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开课程国际贸易原理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8695484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4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开课程国际贸易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开课程国际贸易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开课程国际贸易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开课程国际贸易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开课程国际贸易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开课程国际贸易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开课程国际贸易原理(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市开课程 国际贸易原理 第二讲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 经济系 沈 波 教授 2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产生、地位与作用 n学习目的与要求 n了解对外贸易与各种生产方式之间的关 系,特别是对外贸易在资本主义制度与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地位与作用。掌握国 际贸易在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 传递”作用和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 动机”学说的介评。 n第一节 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对外贸易 n一、对外贸易的产生 1、产生条件: 对外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 备以下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在各自 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产品(商品)交换。 因此,从

2、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 分工的扩大,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产生过程:三次社会大分工与交换、外贸 n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n第二节 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n资本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与西欧各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 n马克思曾经指出:“对外贸易的扩大,虽 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 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发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 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 市场,它成为这种方式本身的产物。”马 克思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对外贸易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本质联系。 n一、对外贸易促进资本主义生

3、产方式 的产生和确立。 n1、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 质联系。 (1)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产生。 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诞生,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对 外贸易对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具体 表现在它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劳动力、 资本与市场。 n从提供劳动力来说,资本主义国家在初期 都以不同方式,从直接生产者农民手中夺 去生产资料土地,把农民变为除出卖 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的“自由”工人。这种 剥夺过程往往同对外贸易的发展有一定的 关系。另外,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商品经 济与货币交换的发展,使其他小生产者, 如手工业者发生两极分化。他们中的一部 分人日益破产。被迫成为劳动力

4、的出卖者 ,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劳动力。 n对外贸易提供了货币资本,欧洲商业资 产阶级通过对贸易和其他卑劣手段,在 16世纪到18世纪,从世界各地运回的黄 金达200吨,白银12000吨,其中大部 分在欧洲转化为货币资本。 n对外贸易开辟了市场,欧洲殖民主义 者在16到18世纪先后发动了一系列 商业战争,占领旧世界,征服新市场 ,不仅扩大了殖民统治,而且扩大了 市场。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地区都卷 入到世界市场中来,既成为资本主义 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又成为它们的 原料产地。 n对外贸易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前提的作用,只是就它推动封建社 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而言,决不 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对外

5、贸易是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决定因素。 因为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 ,只能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 关系的变化,做为对外贸易,是通 过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而发生作用 的。 二、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 产物。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由于 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又决定着资本 主义国家必须有对外贸易。对外贸易能促 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这是因为: 1、对外贸易可以提高利润率。 通过对外贸易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对外贸易取得规模经济利益。通过 对外贸易,扩大出口,可使生产规模扩大 ,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对外贸易,取得超额利润。这种超 额利润一部分来自高于他国

6、的劳动生产 率,一部分来自对市场的垄断。 通过资本输出,就地设厂,提高利润率 。 2、通过对外贸易,取得国外市场。在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下,资 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需要国外市场。 3、对外贸易有助于社会产品的实现。对 外贸易对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部类的平衡 ,各部门间的产品价值实现和实物形态 补偿起着重要作用。 4、对外贸易促进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对外贸易刺激着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为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会迫使资本家千方 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以打败 竞争对手。 对外贸易给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 重要途径:通过国际贸易,普及了科学技 术,带动了发达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利用

7、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国际分工 可使贸易参加国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实 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取得经济效益。 5、对外贸易部门可以带动相关经济部门的 发展。 整个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相互联系,互为 市场。对外经济部门的扩大对其余经济部 门产生后连锁的和前连锁的效应。所谓后 连锁是指由别的部门来供应本部门在生产 中所投入的要素。所谓前连锁是指以其产 品供应别的部门的需要。 后连锁和前连锁的效应表明各经济部门 之间的需求和供给关系。一个国家出口部 门越发展,对国民经济中其他经济部门的 带动的作用越大。 第三节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学说 n一、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传递”的重要 渠道 。 n国际经济“传

8、递”是指一个国家经济的盛 衰如何对另一国发生影响。世界各国在 经济上相互依靠,一国经济的增长或衰 退都会影响其他国家,国际贸易是各国 经济活动相互传递的重要渠道。 n各国经济发展通过对外贸易“传递”的过程是: ( 1 )世界市场价格变动国内开放部门(经 营对外贸易部价格变动国内非开放部门价格 变动;(2)国内价格变动产量与就业变动 ;(3)产量与就业变动整个经济的变动( 上升或下降)。 n在历史上,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美国、 加拿大等国的经济发展。随着资本和生产的国 际化,这种“传递”作用日益加强。 n二、影响国际经济“传递”渠道的因 素 n影响“传递”的因素包括:一国经 济的开放程度;一

9、国进出口在世界 总进口值与总出口值中的比重,以及 一国对某些世界性商品的供求在该种 商品的世界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中的 比重;双边贸易关系;各国经济 政策。 n三、学说的提出:罗伯特逊19世纪30 年代首先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 动机学说,50年代诺克斯进一步对该学 说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n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罗泊特逊( D. H. Robertson)提出了对外贸易 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for Growth)的命题。在50年代,诺克 斯根据对19世纪英国与新移民地区的 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补充和 发展了这一命题。 n他认为,19世纪国际贸易的发展是许 多国家经济增

10、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 因为各国按比较成本规律进行国际贸易 ,通过两优取其更优、两劣取其次劣的 办法进行专业化分工,使资源得到更有 效的配置,增加了产量。通过交换,各 国都得到了多于自己生产的消费量。他 认为这是对外贸易的直接利益。 n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外 贸易产生间接的动态利益,即随着对外贸 易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动态转换过程, 把经济增长传递到国内各个经济部门,从 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他指出,19 世纪的国际贸易“具有这样的性质:中心国 家经济上的迅速成长,通过国际贸易而传 递到外围的新国家去。它是通过初级产品 的迅速增加的需求而把增长传递到那些地 方去的。19世纪的

11、贸易不仅是简单地把一 定数量的资源加以最适当的配置的手段, 它尤其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n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进一步补充了 这一学说。他们认为,对外贸易较高速的 增长、特别是出口的高速增长会带来以下 几个重要的动态利益:(1)出口扩大意味 进口能力的提高。进口中的资本货物对经 济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方面,资本货物的进口使这个国家取 得国际分工的利益,大大地节约了社会劳 力。另一方面,资本货物的进口,尤其是 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可以提高国内的技术 水平,经消化后,会大大地缩短与发达国 家的技术差距。 n(2)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国内的投资流 向发生变化,资本会越来越集中在有

12、 比较优势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中进行 专业化生产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3)规模经济利益。一国国内市场相 对来说总是狭小的,出口的扩大克服 了国内市场的狭小性,生产规模可以 不断扩大,以达到最佳程度,使生产 效率不断提高,单位成本不断下降。 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利润率,另一方面 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n(4)出口扩大还会加强部门之间的相 互联系,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这一点对经济运行机制不健全的国家 尤其重要。出口的扩大,特别是加工 程度较深的制成品出口的扩大,会增 加对向出口部门提供投入物部门的需 求。这些部门转而向其他供给部门增 加需求。如此反复下去,不但能带动 所有部门的发展,而且会大大

13、地促进 国内经济的一体化。 n(5)出口的不断扩大会鼓励外国资 本的流入。这对普遍缺乏资本的落后 国家日益重要。外资的流入不但能解 决国内投资不足的难题,而且会促进 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传播。 n(6)在世界市场上进行激烈的竞争 会使国内出口产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产 业改进质量、降低成本,从而促进国 内产业的发展。 n但是,诺克斯认为对外贸易是“经济 增长的发动机”的学说,适用于19世 纪,其主要论据是英国的经济发展通 过对外贸易带动了新兴国家如美国、 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 和南非等国家的经济发展,成为他们 的“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到了20世纪 ,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这一学说不 再适用

14、。即在20世纪,中心国家(发 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并未通过初级产 品需求的增加而把它们的经济增长传 递到世界其他国家去。 n诺克斯认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6个:( 1)发达国家工业结构的变化,由轻工业结 构转向重工业结构(技术和化学工业),即 从制成品中原料含量高的工业转向原料含量 低的工业;(2)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 值中,劳务部门所占的比重增加,因而对原 料的需求落后于生产的增加;(3)对农产 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低;(4)农业保护主义 的蔓延;(5)工业原料的节约使用(如电 解镀锡,金属回收和再加工);(6)合 成原料和人造原料越来越多地代替天然原料 。 n60年代以后,随着亚洲一些国家和地

15、区通过 出口导向型而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后, 这一学说再度流行。 n四、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学说的评价 1、就外贸能带动经济增长这点来说是正确的。 2、存在的问题:(1)夸大外贸的作用;(2) 忽略了经济增长机制的分析;(3)掩饰了生 产关系。 第三章 国际分工 学习目的与要求 n了解和掌握国际分工的涵义、形成与 发展的阶段;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各 种因素;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发展的 作用;西方经济学家国际分工学说的 基本内容 n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n一、国际分工的定义 n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 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16、,是国际贸易 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n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n国际际分工的产产生和发发展经历经历 了漫长长的发发展 过过程。 n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以前,国际际分工主要经历经历 了三个发发展阶阶段: n(1)1618世纪中叶,是国际分工的 萌芽阶段。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社 会形态中,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生产方式和生 活方式差距不大,因此只存在着不发 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发达的地域分工。 n(2)18世纪60年代一19世纪60年代,是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这个阶段发生的第 一次工业革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到形成阶 段。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经 济体系的确立,它加快了商品经济和社会 分工的发展,促进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 分工的形成。这个时期国际分工的主要特 点是: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