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改”文件杨应崧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698063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改”文件杨应崧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诊改”文件杨应崧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诊改”文件杨应崧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诊改”文件杨应崧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诊改”文件杨应崧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诊改”文件杨应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改”文件杨应崧(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 抓“诊改”、强保证、激活力、促发展 “诊改”文件解读 提纲 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建立“内部质保体系”的基本思路 关于“内部质保体系”的建设运行 关于“内部质保体系”的诊断与改进 4 1 2 3 “诊改”主要文件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 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 2015】2号) 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 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 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一)改革已势在必行 1.时代要求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 (1)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 率型集约增长“把经济社会发展推

2、向 质量时代”。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1.时代要求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变中 求进、变中求新、变中突破”。 (3)从要素驱动发展转向创新驱动发展 时代主题:“质量、创新、发展”。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1.时代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 (1)服务需求变自娱自乐为服务需求。建立以 质量为核心和纽带的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合作 共赢的协同联动制度体系。 (2)放管结合政府转变职能、提升教育治理能 力。学校从重增量改革转向重存量改革。努力构建 既科学分离又有机统一的全社会质量共治机制。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1.时代要求职业教育必

3、须主动适应新常态 (3)立足自我变以外部保障为主为以内部 保证为主。变脉冲式激励为常态化改进,由此 激发师生员工的学习动力与创新活力,并成为 工作新常态。 (4)“平台”支撑变回顾总结为实时监控 ,使得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常态化改进成为 现实,办真正让人民满意、放心的职业教育。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一)改革已势在必行 2.改革机枢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顶层设计出现重大调整 (变革) (1)实行“管办评分离” 管理方不再组织评估; 办学方不再组织评估; 重新界定“评估”:不包括管理方、办学方在内的其 他利益相关方或第三方组织的教育教学评估。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2)教育

4、教学评估体现新特点 组织主体不是所有利益相关方; 专指外部评估; 专指对质量成果的阶段性评估;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2)教育教学评估体现新特点 评估结论不受管理方和办学方主观意愿 的影响。 评估的实施主体不直接对人才培养工作 的优劣负责,也没有帮助学校改进的法定 义务。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2.办学方必须探索新的质量管理模式(问 题) 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第一责任方:举 办方和院校 在实施“管办评分离”之后,如何负 起质量保证的社会责任、如何进行质量管 理?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3.管理方必须探索新的质量管理模式(问题) 教育教学质量的规范管理与监督指

5、导方:教 育行政部门 在实施“管办评分离”之后,如何负起质量 保证的法定责任、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二)改革需与时俱进 1.需认真贯彻决定精神 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着力营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着力营 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本办学条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本办学条 件、加强件、加强规范管理规范管理和和监督指导监督指导等。等。 激发学校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发展活力。 注重发挥行业、用人单位作用,积极支持注重发挥行业、用人单位作用,积极支持 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开展评估。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

6、目的与意义 (二)改革需与时俱进 2.需以现代质量文化为指引 质量即是生命以人为本的文化; 质量靠自身保障自律的文化(从“管理主义 ”走向“自主自理”); 质量需“三全”保障合作的文化(“人人重 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二)改革需与时俱进 2.需以现代质量文化为指引 质量需服务需求开放的文化(从“行 为目标”走向“服务需求”); 质量需不断改进创新的文化(从“静 态规范”走向“持续改进”); 质量需法律保障法治的文化。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二)改革需与时俱进 3.需符合教育质量保证国际走向 (1)强调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欧洲

7、建立了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 参考框架。 质量保障体系一般由内外两部分组成 。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2)重过程重微观 抽检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ISO质量保障体系工作与保证同步(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 Design for test) 零缺陷思维(ZeroDefect Manufacturing)。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3)形成多元主体组织多维评价格局 实行评估组织主体的分离。 分别组织不同目的、类型的评价。 互为补充、相互制约。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4)重视学习成果评价的研究和探索 “老师费尽心力的教学,并不一定等

8、 同于学生的学习,只有当学生学习确实发 生,教师的教学才谓之有效”(蒋炳煌) 。 世界经合组织(OECD)已经在这方面 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PISA、AHELO 、PIAAC)。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5)形成制度、规范运作 不是临时性的任务;不是额外负担; 是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日常管理的组成 部分; 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三)目的与意义: 1.内涵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 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 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 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

9、与成效等 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2.意义 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 要举措和制度安排; 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 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中国 制造2025、创造更大人才红利的重要抓手。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3.目的 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 ; 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 机制; 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形式”。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4.任务 (1)理顺工作机制;(2)落实主体责任; (3)分类指导推进;(4)数据系统支撑; (

10、5)试行专业诊改。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1)理顺工作机制: 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 的工作方针,形成基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 数据、学校自主诊断与改进、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 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保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 量持续提高。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2)落实主体责任: 各职业院校要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保证主体的责任。 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 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 系。 将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质量 报告。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3

11、)分类指导推进: 新建院校以“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 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为重点 ; 多数院校以“保证院校履行办学主体责任, 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为重点 ; 高水平院校在上述基础上,以“集聚优势、 凝练方向,提高发展能力”为重点。 一、建立“诊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4)数据系统支撑: 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 及时掌握和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况,实现动 态分析、监测预警; 依法依规发布社会关注的人才培养核心数据 。加快推进相关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公共信息服 务、需求信息跟踪、教学资源建设、教育行政决 策和社会舆论监督等提供支撑(从IT到DT)。 一、建立“诊

12、改”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5.工作方针: 需求导向、 自我保证, 多元诊断、 重在改进。 二、建立“内部质保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基本理念 1.质量即是生命、质量决定发展效益和价 值; 2.质量归根到底靠自身保障; 3.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指一种“符合 性”,即所培养人才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 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程度。 二、建立“内部质保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基本理念 4.人才培养质量是在需求调研、目标设置、标准制定、 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过程监控、诊断改进等全过程中 形成的; 5.任何工作都是一个过程,都要以服务对象需求为中心 、以结果为导向、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并以由一定的 体制机制编织

13、而成的网络化体系保证质量; 6.“永不停歇地改进”应当成为职业院校的恒久目标。 二、建立“内部质保体系”的基本思路 (二)基本架构 1.三个环节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1)质量计划:事前保证(Design for manufancturing) 。 (2)质量控制:事中保证(Design for Test) 。 (3)质量提升:持续改进。 二、建立“内部质保体系”的基本思路 (二)基本架构 2.五个系统纵向 (1)决策指挥:领导体制、组织结构、 制度建设、协调管理等; (2)质量生成:教学、学生工作组织实 施、校园文化建设等; 二、建立“内部质保体系”的基本思路 2.五个系统纵向 (

14、3)资源建设:组织、人事、校内外教学资 源开发、储存、使用、管理等; (4)支持服务:生活服务、社会服务、合作 平台、数字化校园建设、安全保障等; (5)监督控制:质量数据(信息)采集、汇 总、分析,质量报告,预警发布等。 二、建立“内部质保体系”的基本思路 (二)基本架构 3.五个层面横向 学校 专业 课程 教师 学生 二、建立“内部质保体系”的基本思路 (二)基本架构 4.一个平台现代信息技术平台 (1)源头采集:人人是源头数据采集者; (2)即时采集:源头数据生成即予采集; (3)开放共享:人人是数据使用、监督者。 二、建立“内部质保体系”的基本思路 (三)基本单元质量改进螺旋 预警监测 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 改进存储创新学习诊断 改进 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 三、关于“内部质保体系”的建设运行 (一)沿工作流程展开 1.事前设计建标质量计划。 2.事中实时监控质量控制。 3.事后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