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8版_消化性溃疡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698068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8版_消化性溃疡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内科学8版_消化性溃疡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内科学8版_消化性溃疡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内科学8版_消化性溃疡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内科学8版_消化性溃疡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学8版_消化性溃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8版_消化性溃疡(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五章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讲授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指胃肠道粘膜 被自身消化而形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 、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附近及含有胃粘 膜的Meckel憩室。最常见的是以下两种: 胃溃疡(gastric ulcer,GU) 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 PU是全球性常见病。约有10%左右的人在其一 生中患过本病 概 述 v在导致各类胃炎的病因持续作用下,粘膜糜烂可进 展为溃疡。 v消化性溃疡的形成: 胃酸、胃蛋

2、白酶的侵袭作用与粘膜的防御能力间失 去平衡,胃酸对粘膜产生自我消化。 DU:粘膜屏障功能降低为主要机制。 GU:高胃酸分泌起主导作用。 病因和发病机制 保护因素 v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v黏膜屏障 v黏膜血流量 v细胞更新 v前列腺素 v表皮生长因子 损害因素 v胃酸 v胃蛋白酶 v幽门螺杆菌(H.Pylori ) vNSAID v酒精、吸烟、应激 v炎症、氧自由基 一、H.pylori 致PU发生的几种假说: 1、 H.Pylori 胃泌素胃酸学说 H.Pylori 胃泌素胃酸 根治H.Pylori 胃泌素、胃酸恢复正常 2、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学说 3、H.Pylori致十二指肠黏膜碳酸氢盐减

3、少 H.pylori的作用机制 1.粘附作用: H.Pylori具有黏附素能紧贴上皮细胞,使细胞 绒毛断裂 2.蛋白酶作用: H.Pylori产生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破坏黏液 屏障结构 3.尿素酶作用: H.Pylori具有尿素酶活性,分解尿素为NH3 ,损伤上皮细胞,保护细菌生长 4.毒素作用: H.Pylori具有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能引起 强烈的炎症反应 5.H.Pylori菌体作为抗原产生免疫反应 PU学说的演变 二、药物 vNSAIDs是导致胃粘膜损伤最常用的药物。 v抑制COX-1导致前列腺素的合成不足,削弱黏膜 的保护作用。 v其他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氯吡格雷、化疗药、 双磷酸盐

4、、西罗莫司等 三、遗传易感性 v部分PU患者有该病的家族史, 提示可能的遗 传易感性。 四、胃排空障碍 v十二指肠-胃反流,损伤胃黏膜;胃排空延 迟及食糜停留过久可持续刺激胃窦G细胞, 使之不断分泌促胃液素。 常见诱因 v应激、吸烟、长期精神紧张、进食无规律等是PU 发生的常见诱因。 与PU相关的病因及疾病 v感染:Hp v药物 v遗传 v胃排空障碍 v激素 v血供不足或血流瘀滞:休克、肝硬化 v浸润性疾病:Crohn病、结节病 v手术后状态:胃窦切除术后 v放射治疗 胃镜及组织病理 v部位:DU 95%在球部,少数发生于球后部(球后 溃疡);GU 85%发生于胃窦小弯、胃角 v形态:溃疡多呈

5、圆形或椭圆形,多数活动性溃疡 直径10mm,累及黏膜肌层,少数可深及肌层甚 至浆膜层,边缘整齐,规则,底部平整,干净或 有灰黄色渗出物。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 v慢性过程(数年至数十年) v周期性发作,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常有季节性 v与进餐相关的节律性上腹痛 v腹痛可被抑酸剂或抗酸剂缓解。 临床表现 一、慢性节律性上腹痛 疼痛原因: v溃疡与周围组织的炎性病变,对胃酸的痛阈降低 v局部肌张力的增高或痉挛 v胃酸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 疼痛性质: v饥饿样不适感、钝痛、胀痛、灼痛(烧心)或剧痛 疼痛部位: vGU剑突下正中或偏左 vDU上腹正中或偏右 疼痛的节律性: vDU:进食疼痛缓解疼痛

6、(多为空腹痛、可伴有夜间疼痛) vGU:进食疼痛缓解 (多为餐后痛,一小时左右发作) 二、其它症状 v伴随症状: 上腹膨胀、嗳气、反酸,以GU多见 三、体征 v缓解期:无明显体征 v发作期:剑突下局限的压痛点 四、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v复合溃疡:GU+DU ,幽门梗阻发生率较高 v幽门管溃疡:症状常不典型,餐后痛多见,早起出现呕 吐,易出现幽门梗阻、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v球后溃疡: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的溃疡,多位 于十二指肠降段的初始部及乳头附近,多在后内侧壁。 夜间痛及右上腹、背部放射痛多见。易并发出血,出现 梗阻性黄疸或引发急性胰腺炎。 v巨大溃疡:指直径2cm的溃疡,常见于有NS

7、AIDs服用史 及老年患者 v老年人溃疡: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无症状者多见。GU多 位于胃体上部,溃疡常较大,易误认为胃癌。 v儿童期溃疡:见于学龄儿童,腹痛多在脐周,时常出现 呕吐,可能幽门、十二指肠水肿和痉挛相关。 v无症状性溃疡:常以上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 发症状,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长期服用NSAIDs患者及老 年人多见。 v难治性溃疡:经正规抗PU治疗而溃疡仍未愈合者。可能 的原因:1.病因未去除2.穿透性溃疡3.特殊病因: Crohn病等4.疾病或药物影响5.误诊6.不良诱因存在如: 吸烟、酗酒、精神应激等 并发症 1. 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内镜检查可明确出血原因、部位 胃体溃疡

8、基底可见血痂附着 胃窦溃疡伴活动性出血 空肠嵴溃疡活动性渗血 2.穿孔 三种后果: 溃破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游离穿孔) 溃疡穿孔并受阻于毗邻实质性器官如肝、胰、脾等( 穿透性溃疡) 溃疡穿孔入空腔器官形成瘘管 3.幽门梗阻 v表现为上腹胀痛,餐后加重,呕吐物为隔夜宿食。严重呕 吐可导致低钾低氯性碱中毒;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 v功能性梗阻:局部充血、水肿、痉挛 v器质性梗阻:疤痕、粘连 4.癌变 GU癌变率1% 注意癌变可能: 长期慢性GU病史、年龄45岁以上 无并发症而疼痛的节律性丧失,疗效差 GI检查示胃癌 粪OB试验持续阳性 经一个疗程(68周)的严格内科治疗,症状无好转 者 胃角溃疡癌

9、变 辅助检查 1.胃镜和黏膜活检首选检查 目的: 1、确定有无病变、部位、分期 2、鉴别良、恶性 3、治疗效果评价 4、对合并出血者给予止血治疗 送HP检测 2、X线钡餐 v了解胃的运动情况 v胃镜禁忌症 v不愿接受胃镜检查者 v无胃镜检查条件 3.幽门螺杆菌(HP)检测: v侵入性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首选)、黏膜涂 片染色、组织学检查、微需氧培养、PCR v非侵入性试验: 13C、14C尿素呼气试验( 13C-UBT 、 14C-UBT,根除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血清 学试验、粪便抗原检测 4、粪便隐血 了解有无合并出血 诊 断 1.病史与主要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 2.胃镜可确诊 3.X线

10、钡餐检查:发现溃疡龛影可确诊,80%90% 有阳性发现。 直接征象:溃疡龛影可确诊 间接征象:激惹、局部压痛、变形、胃大弯 侧痉挛性切迹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线样溃疡 胃角溃疡 胃体溃疡 幽门管溃疡 鉴别诊断 1.其他引起慢性上腹痛的疾病 内镜检出PU,但PU愈合后症状仍不缓解, 注意是否有慢性肝胆胰疾病、慢性胃炎、 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与PU曾经共存。 v病情呈进行性、持续性发展,上腹部包块,体重下 降,内科药物疗效不佳,借助内镜加活检或GI区别 v怀疑恶性溃疡一次活检阴性者,短期内复查胃镜并 再次活检 v强力抑酸剂治疗后,溃疡缩小或愈合不能排除恶性 溃疡 2、胃癌:

11、v胰腺非细胞瘤分泌大量胃泌素所致,肿瘤一般 很小(200pg/ml 3.胃泌素瘤(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 治 疗 治疗目的: 去除病因 控制症状 促进溃疡愈合 预防复发 避免并发症 1. 药物治疗 70年代以前:抗酸药、抗胆碱药 70年代以后:三次里程碑式的进展 H2RA PPI 根除H.Pylori 使溃疡愈合率达到95%左右,相应的外科手术大幅度 减少 (1)抑制胃酸分泌 H2RA PPI (2) 根除H.Pylori治疗 抗生素 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替 硝唑、喹诺酮类抗生素、痢特灵、四环素 PPI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兰索拉唑 泮托拉 唑 雷贝拉唑 铋

12、剂 果胶铋 次碳酸铋 三钾二枸橼酸铋 联合方案:1种PPI+2种抗生素 1种铋剂+2种抗生素 疗程7-14天 (3)保护胃黏膜治疗 v铋剂 v弱碱性抗酸药 2、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案及疗程 v抑酸治疗:抑酸药物 46周;部分患者需要8周。 v根除Hp所需要的1-2周疗程可重叠在4-8周的抑酸药物疗程 内,也可在抑酸疗程结束后进行。 3、患者教育 生活规律,工作劳逸结合,避免过劳和精神紧 张,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药物 戒烟酒 停服NSAID 4、维持治疗 反复溃疡复发、Hp阴性及去除其他危险 的患者,可给予维持治疗。即较长时间服用 维持剂量的H2RA 或 PPI。疗

13、程因人而异。 5、外科手术 手术指征: v上消化道大出血经内科紧急处理无效者 v急性穿孔、慢性穿透溃疡 v瘢痕性幽门梗阻 v胃溃疡疑有癌变 预后 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使溃疡愈合率达到95%, 青壮年患者消化性溃疡死亡率接近于0,老年 患者主要死于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大出血和 急性穿孔,病死率1%. 复习思考题 1.胃酸和胃蛋白酶在十二指肠溃疡致病中的作用,十二指 肠溃疡和胃溃疡二者发病机制有何异同?H.Pylori在本病 致病中的地位。 2.PU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特点。 3.PU的主要诊断方法。 4.PU常见并发症,其中最多见的是哪种并发症,如何诊断 和处理? 5.PU治疗原则? 6.目前临床常用的抑酸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有哪些? 知识回顾知识回顾 Knowledge Knowledge ReviewRevi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