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查和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8695613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7.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检查和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心电图检查和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心电图检查和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心电图检查和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心电图检查和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电图检查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检查和(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t;p&gt;心电图检查和 异常心电图图形的识别 ?朱丽霞 心电发生原理与心电向量的概念 心电图的概念 (electrocardiogram,ECG) 1.心肌细胞的电激动过程:极化、除极和复极 (一)心电发生原理 2.单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的心电波形 3.心室壁除极与复极特点与心电图的关系 1.心肌细胞的电激动过程: -极化(polarization) 除极(depolarization)复极(repolarization) 2.单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的心电波形 - - 除极 + + + + 复极 - - 正常心室除极: 心内膜?心外膜 正常心室复极:

2、心外膜?心内膜 心电图中心室复极波与除极波的主波方向一致 3.心室壁除极与复极特点与心电图的关系 1.心电向量 2.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二)心电向量 心肌细胞在除极或复极过程形成的电 位差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称为心电向量。 1. 心电向量 心脏电激动的每一瞬间均有许多心肌 细胞同时除极或复极,产生许多个大小方 向各不相同的心电向量,而这些心电向量 可按一定的规则最终综合成某个瞬间的综 合心电向量。 在体表所测得的心电变化,其实是瞬 间综合心电向量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2. 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A1 B1 C1A1 B1 C1 A3A3 B3B3 A3A3 B3B3 C3C3 A2 B2 C2 A2

3、 B2 C2 + + 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合成原则 心电向量记录的导联系统 及心电图形成 (一)(一)导联: n将正、负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任意两点 ,原则上均可测出心电的电位变化,此两点即构成 一个导联。 (二)导联轴: n导联的两点间假象连线为该导联的导联轴,方向由 负极指向正极。 一、 导联与导联轴的概念 二、导联的联接方式 1. 标准导联:、 2.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一)肢体导联 (二)心前区导联 标准导联的连接方式 I I II II IIIIII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 aVRaVRaVL aVL aVFaVF 心前区导联的连接方式 V V1 1

4、:胸骨右缘第4肋间 V V2 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V V3 3 :V2与V4连线的中点 V V4 4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 V5 5 :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 V6 6 :左腋中线V4水平处 三、导联轴系统 (一)额面六轴系统 (二)心前区导联轴系统 (一) 额面六轴系统 (二)心前区导联轴系统 正常心电图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一)心脏的电激动传播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浦氏纤维 心室肌细胞 (一) 心脏的电激动传播 (二)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 P波 - PR段、PR间期 - QRS波群 - ST段、T

5、波 - QT间期 - U波 1. P波(P wave ) nP波是反映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n起始部代表右房除极,中间部代表右、左房除 极,终末部代表左房除极。 2. PR段(PR segment ) nPR段是从P波终点至QRS波起点之间的线段。 n反映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 电活动。 3. PR间期(PR interval ) nPR间期包括P波和PR段。 n反映从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4. QRS波群(QRS wave ) n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nQRS波群可因探测电极位置不同有多种形态。 5. ST段(ST segment ) J J

6、点点 n ST段是指从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 ,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n ST段与QRS波的交界点称为J点 6. T 波(T wave ) n 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7. QT间期(QT interval ) n QT间期是指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水平距离。 n 反映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的总时间 8. U波(U wave ) n U波发生机制不明,多认为是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 二、 心电图测量 1、心电图记录纸 2、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3、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4、心率测量 5、心电轴 6、钟向转位 n纵向距离:代表电压 若1mV定准电压 1cm ,

7、则0.1mV/小格 n横向距离:代表时间 若走纸速度=25mm/s,则0.04s/小格,0.2s/大格 1、心电图记录纸 2.各波振幅的测量 n 正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上缘垂直地测量到该波的顶点 n 负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n 测量P波振幅:参考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 n 测量QRS波群、ST段、T波和u波振幅:参考QRS起始部的水平 n 以QRS起始部作为参考水平线,取J点后0.04s、 0.06s或0.08s处为测量点。 n 报告ST段移位时,应说明ST段移位类型与测量点。 ST段移位的测量 3.各波段时距的测量 n从该波段起始部的内缘测量至该波段终末部的内缘 室壁激动

8、时间(VAT) nQRS波群的起点到通过R波顶峰垂直线的水平距离。 n若R波有切迹或有R波,以最后的R波峰为准。 (1)心律齐时的心率测量 (2)心律不齐时的心率测量 4. 心率测量 n 测一个RR间距的秒数,然后被60除,可求得心室率。 n 查表法或心率尺直接读出相应的心率数。 (1)心律齐时的心率测量 n 测量5个以上连续的RR间距,然后用60除以其平 均值,求得每分钟心室率。若求心房率,需测PP 间距。 n 数30大格(共6s)内的QRS波群或P波的个数, 乘以10,即为每分钟心室率或心房率。 (2)心律不齐时的心率测量 5、心电轴 (1)概念 (2)正常心电轴与偏移的判断标准 (3)测

9、量方法 (4)临床意义 (1)概念 n心电轴常指平均QRS电轴,为心室除极过程中各 瞬间向量的综合。 n 临床上所指的心电轴是指平均QRS电轴在额面 上的投影。 n 心电轴方向多采用其与I导联正侧的夹角度数 表示。 (2)正常心电轴与偏移的判断标准 (3)测量方法 1)目测法 根据、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估测 心电轴大致方位。 心电轴正常心电轴正常 心电轴右偏心电轴右偏心电轴左偏心电轴左偏 导联导联 导联导联 2)作图法 0 0 n 左心室肥大可使心电轴左偏 n 右心室肥大可使心电轴右偏 (4)临床意义 6. 钟向转位 (1)概念 (2)正常位心脏 (3)顺时钟转位 (4)逆时钟转位 (1

10、)概念 从心尖向心底部观察 n根据过渡区波形( R/S 1 )出现的位置来判断。 V V1 1 V V2 2 V V 4 4 V V5 5 V V6 6 V V 3 3 (2)正常位心脏 (3)顺时钟转位 V V1 1 V V2 2 V V4 4 V V5 5 V V6 6 V V3 3 后后 左左右右 (4)逆时钟转位 V V1 1 V V2 2 V V4 4 V V5 5 V V6 6 V V3 3 左左右右 后后 三、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三、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1. P波 n 形态:多呈圆钝形,可有切迹,峰间距0.04s。 n 方向:I、aVF、V4V6直立,aVR倒

11、置。 n 时间:小于0.12s。 n 振幅:肢导联0.25mV。心前区导联0.20mV。 n 正常成人PR间期为0.12s0.20s。 n 幼儿及心动过速者可缩短;老人及心动过缓者 可略延长,不超过0.22s。 2. PR间期 (1)时间 (2)肢导联QRS波的形态与电压 (3)心前区导联QRS波的形态与电压 (4)Q波 3. QRS波群 1)总时间: n 多为0.060.10s n 最宽不超过0.11s。 2)室壁激动时间: n VATV10.03s n VATV50.05s。 (1)时间 1)形态: n I、II导联主波向上 n aVR主波向下 2)电压: n RaVR &amp;

12、lt;0.5mV,R&amp;lt;1.5mV,RaVL&amp;lt;1.2mV,RaVF&amp;lt;2.0mV n 任何导联正向波和负向波绝对值相加0.5mV (2)肢导联QRS波的形态与电压 1)形态: n 心前区导联R波自V1至V6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 Vl、V2导联: R/S1 V3、V4导联: R/S 1 V5、V6导联: R/S1 (3)心前区导联QRS波的形态与电压 2)电压: n n RV5&amp;lt;2.5mv,RV5+SV1&amp;lt;3.5(女)或4.0mV(男), RV1&amp;lt;1.0mV,RV1

13、+SV5&amp;lt;1.2mV。 n n 任何导联正向波和负向波绝对值相加 0.8mv。 (4)Q波 n 电压:同导联1/4 R波(aVR除外)。 n 时间:0.04s。 n V1V2导联中不应有q波,偶可呈QS型。 n 多为一等电位线,可有轻微偏移。 n 下移幅度:不超过0.05mV(aVR除外)。 n 上移幅度:肢导联和V4V6导联不超过0.1mV, V1V2导联不超过0.3mV,V3导联不超过0.5mV。 4. ST 段 n 形态:圆钝,升支缓慢较长,降支陡而短。 n 方向: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n 电压:R波为主导联中,不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5. T波 n

14、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越慢则越长。 n 心率为60100次/min时, QT间期的正常范围 为0.32s0.44s。 6. QT间期 7. U波 n 在心前区导联易见,尤其V3导联。 n 方向与T波基本一致,振幅很小。 异常心电图 异常心电图特点 心房心室肥大系由心房、心室负荷过重引起,是器质 性心脏病的常见后果,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表现于心 电图上,一般认为心电图改变与下列因素有关: 1、心肌纤维增粗,截面积增大,由心肌除极所产生的 心电电压增高。 2、心室壁增厚,心室腔扩张以及由心肌细胞变性所致 传导功能低下,使心肌激动的总时间延长。 3、心肌增厚、劳损以及相对性供血不足所致心肌复极 顺序

15、发生改变。 概述 (一)心房肥大: ECG上主要影响 P波形态、时间、电压。 房 室肥大 左心房肥大右心房肥大左心室肥大 右心室肥大 1、左心房肥大: 左心房肥大时,其终 未向左后方向除极 向量增大,时间延 长,而心房除极先 左后右,故ECG表现 :双峰型P波,P波 时间0.11S,峰距 0.04S,以、 、aVF、V1 导联改变 最明显,最多见于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故双峰P波又称“ 二尖瓣型P波”。 左心房肥大心电图 房 室肥大 左心房肥大右心房肥大左心室肥大 右心室肥大 右心房肥大 P波高尖,电压0.25mv,以、 AVF导联明显,时间多在正常0.11S。多 见于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时,故又称肺型P 波 (二)心室肥大: ECG上主要影响QRS波型态,时间、电压、改变,且 改变指标出现越多,越明显,ECG诊断准确性越 高。 1、左心室肥大:多见于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某 些先心病。 (1)左室高电压&lt;/p&g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