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本构关系jsp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8697761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性本构关系jsp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塑性本构关系jsp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塑性本构关系jsp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塑性本构关系jsp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塑性本构关系jsp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塑性本构关系js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性本构关系jsp(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7 塑性本构关系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学科组工程力学学科组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弹塑性力学 1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弹性变形时的应力应变关系的特点 应力与应变完全成线性 关系,即应力主轴与全 量应变主轴重合; 弹性变形是可逆的,与 应变历史(加载过程无 关),应力与应变之间 存在统一的单值关系; 弹性变形时,应力张量 使物体产生体积变化, 泊松比小于0.5。 2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体积不变,泊松比=0.5 应力、应变为非线性关系 全量应变与应力主轴不一 定重合; 塑性变化不可逆(无单值 一一

2、对应关系),与加载 路径有关 ; 对于应变硬化材料,卸载 后的屈服应力比初始屈服 应力高。 弹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应变关系的特点 3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几种简化模型 4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第1节 弹性本构关系 在直角坐标系里,对各向同性材料,有: E:弹性模量 :泊松比 G:剪切模量 当应力状态处于屈服曲面内部时,材料处于弹性状态,本 构关系就是广义虎克(Hooke)定律 5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用张量形式表示: 平均应力 平均应变 体积模量 6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用偏张量形式表示: 由于skk=0,所以

3、该方程组中只有5个是 独立的,需要补充上面的平均方程才 能与原张量方程等价。 比例及差比形式 7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偏张量形式自乘: 应变偏量 不变量 应力偏量 不变量 8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也可通过偏张量关系式代入第二不变量得到该关系式 9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按等效应变和等效应力的定义: 10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当应力从后继屈服面(加载面)卸载时,应力与应变的全量间 不再满足广义虎克定律,但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间满足广义虎 克定律: 弹性应变比能可以分解为体积应变比能和形状应变比能: 11 哈工大

4、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12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第2节 Drucker公设 Drucker公设的本质是说明塑性功具有不可逆的性质。 问题:什么是塑性功? 如何计算塑性功? 1952年,Drucker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一般应力状态 的加载过程提出以下公设: 对处于某一状态的材料质点,借助一个外部作用在其 原有的应力状态上,缓慢地施加并卸除一组附加应力 ,在此应力循环中,外部作用所作的功是非负的。 13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根据一定条件下对某些材料的试验结果可以对材料的塑性 行为作一些假设,以简化计算 1、材料的塑性行为与时间、温度无关;

5、 2、应变可以分解为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 3、材料的弹性变形规律不因塑性变形而改变。 在此假设下,内变量 就可以通过外变量 , 求出来。 描述连续介质物体的力学量有两类: 1、外变量:能直接从外部观测得到的量(如总应变 、总变形、荷载、温度等)。 2、内变量:不能直接测量到的量,表征材料内部 的变化(如塑性应变、塑性功等)。 14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考虑各向同性材料 可恢复的弹性功和不可恢复的塑性功 15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施加附加应力至发生塑性变形 继续加载至 并产生塑性应变 卸载至 原有应力状态 满足 Drucker要求在这一应力循环过程和中

6、 ,附加应力 所做的功非负 此间应力在弹性应变上所做的功为零,所 以 1 2 3 16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分两种情况讨论: i 如果 处在加载面内部,即 在忽略小量时得出 若 ii 如果 处在加载面上,即 注意 和 是相伴发生的。 Drucker稳定性条件 当 dij 为小量时,积分出来 17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1 说明向量 和向量 的交角不大于90,加载载面必是外 凸的; 2 说明向量 的方向必与加载面 的外法线方向( 的梯度方 向)重合 由两种情况可得出重要结论: 由Drucker要求: 首先将应力空间 与塑性应变空间 的坐标轴叠合,并 将

7、的起点放在位于加载面上的应力点 处。 O A A0 18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无论材料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反映塑性功的不可逆性 质的Drucker公设本身总是成立的;只不过当材料不稳定时 ,从Drucker公设不能得出Drucker稳定性条件。 有些材料(如岩石、土壤)当其应变超过一定数值时会呈现 弱化(软化)现象,弱化阶段,材料是不稳定的,在加载面 上不能保证Drucker公设( )成立: 1961年伊留申提出另一公设: 对处于某一状态的材料质点,缓慢地给予一组附加应 变,在此应变循环中,外部作用所作的功是非负的。 19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从伊

8、留申公设出发,不仅可以推论出在应变空间中加载面 的外凸性及塑性应力增量向量与加载面的正交性,而且对 于材料的弱化阶段(即材料的不稳定情形)也能从加载面 上的一点出发作出应变循环。所以它可统一地描述稳定的 与不稳定的材料,它比Drucker公设更具广泛的适用性 1 2 3 4 1 2 3 20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第3节 加载、卸载准则 加载是塑性加载的简称,指材料产生新的塑性变形,即从 一个塑性状态进入另一塑性状态的情形;卸载则指材料从 塑性状态回到弹性状态的情形。 理想弹塑性材料的加载、卸载准则 由于理想弹塑性材料的屈服面不能扩大,所以,当一点应 力达到屈服面上,应力增

9、量向量不能指向屈服面外,塑性 加载只能是应力点沿着屈服面移动。 21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数学表达: 弹性状态 等价于 加载状态 等价于 卸载状态 加载 卸载 图示表达: 22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对于由几个光滑屈服面构成的非正 则屈服面,在光滑接触面的交界处 加载、卸载应同时考虑相交的两个 侧面。 加载 卸载 加载 卸载 设应力点在 fl=0 和 fm=0 的交界处 满足 fl(ij ) = fm(ij )= 0。则有: 23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强化材料的加载、卸载准则 由于强化材料的屈服面可以不断向外扩张或移动,所以, 应

10、力增量向量可以指向屈服面 =0 以外。 加载 卸载 中性变载 加载 中性 变载 卸载 24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中性变载相当于应力点沿加载面切向变化,因而应力维持在 塑性状态,但加载面并不扩大情形。显然,对于非正则屈服 面也可同样定义中性变载,这时应力点将沿相交屈服面中的 某一个移动。 25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第4节 增量理论(流动理论) 在知道了弹性范围的本构关系及其适用范围(初始屈服条 件和后继屈服条件),现在要建立超过弹性范围的塑性阶 段的材料本构关系。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塑性阶段的应力 应变关系不在是一一对应的了,一般只能建立增量之间 的关系

11、,称增量理论。 概述 材料进入塑性状态后,应变增量可分解成弹性应变增量和 塑性应变增量: 26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弹性应变增量满足广义Hooke定律 塑性应变增量由Drucker公设推出 塑性加载时 d 0 中性变载和卸载时 d = 0 称流动法则 27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对理想塑性材料,有: 理想塑性材料与Mises条件相关连的流动法则 采用Mises屈服条件时: 28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一般情况 所以 这就是理想塑性材料与Mises条件相关连的流动法则 29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按照广义hooke

12、定律求弹性应变增量,叠加塑性应变增量, 得到理想弹塑性材料的增量本构关系: (1)理想弹塑性材料 Prandtl-Reuss关系 当 当或 Prandtl先在1924年对平面应变的特殊情况提出,后来 Reuss在1930年对一般三维情形给出理想弹塑性材料的增量 本构关系,故称Prandtl-Reuss关系。 30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确定比例系数 d: 考虑单位体积塑性功的增量 31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利用Mises屈服条件: 所以: 因为塑性变形功是消耗功,所以 给定应力求不出应变增量,这正反映出理想塑性材料的特点。 当ij和dij给定时,可以确

13、定sij和deij,进而通过dWp = sijdeij确 定d,回代求出dsij和dij。就是说,给定应力和应变增量时从 Prandtl-Reuss关系可求出应力增量。但反过来,如给定的是 ij和dij当,则定不出d,也就求不出dij 。 材料屈服时: 32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当塑性应变增量比弹性应变增量大得多时,可忽略去弹性 应变增量,总应变增量即塑性应变增量 (2)理想刚塑性材料 Lvy-Mises关系 从而得适用于理想刚塑性材料的Lvy-Mises方程 应变增量与应力偏增量成正比。 d为瞬时的非负系数,加载 时为变值,卸载时为0 材料符合Mises屈服条件 每一加

14、载瞬时,应力主轴与应变主轴重合 塑性变形时体积不变 33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如果等式的后三个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 子比须同时为零。这说明Lvy-Mises关系 要求应变增量张量的主轴与应力主轴重和 。向量( dij )和向量( sij )同在由坐标 原点发出的射线方向(同向共线)。 e2 e1e3 x y S 最早提出应变增量与应力主轴重和的是Saint-Venant(1870), 一般关系则是Lvy(1871)和Mises(1913)先后得到。 Prandtl- Reuss关系可以看成是Lvy-Mises关系的推广。 34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根

15、据 dij=d sij,给定sij不能确定dij,因为 d 无法确定;但 给定 dij 却可能确定 sij。 由 根据刚塑性材料 dkk= 0, 所以有 deij = dij 35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由 利用Mises屈服条件: 从而可求 表明 sij 是 dij 的零齐次函数,当 dij 各分量按比例增大时, sij 不变。 36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由下面比较: 所以: 而且对刚塑性材料 当只给定 dij 时,根据 无法确定dWp,但可通过 如下法求解: 37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07 塑性本构关系 Tresca屈服条件在平面上是正六边形,在主应力空间是正 六角柱面,与Mises条件相关连的流动法则相比有如下显著 特点: 理想塑性材料与Tresca条件相关连的流动法则 1 Tresca同一屈服平面上法线方向一 致dp,因此不能唯一确定屈服应力 点S;而Mises屈服面,一当沿外法 线方向给定,S也就确定了。 2 在Tresca六角柱的棱线上,不存在唯一的外法线;但可 以证明在棱线两侧面的外法线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