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生化药物常用分析方法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8695659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春-生化药物常用分析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高春-生化药物常用分析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高春-生化药物常用分析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高春-生化药物常用分析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高春-生化药物常用分析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春-生化药物常用分析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春-生化药物常用分析方法(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化药物常用分析方法 北京市药品检验所生化生检室 高春 1.生化药物概念 2.生化药物的分类 3.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4.电泳法 5. 酶的测定 1生化药物的概念 v生化药物是运用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把 生物体产生的各种基本物质用于预防、诊 断和治疗疾病的一大类药物。包括从动物 、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中提取分离的天 然物质及部分化学合成产物。通常所说的 生化药物是专指在生物体内起重要生理作 用的生命基本物质。如:氨基酸、多肽、 蛋白质、核酸及其降解物、酶与辅酶、维 生素、激素、糖与脂类等一大类药物。 2. 生化药物的分类 v(1) 按其来源分:生化药物按其来源 不同可分为植物生化药物、动物生化

2、 药物、微生物生化药物及合成生化药 物。 v(2) 按其化学性质及作用分:可分为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酸及其降 解物、酶与辅酶、激素、维生素、糖 、脂、有机酸等。 3. 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v3.1 氨基酸及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v3.2 凯氏定氮法 v3.3 福林-酚试剂法 v3.4 双缩脲法 v3.5 紫外吸收法 v3.1氨基酸及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v3.1.1 茚三酮反应 v3.1.2 双缩脲反应 v3.1.3 与酚试剂的反应 v3.1.1 茚三酮反应:蛋白质在pH57之间 ,与茚三酮丙酮溶液加热煮沸时即出现蓝 紫色。此反应用于蛋白质的定性与定量。 此反应的灵敏度为1g。凡具有氨基、能 放出

3、氨的化和物几乎都有此反应,故可用 于多肽与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定性与定量分 析。 v3.1.2 双缩脲反应 : 蛋白质溶液加入氢氧 化钠溶液后,逐滴加入0.5%硫酸铜溶液 ,则出现紫色或紫红色。 v原理 当脲(尿素)加热(约180),两 分子脲缩合,放出一分子氨而形成双缩脲 ,然后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结合生成复 杂的紫红色化合物。蛋白质或二肽以上的 多肽分子中,含有多个与双缩脲结构相似 的肽键,因此也有双缩脲反应。肽键越多 反应颜色越深。氨基酸无此反应。 v3.1.3 与酚试剂的反应:蛋白质分子中 的酪氨酸、色氨酸 能与含有磷钨酸磷 鉬酸化合物的酚试剂起反应。在碱性条 件下后者被还原成蓝色物质。颜

4、色的深 浅与蛋白质的量成正比,所以可作为蛋 白质的比色测定方法。 v3.2凯氏定氮法 v3.2.1 原理 v3.2.2 试剂和仪器 v3.2.3 操作步骤 v3.2.4 注意事项 v3.2凯氏定氮法 v3.2.1 原理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其恒定的含氮量一般为15 17.6%,平均为16,因此只要测得样品中的含 氮量,就可以通过计算求得样品的蛋白质含量 。 定氮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蛋白质用浓硫酸分解, 并使其中的氮变成铵盐状态,再与浓碱作用, 放出的氨被酸吸收,滴定剩余的酸,计算出含 氮量。微量凯氏定氮法最低可测出0.05毫克氮, 相当于0.3毫克左右蛋白质。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氮量100/16 蛋白

5、质含氮量6.25 v3.2.2. 试剂和仪器 v1微量定氮仪器装置全套:包括蒸汽发生器、冷凝蒸汽 收集器、微量定氮蒸馏瓶、小型冷凝管。 v2消化炉(电炉) v3浓硫酸 v4. 氢氧化钠溶液(40%) v5消化剂:硫酸铜及硫酸钾按1:4(w/w)至1:5比例, 研细充分混匀。 v6标准0.010N盐酸和0.010N氢氧化钠溶液。 v7指示剂0.1%甲基红乙醇溶液。 v82硼酸吸收液 3.2.3 凯氏定氮法一般步骤 消化消化 蒸馏 滴定 返回 v3.2.4.注意事项 v1必须仔细检查凯氏定氮仪的各个连接处,保证不漏气 。 v2消化初期瓶内物质碳化变黑,并产生泡沫,要特别注 意控制火力,微火加热,不

6、能让黑色物质上升到颈部,否 则将严重影响样品的测定结果。当混合液停止冒泡,气体 逸出也较均匀时,可适当加大火焰,使瓶内液体微沸而不 致跳荡。硫酸溶液逐步从棕黑色变成澄清。由于消化液澄 清并不说明消化一定完成,为保证反应充分完成,继续沸 腾1小时。反应终了,溶液应呈淡蓝色或无色透明,若带 有黄色表示消化末完全。如果蛋白质样品中含赖氨酸或组 氨酸较多,则消化时间要延长1-2倍。 v3消化完毕,静置使冷,仔细加入少量 蒸馏水,洗涤管壁。因实验室中空气往往 含有极微量的氨,每次分析时都要另做空 白对照,即一切处理与样品管相同,但不 加蛋白质样品。 v4蒸馏前要先蒸洗15分钟以上。 v5小心加样,避免样

7、品污染凯氏瓶口部 和颈部。 v6使用凯氏定氮仪时,开关甲、乙的掌 握与实验成败很有关系,在加样时,开关 甲一定要开启着,而且一定要使蒸汽发生 后才能关闭,否则会发生样品倒吸现象。 开关乙也要关闭及时,防止氨逸出。 v7蒸馏时,保持火力稳定,否则易发生 倒吸现象。 v8氨气蒸馏时,为了使所有硫酸铵分解 为氨,必须加入足量40%氢氧化钠,加入 时要水平缓慢,以免产生剧烈反应而导致 瓶内酸液倒吸和氨的损失,碱加入后,有 铜氨离子、氢氧化铜或氧化铜等化合物生 成,溶液呈蓝色或褐色。并有胶状沉淀产 生,这是正常现象,反之,如果不变,说 明碱液可能不够。 v9如果测定的不是纯蛋白质,可能含有 非蛋白氮,必

8、须分别测定蛋白氮和非蛋白 氮。非蛋白氮的测定可以将样品制成均浆 或抽提液,用三氯醋酸或钨酸等沉淀剂将 蛋白质沉淀出来,按总氮法测定上清液的 含氮量,便得到非蛋白质氮。 v3.3 福林-酚试剂法 v3.3.1 原理 v3.3.2 试剂 v3.3.3 操作步骤 v3.3.4 注意事项 v3.3 福林-酚试剂法 v3.3.1.原理: v福林-酚试剂法是测定蛋白质浓度应用最广 泛的一种方法。 v福林-酚试剂(Folin-phenol reagent)的 显色原理包括两步反应:第一步是在碱性 条件下蛋白质与铜作用生成蛋白质铜复 合物;第二步是蛋白质铜复合物还原磷 鉬酸磷钨酸试剂,生成蓝色物质。在一 定条

9、件下,蓝色强度与蛋白质的量成正比 例。 本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缺点 是有蛋白质特异性的影响,即不同蛋白质 的显色强度稍有不同;标准曲线也不是严 格的直线形式。 v本法的可测定范围是每毫升25-250微克蛋 白质。 v3.3.2.试剂 v试剂A:(1)4碳酸钠溶液;(2) 0.2mol/L氢氧化钠溶液;(3)1硫酸铜 溶液(4)2酒石酸钾钠溶液(或其钾盐 或钠盐)。临用前将(1)与(2)等体积 混合,(3)与(4)等体积混合,然后这 两种试剂按50:1的比例混合,即成福林 酚试剂A。 v试剂B:在1.5升容积的磨口流瓶中加入100克钨 酸钠,25克钼酸钠及700毫升蒸馏水,再加50毫

10、升85%磷酸,100毫升浓盐酸充分混和,接上回 流冷凝管小火流10小时。回流结束后,加入150 克硫酸锂,50毫升蒸馏水及数滴液体溴,开口继 续沸腾15分钟以便驱除过量的溴,冷却后溶液呈 黄色,(如仍呈绿色,左须再重复滴加液体溴 的步骤)稀至1升,过滤,过滤置于棕色试剂瓶 中保存。使用时用标准氢氧化钠滴定,以酚酞为 指示剂,然后适当稀释(约加水1倍)使最终的 酸浓度为1mol/L。 v3.3.3 操作步骤 v(1) 1ml待测样品溶液(适当稀至约含 25-250微克蛋白质),加5ml试剂A混合, 室温下放置10分钟后加0.5ml试剂B,立即 混和均匀,30分钟后,以不含蛋白质试剂 空白对照比色

11、。可选用波长650nm或 660nm。 v(2)标准曲线制备: v 在各试管中分别加牛血清白蛋白溶液( 250微克/毫升)0、0.2、0.4、0.6、0.8和 1.0毫升,并分别加蒸馏水补充到1毫升( 即各管中分别含蛋白质量0、50、100、 150、200和250微克)。以后加试剂及比 色等操作步骤与样品操作相同。 v3.3.4.注意事项 v(1)牛血清白蛋白的含量明确。 v(2)福林酚试剂B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 ,而福林酚试剂A在碱性条件下与蛋白质 作用生成碱性的铜蛋白质溶液。所以加 入福林酚试剂B这一步混和速度要快,使 还原反应产生在磷鉬酸磷钨酸试剂被破 坏之前,否则会使显色程度减弱 。

12、 v(3)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严格控制。 v(4)按照化学实验的要求精密操作。 v3.4 双缩脲法 v3.4.1 原理 v3.4.2 试剂 v3.4.3 操作步骤 v3.4.4 注意事项 v3.4.双缩脲法 v3.4.1原理 v双缩脲(NH2CONHCONH2)是两分子脲 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分子氨后所得 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 CuSO4形成紫色,称为双缩脲反应。凡具 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 通过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 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 v双缩脲法是测定蛋白质浓度常用方法 之一,它除了操作简便、迅速外,最 大的优点是受蛋白质的特异性影响较 小,但灵敏

13、度差,所需样品量大。利 用铜复合物有紫外吸收的特性,使双 缩脲方法能在数十微克水平进行测定 。 v3.4.2试剂 v碱性铜试剂 0.175克硫酸铜溶解于约15毫 升水中,置于一1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 30毫升浓氨水,30毫升冷的蒸馏水及20毫 升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匀后,放置至使 溶液温度与室温相同,以蒸馏水稀释至刻 度,摇匀。此试剂在室温下可以放置3-4个 月不影响显色。 v3.4.3操作步骤 v(1)标准曲线制备 每组取7支试管,依次加 入蛋白质标准溶液0、0.5、1.0、1.5、2.0、 2.5、3.0ml,分别补足蒸馏水至3毫升,混 匀后各管加2毫升碱性铜试剂,充分混和后 ,呈现紫色

14、,立即于540nm下测定光吸收( 以第一管作空白对照)。 v(2)供试品测定 取3毫升样品溶液,加入碱 性铜试剂2毫升,充分混匀后,于540nm下 测定吸收值,操作条件同标准曲线。 v3.4.4.注意事项 v样品溶液与试剂混合后,有时约30分钟后 有雾状沉淀 产生。这种现象对含脂肪类物 质的蛋白质抽提液较易发生,而对于纯蛋 白质溶液不明显。克服的方法有三种:(1 )加入试剂后立即比色,至少应在30分钟 内完成;(2)如沉淀已经产生,则可以放 置二小时或更多时间,离心去沉淀后取上 清液比色;(3)加1.5毫升乙醇或石油醚 ,离心后比色。 v3.5 紫外吸收法 v原理 蛋白质分子中所含有的酪氨酸和

15、色氨酸残 基使蛋白质在280nm下具有最大吸收值; 蛋白质溶液在238nm下的光吸收值,其吸 收强度与肽键量成正比。利用在一定波长 范围内吸收值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关系可 以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4.电泳分析法 v4.1 电泳的基本概念 v4.2 电泳的分类 v4.3 醋酸纤维膜电泳法 v4.4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v4.1 电泳的基本概念 v电泳: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 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 v4.2. 电泳的分类 v按分离原理分类可分为区带电泳、移界电 泳、等速电泳和聚焦电泳4种。 v(1) 区带电泳 电泳过程中,不同的离子 成分在均一的缓冲液体系中分离成独立的 区带,这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电泳技术。 v(2) 移界电泳 是在U形管中进行的,由 于分离效果较差,已为其他电泳技术所取 代。 v(3 ) 等速电泳 需专用电泳仪,当电泳达 到平衡后,各区带相随分成清晰的界面, 并以等速移动。 v (4 )等电聚焦电泳 由于具有不同等电 点的两性电解质载体在电场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