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及课后计算题答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8695057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及课后计算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及课后计算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及课后计算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及课后计算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及课后计算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及课后计算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及课后计算题答案(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期末总复习 1、宏观期末考试题型及分值 2、宏观经济学的框架与理论系统 3、课后第1-5章计算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考试题型及分值 n一、单选题(2 10 = 20 ) n二、多选题( 2 5 = 10 ) n三、判断题( 1 10 = 10 ) n四、名词解释( 3 5 = 15 ) n五、计算题(2题,一共25分) n六、简答题( 2题, 2 10 = 20 ) n考试重点在前三章! 第 1 章 宏观经济学度量衡: 国民收入核算 0 10 20 30 40 9091929394959697989900 主要内容 1.1 GDP和GNP 1.2 名义GDP与实际GDP 1.3 三种不同

2、的方式计算GDP 1.4 五个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 1.5 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 定义 v国内生产总值(GDP)P8 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在一国家领土内所生产的所 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v国民生产总值(GNP) v 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某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 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v从GDP过渡到GNP必须加上国外要素净支付 GNP=GDP+NFP 1.1 GDP和GNP 名义GDP指的是按照当年的市场价格计算 出来的GDP。 实际GDP指的是以先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 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1.2 名义GDP与实际GDP 1996年200

3、6年 价格数量价格数量 香蕉 1美元15万单位1.5美元20万单位 上衣 40美元 5万单位50美元6万单位 例:例:名义名义GDPGDP和实际和实际GDPGDP 名义GDP与实际GDP 1996年名义的 GDP 2006年名义的 GDP 2006年实际的 GDP 香 蕉 上 衣 15万单位1美元 =15万美元 5万单位40美元 =200万美元 20万单位1.5美元 =30万美元 6万单位50美元 =300万美元 20万单位1美元 =20万美元 6万单位40美元 =240万美元 合 计 215万美元330万美元260万美元 1.3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 生产法测算GDP n用生产法核算GD

4、P,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新增 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又叫部门法。 n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 扣除,只计算所增加的价值。商业和服务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 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无法计算其增值,就按工资收 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1.3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 支出法测算GDP 四大类支出 n 消费支出(C) n 投资支出( I ) n 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G) n 净出口(NX) GDP = C+ I + G+ NX 1.3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 收入法测算GDP n用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生产要素收入的角度,把生

5、产要 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 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 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GDP。 n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总投资 政府购买 的商品和 劳务 净出口 个人购买 的商品和 劳务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折旧 间接税 未分配利润 工资及薪水 利息 租金收入 企业主收入 股息 公司税 公 司 利 润 国 内 生 产 净 值 间接税等 国 民 收 入 未分配 利润等 个 人 收 入 个人税等 个人可支 配收入 消费 储蓄 1.4 GDP 、NNP 、NI、PI和DPI 综 合 GNP-来自

6、国外的要素净收入 GDP 固定资产折旧 NDP 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NI 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 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给居民的利息(公债利息) PI 个人所得税 DPI = C + S 例题: n某国某年经济统计数据如表1-1所示。 n表1-1某国某年经济统计数据 单位: 10亿美元 私人部门总投资59间接税25 社会保险费8净出口4 公债利息3资本折旧21 家庭消费支出206政府购买59 政府转移支付20公司所得税22 公司未分配利润13个人所得税29 v根据上列数据计算:(1)GDP;(2)NDP;(3)NI;(4)PI; (5)DPI;(6)S 解: (1)GDP

7、家庭消费支出私人部门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206 59594=328(10亿美元) (2) NDPGDP资本折旧32821=307( 10亿美元) (3) NINDP间接税30725=282( 10亿美元) (4) PINI社会保险费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转移支付 公债利息 28282213203=262( 10亿美元) (5)DPIPI个人所得税26229=233( 10亿美元) (6)S = DPI C = 233 206 = 27 ( 10亿美元) 1.5 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 n从前面对用支出法计算GDP,我们可以得到国民收入 构成的基本公式。 n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

8、等式 n1、两部门经济(two sector economy)假设: n这是指由厂商和居民户这两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 这种经济中,没有折旧,没有间接税收,没有政府支出, 没有进出口贸易,是一种最简单的经济。 u即 GDP=NDPNIY= C+ I 1.5 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 n2、三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构成: n从支出(总需求)角度看, n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 n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n即Y=C+I+G 第 2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主要内容 2.1 总支出与宏观均衡 2.2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2.3 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2.4 乘数效应 2.1

9、总支出与宏观均衡 总支出(AE) 总支出即总需求,等于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之和。 宏观均衡 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 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 AEci Y=AE=总需求=总供给 2.2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p假设i i固定,为自发计划投资。y = c + i , c = + y. 例:c1000+0.8y,i600 y c,c+i c=1000 + 0.8y E 450 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1000 5000 ly(1000600)/(10.8) 8000 lcy-i8000-6007400 lsy-c 8000-7400600 l储蓄与投资

10、相等。 1600 8000 c + i 知道消费和投资,就 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p求解,得均衡国民收入:y = (+i) /(1-) 2.3 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政府征收两 种税,其中t0为固定税,t为比例税。) y=c+i+g c= + (y-T+tr) T=t0 i=i0, g=g0 2.4 乘数效应 乘数 即倍数,指影响国民收入的某个变量发生变化而 引起国民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例如由投资量变 化( )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化( )的倍数,即投资乘 数。 两部门经济 2.4 乘数效应 y=c+i c= + y i=i0 u乘数K:总需求(I、C等)变化导致国民收入

11、变化的倍数。 l令 (原始的或自发的)总需求AD I0 则 yAD/(1 ) 乘数的作用 u乘数取决于边际消费倾 向 ,成正相关。 乘数作用的双重性: l总需求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增加; l总需求减少,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减少。 l l 乘数的经济意义乘数的经济意义 l经济各部门密切相连,一个部门、产业投资的增加,也会在其他部门 引起连锁反应;收入的增加会持续带来需求的增加。 练习:乘数最大的是: p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p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pC.边际消费倾向为0.75 2.4 乘数效应 三部门经济 y=c+i+g c= + (y-T+tr) T=t0 i=i0, g=g0

12、第三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主要内容 一、投资的决定 二、IS曲线 三、利率的决定 四、LM曲线 五、IS-LM分析 六、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基本框架 n(1)利率。与投资反向变动,是影响投资的首要因素。 n(4)预期通货膨胀率。与投资同向变动,通胀下,短期内对企业有 利,可增加企业的实际利润,减少工资,企业会增加投资。 n通胀等于实际利率下降,会刺激投资。 一、决定投资的经济因素 n(2)预期利润。与投资同向变动,投资是为了获利。 n(3)折旧。与投资同向变动。折旧是现有设备、厂房的损耗,资本 存量越大,折旧也越大,越需要增加投资以更换设备和厂房,这样 ,需折旧的量越大,投资也越大

13、。 资本边际效率 MEC 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 u资本边际效率:正好使资本品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 资本品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的贴现率。 l现值计算公式: lR0为第n期收益Rn的现值,r为贴现率。 资本边际效率r 的计算 nR为资本供给价格 nR1、R2、Rn等为不同年份的预期收益 nJ为残值 u如果r大于市场利率,投资就可行。 二、IS曲线 IS方程的推导 u二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条件是总供给总需求, i = s usyc ,所以y = c + i , 而c = +y. p求解得均衡国民收入:y = (+i) /1- ui= e-dr u得到I

14、S方程: uI :investment 投资 uS:save 储蓄 三、利率的决定 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 (1)交易动机:消费和生产等交易所需货币。取决于收入。 (2)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为应付突发事件、意外支出而持有的货 币。 l个人取决于对风险的看法,整个社会则与收入成正比。 u两个动机表示为:L1 = L1 (y)= k y,随收入变化而变化 (3)投机动机:为了抓住有利时机,买卖证券而持有的货币。是为 了准备购买证券而持有的货币。 uL2 = L2(r)=hr,随利率变化而变化(r指百分点) 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陷阱) u利率越高,货币的投机需求越少。 n证券价格随利率变化而变化, n

15、利率越高,证券价格越低。 证券价格红利/利率 p利率极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为0。会认为利率不再上升;证券价格 不再下降,因而将所有货币换成有价证券。 u流动偏好陷阱: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降低,或者证 券价格不再上升,而会跌落,因而将所有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u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以免证券价格下跌遭受损失 。 四、LM曲线 货币市场均衡的产生 p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控制,假定是外生变量。 p货币实际供给量m不变。 p货币市场均衡,只能通过自动调节货币需求实现。 p货币市场均衡公式是 mLL1(y)+L2(r)ky-hr p维持货币市场均衡: pm一定时,L1与L2必须此消彼长。 p国民收入增加,使得交易需求L1增加,这时利率必须提高,从而使 得L2减少。 uL :liquidity 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