护理 (二)护理措施 6控制疼痛:护理中应

9、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及 持续时间。协助病人选择减轻疼痛的最有效方法。 链接(四) 控制疼痛的方法 三阶段止痛法: 第一阶段:轻度。非麻醉性镇 痛药如阿司匹林 第二阶段:中度。弱麻醉性 镇痛药如可待因 第三阶段:重度。强麻醉性 镇痛药+非麻醉性药+辅助药如吗 啡 三、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 美国医学博士伊丽沙白库勒罗斯通过观察提出临终期病人往 往会经历五个心理反应阶段。 1.否认期:当病人听到自己患不治之症后,即将面临死亡时常 会说“不,不是我!”企图逃避现实。 2.愤怒期:当事实无法否认,病人常会愤怒地想“为什么是我? 这太不公平! 常表现生气与激怒,充满嫉妒与

10、怨恨的心理。 3.协议期:愤怒心理消失后,开始接受事实。意识到死亡终将 发生。 4.忧郁期: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清楚地看到自己正接近死亡 ,任何努力都无济于事而产生绝望。 5.接受期:病人对即将面临的死亡已有所准备,原有的恐惧、 焦虑、悲哀也许逐渐消失,表现出平静和安祥。 (二)护理措施 1 否认期:极力否认病情恶化的事实。 1)坦诚沟通:既不轻易打破病人的防卫机制,也 不撒谎。 2)与其他医护或家属保持口径一致,耐心倾听病 人诉说,维持病人适当希望,诱导、鼓励和支持,感 到护士的关怀。 (二)护理措施 2愤怒期:情绪激动、易生气、激怒。对他人怨恨、嫉妒。 抱怨、挑剔、斥责家属和护士及工作人员

11、。 1)理解病人,加以安抚、疏导,不计较、不宜回避,让病人 表达其愤怒,宣泄内心不快。 2)多陪伴,治疗、护理、交谈等场合保护其自尊。 (二)护理措施 3协议期 :病人接受患病事实,正在用合作和友好的态度 配合治疗,试图推迟死亡的命运;有忏悔心理、变得和善和宽 容;希望许愿、做善事能解除病痛。 1)主动关心、了解内心感受; 2)尽量满足其提出的要求,创造条件实现病人的愿望。 3)适当用药、缓解其疼痛和痛苦。 (二)护理措施 4忧郁期:抑郁、悲哀、失落感;有轻生念头或交待后事。 1)鼓励家属陪伴、安慰、允许病人表达其失落、悲哀情绪。 2)加强安全保护(多巡视、危险药物、用物等加强保管) (二)护

12、理措施 5接受期:身心均极度衰弱,常处于嗜睡状态,表情淡漠, 对周围事物无反应、平静、安详。 1)提供安静、舒适环境;尊重其选择、给予支持。 2)继续陪伴、保持沟通(手势、握手、触摸、耳语式等) 链接(三) 临终病人的权利 第三节 死亡的概念和分期 一、死亡的概念 指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永久停止。病人呼吸、心跳停止,瞳 孔散大固定,所有反射均消失,心电波平直,即可宣布死亡。 目前医学界主张以脑死亡作为死亡的诊断依据。其标准沿用美 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提出的脑死亡四条标准: 1.不可逆的深度昏迷:对任何刺激无反应,全身肌肉松驰,R 不规则,P下降,大小便失禁。 2.自发呼吸停止:无任何辅助

13、机器的支持下R停止。 3.脑干反射消失:大脑、小脑和脊髓的传导功能丧失,调节心 跳和R的生命中枢抑制。 4.脑电波消失 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及人们普遍的知识结构的更新,脑死亡已 被认识。植物状态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的负担,使越来越多的人们 不得不面对现实,重新思考死亡问题。死亡的概念和脑死亡的诊 断逐步被人们接受。 二、死亡过程的分期 死亡不是生命的骤然结束,而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一般 分为三个阶段,即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一)濒死期:又称临终状态,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结束, 表现出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各系统 功能严重紊乱和衰竭症状。此期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4、配合抢救 工作,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安静,注意保暖 。多用语言和触觉与病人保持联系。通知病人家属及单位,允许 家人陪伴,并做好安慰工作。 (二)临床死亡期:主要指标为心跳、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 失,延髓处于深度抑制状态,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微弱的代谢活 动,持续时间极短。 (三)生物学死亡期:整个神经系统以及各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 停止,并出现不可逆的变化,整个机体已不能复活。随着生物学 死亡期的进展,相继出现尸冷、尸斑、尸僵、尸体腐败现象。 尸斑:呈暗红色斑块或条纹,出现在尸体的最低部位,一般在 死亡2-4小时后出现。 尸冷:尸体温度逐渐下降, 68小时同室温接近。 尸腐:约24

15、小时后发生(气温高发生早),组织在酶的作用分 解、自溶。 链接:安乐死 第三节 死亡后的护理 一、尸体护理 目的 1.尊重生命价值和死者的人格,保持死 者容貌端祥,姿势良好,清洁无臭、无渗 液, 2.易于辨认,给死者家属心灵上的安慰 ,体现人道主义。 评估 1.死者的遗愿、民族及信仰,家属心理 状态及合作程度。 2.死者的诊断、死亡原因,死者的面容 、清洁程度,有无伤口及引流管。 计划 1.用物准备:尸体识别卡 2.环境准备:单房或屏风。 实施 1.步骤:医生开具死亡诊断书,确认病人死亡后进行。 备物填卡-劝慰家属撤治疗用物-尸体仰卧,头下置枕 处理伤口-清洁尸体-包裹尸体-送太平间-处理医疗

16、文 件,整理遗物-处理床单位。 2注意事项 (1)尸体于死后尽快进行,以防僵硬。 (2)维护尸体隐私权,不可暴露遗体,安置自然体位。 (3)做尸体护理态度严肃认真,尊重死者,满足家属合理 要求。 评价 (1)尸体整洁,外观良好。 (2)家属对尸体护理表示满意。 2注意事项 4)若系传染病者,死后料理 应按隔离技术进行 3)尸体识别卡要填写清楚, 便于辨认。 2)病人死亡后,应立即护理其尸体,以防僵硬。 1)病人经抢救无效,由医生证明确已死亡,方可进行 尸体护理。 二、整理医疗文件及遗物 1处理医疗文件: 2整理遗物: 清理死者遗物交给其家属或单位,如家属不在,应 由二人清点后,列出清单交护士长妥为保管。 三、对死者家属的劝导与安慰 1劝慰家属并劝说其暂离病室,如家属不在医院,应 设法将病人已故消息尽快通知家属。 2协助家属整理死者遗物,如清点、整理、保管、移 交等。 3临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